-
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斑块的鸟类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研究选取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分布区——滇中高原地区8处天然森林群落作为调查取样对象,定量评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现存斑块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组成与分布的特点.野外观测集中于2023年4-8月,采用样线-样点法,共布设3~4km长调查路线8条.结果表明:1)调查共记录鸟类1286只次,隶属7目30科102种.种类最丰富的前3科分别是鹟科(含14种)、噪鹛科(含9种)、柳莺科(含7种);2)东洋界物种占81.4%,古北界物种占4.9%,广布种占13.7%;3)森林斑块中调查到的平均鸟类物种数为32.0±3.5;鸟类Shannon指数在火后恢复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536±0.110)中低于原生森林群落(2.037+0.100);4)不同斑块间存在共同的优势种(红头长尾山雀、蓝翅希鹛、灰腹绣眼鸟)和常见种(西南冠纹柳莺、蓝喉太阳鸟、棕头雀鹛),稀有种则各不相同,导致不同斑块中鸟类物种成分有很大不同;5)基于食性划分生态种组,食无脊椎动物和杂食的鸟类占84.3%,植食性鸟类占11.8%,肉食性鸟类占3.9%.食性相近的鸟类主要通过分割占用森林的垂直取食空间,稀释种间竞争,维持物种共存.对于鸟类物种多样性维持而言,现存的原生性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斑块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的繁殖生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4-2016年繁殖季,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翅噪鹛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在2016年,红翅噪鹛的繁殖种群密度为14.733只/km2(95%置信区间:11.727 ~ 18.511;变异系数:0.115),主要在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 上筑巢.在产卵期,雌鸟每天清晨产1枚卵,平均窝卵数为2.28枚±0.09枚(n=24;范围:2~3).孵卵期14~ 15 d,孵化率约59.6%.育雏期14 d,出飞率约50.0%.天敌捕食是红翅噪鹛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红翅噪鹛偏好乔木盖度低、竹子较高和竹子盖度较大的巢址生境.乔木盖度可能是影响红翅噪鹛巢址选择的关键生态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深入了解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保护区内布设101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累计1 1 399相机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2 549张,鉴定兽类和鸟类有9目1 9科43种(兽类1 3种,鸟类30种),包括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仙八色鸫、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a)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有红腿长吻松鼠、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和野猪(Sus scrofa),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有白鹇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此外,鸟兽物种数呈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以海拔450~600 m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差异不显著.与南岭山脉邻近保护区相比,就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而言,车八岭的鸟类多样性最高,而南岭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较高,鸟兽的不同分布可能与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关.本次初步调查掌握了车八岭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数据,为以后该保护区及整个南岭山脉野生动物资源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红外相机对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17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20个监测位点,累计3 333个相机监测日,获得照片2 355张,视频1 867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436次,共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7种和鸟类2目8科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1种、易危(VU)5种和近危(NT)1种.调查中发现岷山山系的新记录1种: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兽类相对丰富度指数(RAI)从高到低依次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2.37)、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1.83)、野猪Sus scrofa(1.17)、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1.0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0.21);RAI最高的鸟类是鸡形目Galliformes,如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21)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1.05),其次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噪鹛科Leiothrichidae.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红外相机的持续监测将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处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的武陵山脉,保护优先级别高,但遗产地自建立以来一直未开展系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这不利于遗产地的有效管理.为了掌握遗产地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们利用36台红外相机,在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共布设了107个位点,每个位点工作4个月左右.结果表明:共获得野生兽类独立有效照片607张,隶属于4目8科的14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排前7位的兽类依次是猕猴(Macaca mulatta)、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鼬獾(Melogale moschata)、花面狸(Paguma larvata taiv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共获得鸟类独立有效照片907张,隶属于5目10科的37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排前7位的鸟类依次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灰翅鸫(Turdus boulboul)、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猕猴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红腹锦鸡、紫啸鸫和红腿长吻松鼠为日行性动物,猪獾为夜行性动物.红腹锦鸡、紫啸鸫和红腿长吻松鼠在12:00~14:00活动频率下降,原因可能是这几种动物通过降低活动频率来躲避中午的高温和减少能量消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系统掌握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对宽阔水重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 褐胸噪鹛 (Garrulax maesi) 、蓝歌鸲 (Luscinia cyane) 、灰翅鸫 (Turdus boulboul) 、红腿长吻松鼠 (Dremomys pyrrhomerus) 等4种为该保护区新纪录野生动物; (2) 宽阔水拍摄率高的常见种类有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1.09) 、灰胸竹鸡 (Bambusicola thoracica) (0.44) 、红腿长吻松鼠 (Dremomys pyrrhomerus) (3.16) 、野猪 (Sus scrofa) (0.69) 、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0.49) 等.这些常见物种在宽阔水呈现不同的日活动节律.野猪活动频率为早午主副峰型 (08:00-09:00为小高峰,11:00-13:30为大高峰),小麂为晨昏型 (09:30-11:30与17:00-19:00两个高峰),红腿长吻松鼠虽在早08:00-10:00稍显活跃,但整个日间节律高低峰并不明显;灰胸竹鸡日节律呈多高峰,而红腹锦鸡为早晚双峰型 (10:00-11:00与16:00-17:00); (3) 宽阔水监测区域内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对物种拍摄率无显著差异.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宽阔水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状况,有利于区域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管理和重要物种生态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是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的基本任务之一.2014年1月-2018年9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共布设39个不同相机监测位点(26个公里网格),累计3 039个相机捕获日,共获得照片2 162张,视频774段,独立有效记录723条,共鉴定出兽类4目11科19种和鸟类3目8科2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6种和近危(NT)2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前7种野生动物依次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8.93)、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5.1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4.11)、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1.50)、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1.42)、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0.87)、花面狸Paguma larvata (0.87).调查中记录到的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小麂Muntiacus reevesi2种兽类和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栗腹歌鸲Larvivora brunne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 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将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通过红外相机持续监测获得的资料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已成为地栖兽类与鸟类物种多样性研宄的重要手段之一,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们在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布设167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累计工作6,738个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317张,其中野生兽类2,673张、野生鸟类644张.鉴定出野生兽类5目14科23种,野生鸟类5目11科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即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分别是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黑熊(Ursus thibetanu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黄喉貂(Manes flavigul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Cervus equin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其中,属于《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极危的有1种,即林麝,易危的有9种,近危的有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的有2种,易危的有5种,近危的有3种;被CITES附录I收录的有4种,附录II收录的有6种.新记录物种7种,分别是灰鼯鼠(Petaurista xanthotis)、水鹿、黄颈啄木鸟(Dendrocopos darjellensis)、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和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物种相对丰富度最高的3种动物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125.26)、藏酋猴(RAI=64.71)和红腹角雉(RAI=43.34).本次监测初步掌握了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为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红外相机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调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及鸟类多样性,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们利用GIS将调查区域划分成1 km×1km的网格,并布设了 110台红外相机,每3-6个月回收一次数据.累计获得19,748个相机工作日,采集可辨别鸟兽照片和视频55,858份,独立有效探测6,856次,共记录到野生兽类4目12科17种,鸟类5目12科3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15种,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40.0%;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2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18.0%;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8种,近危(NT)的9种,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38.0%.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兽类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岩松鼠(Sciurtamias davidianus)、野猪(Sus scrofa)和川金丝猴,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本调查为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后续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兽多样性及其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2年7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林下鸟兽物种开展持续监测,共设置红外相机150台,共计82个有效监测位点,3143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3579张照片和13712段视频,独立有效记录2052次,识别4目12科19种兽类,4目8科23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7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7种,近危(NT)物种2种.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黑顶噪鹛Trochalopteron affine、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和白眉鸫Turdus obscurus为保护区新记录.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且在不同海拔段均被发现.本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鸟兽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稳定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