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系,并从该角度筛查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并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91例作为病例组,另以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19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不孕、妊娠并发症史、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末次妊娠年龄以及妊娠时长(以月计)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特定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末次妊娠年龄等因素作为最终回归方程变量,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比分别为1.052、1.127、5.971和0.803(P<0.05).结论 有特定妊娠并发症史是患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末次妊娠年龄越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ey)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1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伴与不伴高Hey血症分为高Hey亚组与正常Hey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亚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Alpha多样及相对丰度,分析肠道菌群与高Hey血症、脑卒中的关系,评价肠道菌群对脑卒中伴高Hey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 52.73%高于对照组 18.18%,Simpson 指数(417.61±66.51)高于对照组(668.39±91.08),Chaol 指数(0.96±0.06)、Shannon 指数(2.13±0.52)低于对照组(0.90±0.03)、(4.67±0.45)(x2=18.061,t=20.103、6.985、30.891,P均<0.001);研究组厚壁菌门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柯林斯菌属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Hey亚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80.00%高于正常Hey亚组33.85%,Simpson 指数(383.43±53.18)高于正常 Hey 亚组(441.27±65.39),Chaol 指数(0.99±0.05)、Shannon 指数(2.02±0.18)低于正常 Hey 亚组(0.94±0.03)、(2.21±0.25),(x2=22.725,t=4.913、6.545、4.371,P均<0.001);高Hey亚组厚壁菌门低于正常Hey亚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正常Hey亚组(P<0.05);高Hey亚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正常Hey亚组,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柯林斯菌属相对丰度低于正常Hey亚组(P<0.05);肠道菌群失调、Simpson指数与高Hcy血症、脑卒中及脑卒中伴高Hey血症呈正相关,Chaol指数、Shannon指数与高Hey血症、脑卒中及脑卒 中伴高Hey血症呈负相关(P<0.05);肠道菌群失调、Simpson指数、Chaol指数、Shannon指数预测中青年脑卒中伴高Hey血症的AUC 为 0.731(95%CI:0.638~0.811)、0.809(95%CI:0.723~0.878)、0.782(95%CI:0.693~0.855)、0.822(95%CI:0.738~0.889),敏感度分别为 80.00%、86.67%、82.22%、75.56%,特异度为 66.15%、69.23%、61.54%、75.38%.结论:中青年脑卒中伴高Hey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较高,多样性下降,丰度也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卒中伴高Hey血症的辅助指标,能为临床提供新的角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联合袖状胃切术(SADI-S)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与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相比,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SADI-S)操作相对简单,且两种术式对肥胖及其代谢病的疗效相当。本中心报道国内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ADI-S治疗重度肥胖症。患者为27岁男性,身高180 cm,体质量140 kg,腰围125 cm,体质指数43.2 kg/m 2。入院诊断:脂肪肝、重度肥胖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ADI-S手术,通过阑尾确定回盲部,从回盲部逆行测量共同通道,距回盲部300 cm处进行标记并悬挂远端。在34 Fr支撑管的引导下行胃袖状切除。切断十二指肠球部后将十二指肠近端与回肠标记处行端-侧吻合,将胃切缘与大网膜加固缝合,经口注入亚甲蓝后未见漏出,于吻合口和十二指肠残端处放置引流管。手术时间为24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 d且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为80.21%。术后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等指标均明显下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均完全缓解。提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ADI-S治疗重度肥胖症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期吸烟者合并肺纤维化的孤立性肺结节 18F-FDG 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行 18F-FDG PET/CT显像,且有明确吸烟史、同机CT示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SPNs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68(63,75)岁。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或肺内病灶随访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2年)为标准,判断结节良恶性;运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的临床特征(年龄、吸烟指数)、形态特征(病灶最大径、密度、位置、分布、与纤维化区域相对位置、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气肿及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代谢特征[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 k折交叉验证( k=10)验证模型。 结果:共发现SPNs 222个,其中恶性157个、良性65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结节是否伴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钙化、肺气肿,结节大小,与纤维化区域的相对位置,SUV max,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2.514~9.858, χ2值:4.353~18.44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血管集束征及SUV max为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0.048~2.534,均 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恶性概率 P=1/(1+e - x), x=-1.839-3.033×钙化+0.930×血管集束征+0.754×SUV max(结节具有钙化或血管集束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身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 CI: 0.895~0.969),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9%、86.2%。 k折交叉验证示,测试组预测准确性为0.847±0.075,训练组预测准确性为0.862±0.010。 结论:钙化、血管集束征和SUV max是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SPN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的模型判断恶性SPN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144例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 ACE基因多态性。根据显性模型分为DD+DI型组、II型组,比较各组间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临床资料、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水平差异。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LVH组和非LVH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H的影响因素,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LVH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RAAS各指标与LVH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 结果:144例患儿中DD、DI和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1%、50.7%和38.2%。D、I等位基因频率为分别36.5%(105/288)、63.5%(183/288)。DD+DI型组(89例)儿童年龄大于II型组(55例)( Z=-2.308, P=0.021),两组性别、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D+DI型组LVH的发生率高于II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30, P=0.022)。RAAS水平中肾素活性与左心室质量指数( r=0.276, P=0.002)和相对室壁厚度( r=0.247, P=0.006)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DI型( OR=5.678,95% CI:1.623~19.872)和体重指数(BMI)( OR=1.124,95% CI:1.024~1.233)均是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发生LVH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LVH的发生密切相关,DD+DI基因型及BMI是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3至12月江苏省徐州市“三高共管”项目调查中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血压、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等指标。HbA 1c<7.0%定义为血糖控制良好,否则为血糖控制不良。血脂异常定义为TC≥6.2 mmol/L,或TG≥2.3 mmol/L,或HDL-C<1.0 mmol/L,或LDL-C≥4.1 mmol/L,或自报有血脂异常史或近2周内服用降脂药。高血压定义为本次调查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自报有高血压病史且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血糖控制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通过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交互作用指标,包括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 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2 48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占55.5%(1 379/2 485),血脂异常患者占62.1%(1 544/2 485),高血压患者占55.0%(1 367/2 485)。以无高血压且血脂正常者为参照组,无高血压但伴有血脂异常这一因素能够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OR=1.275,95%CI为0.987~1.648, P=0.010);有高血压但血脂正常也能影响患者血糖控制(OR=1.383,95%CI为1.054~1.814, P=0.019);当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时,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OR=2.735,95%CI为2.117~3.532, P<0.001)。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危害大于两因素单独作用时,RERI、AP和SI的OR(95%CI)分别为1.077(0.558~1.595)、0.394(0.230~0.558)和2.637(1.268~5.486)。 结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时,对血糖控制的危害大于单因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球甲状腺癌流行病学概况:GLOBOCAN对2020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估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中,甲状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然而,死亡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这种流行病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过度诊断效应。为了查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有必要及时分析全球流行病学状况。因此,该研究旨在提供2020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分布的最新评估数据。研究根据国际肿瘤学疾病分类第10版(代码C73),从GLOBOCAN数据库中提取了185个国家或地区,按性别和18个年龄组计算甲状腺癌每10万人年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数按国家和联合国定义的20个世界区域提供,并根据2020年联合国的四级人类发展指数(即低、中、高和非常高)汇总。2020年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女性10.1/10万,男性3.1/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女性0.5/10万,男性0.3/10万。在所有病例中,人类发展指数高和非常高的国家的发病率比人类发展指数低和中等的国家高5倍,而死亡率在不同环境中相对一致。世界各地女性的发病率差异超过15倍,发病率最高的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法属波利尼西亚(18.5/10万)、北美(18.4/10万)和东亚(17.8/10万,韩国达到45/10万)。在大多数国家中,死亡率<1.0/10万。韩国男性和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之比均为最高,其次是塞浦路斯和加拿大。目前的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现状强烈表明,在全球许多国家和环境中,过度诊断产生了巨大影响,证实了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病灶分区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结合胰周膜解剖结构理论,初步探索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病灶的分区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19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3例,女性64例,年龄(47.2±13.3)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胰腺炎特征资料、影像资料等,结合胰周膜解剖结构理论对炎性病灶进行分区。以门诊复查及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将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局部并发症或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 n=93),将未出现上述不良预后的患者纳入非预后不良组( n=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受累区域个数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 结果:胰周结构的炎性病灶被划分为13个分区:小网膜囊区域、胰头十二指肠区域、左肾前区域、右肾前区域、左肾后方区域、右肾后方区域、左肾周脂肪囊区域、右肾周脂肪囊区域、左侧侧腹壁区域、右侧侧腹壁区域、左侧盆腔侧壁区域、右侧盆腔侧壁区域、其他区域。预后不良组和非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胰腺坏死面积及炎性病灶区域个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 OR=1.723,95% CI:1.457~2.038, P<0.001)、胰腺坏死面积≥50%( OR=3.221,95% CI:1.073~9.668, P=0.037)及炎性病灶区域个数多( OR=1.388, 95% CI:1.110~1.735, P=0.004)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高。经ROC曲线分析,炎性病灶区域个数预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5.5,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0.680~0.8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87和0.962。 结论:胰周膜解剖结构的存在使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病灶存在相对固定的分区,且炎性病灶区域个数与不良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左心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前期(PH)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 C)与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监测室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S且为PH的患者40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Cys C浓度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室几何构型分类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正常构型(NG)组297例、向心性重构(CR)组49例、离心性肥厚(EH)组33例和向心性肥厚(CH)组29例。比较4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睡眠参数、血生化参数、Cys C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分析血清Cys C与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Cys C浓度从NG组、CR组、EH组到CH组依次增高,以CH组增高最为明显( P<0.05)。此外,各组间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OSAS严重程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SaO 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 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与CR(β=0.721, OR=2.057, P=0.047)、EH(β=0.961, OR=2.614, P=0.017)和CH(β=1.180, OR=3.254, P=0.010)均独立相关。 结论:OSAS合并PH患者血清Cys C与左室几何构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血清Cys C可能参与了左室几何构型改变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下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工具(PSI)辅助下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SI辅助下单侧KA-TKA的1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6.6岁(范围:56~79岁),左膝9例,右膝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中有无增加内翻或外翻截骨及截骨量。测量术中截骨块数据并与所用假体对应位置进行对比。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髋-膝-踝角(HK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记录膝关节功能评分(KS-F)、膝关节临床评分(KS-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和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非参数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81.8±16.9)min(范围:60~115 min)。2例患者手动增加内翻截骨2 mm,1例患者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所有病例均未行内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中测量股骨侧截骨误差<2 mm,内外髁远端、内外后髁分别相对多截0.50、0.21、0.93、0.71 mm;胫骨侧截骨误差<1.5 mm,内外侧平台分别相对少截0.43 mm和0.32 mm。HKA由术前的(8.8±5.6)°纠正到术后的(1.6±4.3)°( t=20.723, P=0.000),KS-C由术前的(28.2±13.5)分升至术后的(78.1±8.0)分( t=-16.570, P=0.000),KS-F由术前的(41.0±15.3)分升至术后的(85.0±10.9)分( t=-14.675, P=0.000),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的53.5(25.75)[ M( QR)]分升至术后的5.5(5.25)分( Z=-3.297, P=0.001)。术后mLDFA和MPTA较术前均无差异。随访期间无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 结论:PSI辅助TKA截骨具有较高的精准度,KA-TKA技术注重保持膝关节原有的解剖形态,只矫正软骨磨损导致的下肢力线改变,对软组织干扰少,易于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松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