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积硅藻记录的近40年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水文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为水文调控正深刻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缺乏长期监测记录,目前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人为水文调控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基于神农架大九湖五号湖的一根长44 cm的沉积岩芯多指标记录,重建了近40年来大九湖生态水文变化过程,并探讨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五号湖的硅藻群落经历了 3个主要演化阶段:1980-2008年以底栖硅藻为主,2008-2016年浮游硅藻迅速增加,2016年以来小型脆杆藻占主导.冗余分析表明,硅藻组合变化与总有机碳、总氮和Mn/Fe值显著相关.2008年以来硅藻组合变化反映了五号湖由早期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地向浅水湖泊转变,主要响应筑坝提升水位;2016年以来底栖和附生硅藻增多,响应大九湖移民搬迁后水生植物扩张、水体透明度增加的过程.沉积硅藻记录揭示了大九湖的环境变化过程,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后微生物群的时空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创伤和危重症可能影响微生物群。许多关于危重症微生物群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身体部位或时间点,并受先前存在疾病的影响。本研究报道既往体健儿童发生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微生物群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设计:研究人员于入院72 h内收集患儿口腔、直肠和皮肤拭子标本,之后每周采集两次至患儿离开PICU。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分析样本。择期门诊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采用Phyloseq进行α和β多样性比较,采用微生物组组成分析法预测群落丰度差异。场所:5家4级监护PICU。对象:因严重TBI需要放置颅内压监测装置的18岁以下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来自23例TBI患儿和35例对照组儿童的327份样本。TBI组和对照组患儿初始口腔( F=3.275 6, R2=0.053 5, P=0.012)和直肠( F=3.070 2, R2=0.064 9, P=0.007)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TBI患儿直肠标本中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和毛螺菌科的共生菌减少,葡萄球菌科菌增多( P<0.05)。探索性分析发现,抗生素暴露、气管插管和感染与TBI组和对照组患儿组间直肠和口腔微生物群差异增大有关,而肠内营养则与差异缩小有关( P<0.05)。 结论:严重TBI患儿微生物群变化特点为共生细菌早期减少、位置特异性丧失,以及潜在致病菌增多。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些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涎液化糖链抗原6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是ILD的血清无创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ILD的活动性及治疗效果相关,近年来受到了临床上的关注。本文就KL-6在ILD诊断、监测和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承气汤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抑制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分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结合患者入院时病情及是否同意使用大承气汤,按照1∶1等量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承气汤组;同时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予以奥曲肽+禁食、胃肠减压、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西医治疗;大承气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大承气汤,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续观察7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对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对经质量控制等相关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分析(LEfSe分析),观察MAP患者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炎症指标与肠道属水平微生物的相关性。治疗期间监测MAP患者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肾功能和心电图,以评估安全性。结果:68例AP患者中,排除中重症AP患者16例、未收集到标本或自动放弃治疗患者4例,最终48例MAP患者纳入分析,常规治疗组和大承气汤组各24例。两组治疗7 d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大承气汤组CRP、PCT、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CRP(mg/L):8.50(3.50,13.00)比16.00(9.25,29.75),PCT(μg/L):0.06(0.03,0.08)比0.09(0.05,0.11),IL-6(ng/L):6.36(3.96,10.79)比13.24(6.69,18.87),均 P<0.05〕;且大承气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也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首次排气时间(d):1.62±0.65比2.80±0.65,恢复肠鸣音时间(d):1.13±0.58比2.31±0.76,首次排便时间(d):3.12±0.75比4.39±0.76,均 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还是丰富度,健康对照组均最高,常规治疗组均最低;且健康对照者微生物群落与MAP患者的重合度均较小,而不同治疗方法间MAP患者的重合度相对较大。LEfSe分析显示,大承气汤降低了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丹毒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提高了乳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布劳特菌属3个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在MAP患者肠道中,黏液乳杆菌属和联合乳杆菌属均明显富集。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WBC、CRP、PCT、IL-6这4个炎症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1、0.41、0.57、0.43,均 P<0.05);其他菌属与炎症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治疗过程中,MAP患者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肾功能和心电图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大承气汤可通过调节MAP患者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度及结构组成等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OSAH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27名健康志愿者[男19例,女8例,年龄22~78(44.4±2.7)岁,简称N组]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确诊的100例OSAHS患者[男86例,女14例,年龄19~78(49.1±1.3)岁],收集相关睡眠监测数据及病史资料,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将OSAHS患者分为单纯轻度组(简称L组)、单纯中度组(简称M组)、单纯重度组(简称S组)和重度并发症组(简称Sc组),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特征分析,生物信息学相关统计用QIIME2软件进行分析,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肠道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水平分析,OSAHS各组拟杆菌门菌群相对丰度较N组低(N:24.96%,L:18.31%,M:12.95%,S:15.78%,Sc:16.48%)。属水平分析,拟杆菌属(N组:16.03%,L组:10.82%,M组:9.79%,S组:9.29%,Sc组:8.25%)和粪杆菌属(N组:11.21%,L组:10.42%,M组:10.21%,S组:8.54%,Sc组:6.27%)的相对丰度与OSAHS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887、-0.945)。而双歧杆菌属(N组:3.20%,L组:2.47%,M组:4.10%,S组:4.93%,Sc组:6.27%)和布劳特氏菌属(N组:2.52%,L组:3.59%,M组:3.81%,S组:4.11%,Sc组:5.86%)相对丰度与OSAHS疾病严重成正相关( r值分别为0.916、0.940)。与S组相比,Sc组的罗氏菌属(S组:10.22%,Sc组:6.65%)相对丰度降低,志贺菌属(S组:4.64%,Sc组:10.01%)相对丰度升高。冗余分析(RDA分析)示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pO 2min)、平均血氧饱和度(SpO 2mean)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max)等指标与肠道菌群整体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不同菌属菌群丰度与睡眠监测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SAH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主要为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益生菌相对丰度降低和致病菌的增多,提示其可能与OSAHS的发生发展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 2020-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Y.e)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 方法:对聊城市市售生肉与肉制品中 Y.e开展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利用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对组装基因组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并应用基于WG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型方法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获取的14株国内外 Y.e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165份样品中共检出21株 Y.e,检出率为12.73%,20株 Y.e测序成功。 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21株 Y.e呈现2种毒力基因特征;PFGE、MLST和cgMLST聚类分析显示,21株 Y.e呈高度多样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株 Y.e可分为2个进化主分支。 结论:聊城市生肉与肉制品中分离的 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且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样性,应加强生肉与肉制品中 Y.e分子生物学监测,开展基因组测序及分子分型检测工作,为预防由 Y.e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酸化脂肪酸酯治疗特应性皮炎样模型小鼠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酸化脂肪酸酯治疗特应性皮炎(AD)样模型小鼠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方法:将6 ~ 8周龄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5只)双耳每日涂抹无水乙醇(14.3 μl/耳);模型组(15只)双耳每日涂抹卡泊三醇搽剂14.3 μl/耳及20 g/L卵清蛋白25 μl/耳,连续10 d,构建AD样模型小鼠;从第11天开始,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脂肪酸酯组、酸化脂肪酸酯组,每组5只,上午各组均继续涂抹卡泊三醇搽剂和卵清蛋白维持AD样模型,下午仅脂肪酸酯组及酸化脂肪酸酯组分别外涂脂肪酸酯和酸化脂肪酸酯10 μl/耳。实验期间监测小鼠体重、耳厚度、耳部皮损评分及搔抓频次变化。分别于第10、14天取小鼠耳部皮肤拭子标本进行16S rRNA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于第14天对耳部皮肤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处死小鼠,取耳部组织进行HE染色、肥大细胞染色及实时定量PCR(RT-qPCR)实验,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IgE检测。对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实验第14天,小鼠耳部皮损严重程度:AD模型组>脂肪酸酯组>酸化脂肪酸酯组>空白组,与AD模型组比较,酸化脂肪酸酯组小鼠耳厚度( F = 897.50, P<0.001)、皮损评分( F = 268.80, P<0.001)、搔抓频次( F = 64.36, P<0.001)及表皮厚度( F = 256.20, P<0.001)均显著降低,RT-qPCR提示酸化脂肪酸酯组皮损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33( F = 3.38, P = 0. 049)、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 F = 8.70, P = 0.001)、IL-4( F = 41.73, P < 0.001)、肿瘤坏死因子(TNF)-α( F = 44.30, P < 0.001)的表达及肥大细胞浸润程度( F = 134.30, P<0.001)亦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提示,酸化脂肪酸酯治疗可以抑制AD样模型小鼠耳部葡萄球菌属的定植,4组之间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9.00、7.92, P = 0.001、0.002)。 结论:酸化脂肪酸酯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和恢复皮肤微生态多样性改善AD样模型小鼠的皮损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城市对海口市南渡江的微生物群落及其毒力因子与抗生素耐药基因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河流流经海口市前后河水中细菌菌群结构、抗生素耐药基因组和病原菌毒力基因组的变化,及其传播扩散模式。方法:从流经海口市前的南渡江上游至南渡江入海口划分前、中、后段3个研究区域,每个区域选择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平行采集6份样本并混合为1份,每份3 L。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获得相关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前、中、后3段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信息。运用主坐标分析、普氏分析和曼特尔检测等方法分析样本间菌群分布差异以及传播模式相关性。结果:随着河水流经海口市,微生物的α多样性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变形菌门在前、中、后段的细菌群落中均占据主导地位,中、后段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前段。抗生素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多样性和丰度在前段均处于较低水平,流经海口市后,均明显升高。同时,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水平传播在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扩散中发挥较大作用。结论:城市化对河流中的微生物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产生显著影响。在海口市南渡江,河流流经城市受纳了人群排出的抗生素耐药菌和病原相关细菌,同时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中的富集,显示了城市人群排出的抗生素耐药菌和病原菌对环境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威胁。流经城市前后微生物组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组的比较,也可成为有价值的抗生素耐药扩散监测预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基于肠道菌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小檗碱(又名: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小鼠的作用,同时探究黄连素对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对PCOS的影响。方法:以脱氢表雄酮辅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PCOS小鼠模型,并给予黄连素进行干预治疗,实验分为C组(即空白对照)、M组(即PCOS模型小鼠)和T组(即PCOS模型小鼠予黄连素治疗),定时对小鼠监测体重、动情周期,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实验结束后,对小鼠肝脏、卵巢及脂肪垫称量湿重,并行HE染色观察,验证是否造模成功及黄连素的效果。同时取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肠道菌群分析。结果:PCOS造模成功,黄连素缓解了T组小鼠的动情周期紊乱,且显著缓解了小鼠的脂肪积聚和糖代谢异常,T组小鼠脂肪垫细胞截面积为(2 858±146)μm 2,显著低于M组[(9 518±347)μm 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组小鼠的血糖显著低于M组( P<0.05)。M组PCOS模型小鼠与C组相比以及黄连素干预后的T组小鼠与M组相比,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显著改变,而Alpha多样性在3组间并无显著变化( P>0.05)。 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变化缓解PCOS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生物群与肺癌的早期诊断及辅助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和不良反应依然是现代医学难题。研究表明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的丰度、多样性和代谢产物等可用于辅助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同时,肠道微生物群还可以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增强疗效并减轻其不良反应。微生物群已在肺癌的诊疗中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