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肝脑型一家系临床及 DGUOK基因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地:回顾性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TDPS)肝脑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脱氧鸟苷激酶 DGUOK基因突变进行家系分析。 方法:对2019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MTDPS患儿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先证者,女,出生第1周开始出现反复低血糖、顽固性高乳酸血症,并伴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迟缓,小头畸形、肌力差、逐渐出现双眼间断性震颤,最终未能存活。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为 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2-c.43insTTCA(p.F15fs129X)/c.808-1(IVS6)G>A,前者为移码突变,产生截短蛋白,后者为剪切突变,导致异常剪切。患儿父母各携带1个 DGUOK基因突变,患儿姐姐此2个位点均无突变发生。 结论:此2种突变均系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MTDPS中的 DGUOK基因突变是婴儿肝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低血糖、高乳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婴儿或儿童患有急性肝衰竭时,即使缺乏神经肌肉受累,也应考虑进行 DGOUK基因测序筛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MDS)是一组因核苷酸合成核基因时发生突变,使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而导致组织器官能量产生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肝脑型MDS一般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发病,特征性表现为早发性肝病和神经系统表现。本文报道1例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MDS,以加强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6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例肝脑型MDS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分别以“DGUOK”“MPV17”“POLG”“C10orf2”4个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0年1月关于肝脑型MDS的病例报道,结合本组病例,总结肝脑型MDS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3日龄至8月龄,首发症状为胆汁淤积和发育倒退。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有:肝肿大(4例)、肌张力低下(3例)、体格发育落后(4例)、胆汁淤积(5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白蛋白低下(3例)、低血糖(4例)、高乳酸血症(5例)、血串联质谱异常(6例)、同位素肝胆显像示24 h胆囊及肠道未见显影(2例)、头颅CT示脑外间隙增宽(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室增大(2例)、颅脑彩超示周围脑白质损伤(1例)。2例患儿失访,1例因“肝衰竭”死亡,3例因感染加重病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儿中MPV17基因变异3例(其中c.182T>C、c.279G>C为新发变异),POLG基因变异1例(其中c.2993G>A为新发变异),DGUOK基因变异1例(c.679G>A纯合突变,2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C10orf2基因变异1例(其中c.1186C>T、c.1504C>T为新发变异)。检索到DGUOK、MPV17、POLG、C10orf2基因突变导致的4种肝脑型MDS分别129、100、51、12例,常见临床表现有肝病(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代谢障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神经病变(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和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多样化脑病表现)。1/3的 C10orf2突变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结论:肝脑型MDS临床表现为肝病、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综合征。DGUOK、MPV17、POLG、C10orf2 4种基因型导致的肝脑型MDS各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婴儿脑肌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患儿,男,生后4个月出现肢体无力,9个月就诊时呈营养不良貌,发育落后,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伴脊柱侧弯、后凸.血清乳酸、丙酮酸增高,肝功能、心肌酶谱异常;血液多种氨基酸降低,丁二酰肉碱增高;尿甲基丙二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轻度增高,提示甲基丙二酸尿症.头颅MRI显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萎缩,伴长T2信号及脑萎缩样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发育落后.基因测序示MUT、MMAA、MMAB等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未见可疑致病突变;SUCLG1基因存在c.961 C>G (p.A321P)与c.713 T>C(p.D238G)两个杂合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其中c.961 C>G为已知致病突变,c.713T>C为未报道新突变.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为244/cell,为正常对照的68.4%.确诊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结论 不明原因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听力障碍伴高乳酸血症、轻度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应考虑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可能,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Alpers综合征患儿的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Alpers综合征的诊疗特点.方法:对1例Alpers综合征患儿的疾病演化过程进行临床观察,并对该患儿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基因突变情况、肝功能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Alpers综合征患儿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难治性癫痫、进行性肝损伤特别是应用丙戊酸后出现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精神运动倒退及皮质盲.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脑脊液蛋白升高、血或脑脊液乳酸升高;头部磁共振或CT扫描提示脑容积减少,脑电图提示多灶起源的高波幅慢波、棘波/多棘波活动;骨骼肌或肝脏组织活检可能发现线粒体DNA耗竭、多聚酶-γ活性缺陷;POLG基因测序可能发现相关位点的突变.结论:该例患儿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影像学特征、脑脊液生化方面的变化及POLG1基因突变与Alpers综合征高度一致.POLG基因c.1809G>C的杂合核苷酸变异在Alpers综合征中首次报道,可能与该患儿的发病密切相关.应注意早期识别诊断,尽量避免使用丙戊酸或及时停用丙戊酸,并采用左卡尼丁进行保肝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2例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例MDS患儿(男8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查结果.结果 12例MDS患儿起病前发育正常或落后,起病年龄为0~2.9岁,多为生后发病或感染后起病,首发症状为喂养困难、抽搐、肌无力、发育倒退或肝功能损害,所有患儿均出现发育迟缓、喂养困难、肌无力、吞咽困难,部分患儿逐渐出现消瘦(9例)、听力损害(7例)、眼睑下垂(6例)、抽搐(5例)、呼吸困难(4例)、视力损害(1例)、多毛(1例)、血乳酸升高(7例)、肝酶升高(4例)、心肌酶升高(2例)、脑脊液蛋白升高(3例)、血尿代谢筛查异常(10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10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5例).至2018年4月末次随访5例患儿因感染、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脑肌病型6例,SUCLG1基因变异3例(其中c.916G>T,c.619T>C和c.980dupT为新变异);SUCLA2基因变异2例(其中c.851G>A,c.971G>A为新变异);RRM2B基因变异1例(其中c.456-2A>G,c.212T>C为新变异).肝性脑病型3例均为POLG基因变异(其中c.3151G>A,c.2294C>T,c.2858G>C,c.680G>A,c.150_158delGCAGCAGCA为新变异),婴儿起病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型2例,均为TWNK基因变异(其中c.1163C>T,c.1319T>C,c.257_258delAG,c.1388G>A为新变异),肌病型1例为TK2基因变异(其中c.557C>G,c.341A>T为新变异).结论 儿童MDS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谱异质性强,本组共发现MDS 6种致病基因的18个新变异,丰富了中国儿童MDS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是由核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DNA( mtDNA)合成数量严重减少,从而导致受累组织和器官能量产生障碍为特点的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MDS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肌病型MDS、脑肌病型MDS、脑肝型MDS、神经胃肠型MDS 4种类型.目前报道的各类型相关基因共有以下9种:TK2 (肌病型MDS);SUCLA2、SUCLGl、RRM2B(脑肌病型 MDS);DGUOK、MPVl7、POLG、Cl0orf2(脑肝型 MDS);TYMP(神经胃肠型MDS).部分MDS可导致新生儿和婴儿早期死亡,因此早期识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疾病诊断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呼吸链复合体检测、线粒体DNA定量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需行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GUOK基因突变脑肝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治及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DGUOK基因突变脑肝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及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因"持续黄疸4个月+19 d,肝功能异常1个月+19 d",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脑肝型MD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诊治经过、基因突变特点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 ①病史采集:患儿为女性,G5 P3,入院年龄为4个月+20 d,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并持续4个月+19 d,伴眼球震颤及肝功能异常.其家族史中,曾有2例黄疸伴不明原因死亡新生儿.其4个月龄时罹患支气管肺炎、低蛋白血症并全身浮肿;5个月龄时,因呼吸、循环、肝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②基因检测结果:对该例患儿进行外周血线粒体核基因筛查结果显示,DGUOK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Glu44Lys)纯合突变,为已知错义突变,并且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③产前诊断结果:该例患儿的母亲于30岁时再次妊娠.孕龄20孕周时,其羊水脱落细胞Sanger法测序结果显示,胎儿DGUOK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Glu44Lys)杂合突变,被诊断为非MDS胎儿.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肝病患儿,尤其累及多脏器或疑为酪氨酸血症时,应考虑MDS可能,通过基因分析可明确脑肝型MDS诊断.还可通过对胎儿羊水脱落细胞的基因分析,对MDS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肝脑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 加强低血糖的病情观察及处理,饮食方案的制定及营养指标监测,大量腹水的护理,压力性损伤、出血及乳酸酸中毒的预防、观察及处理,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等.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儿肝脏功能好转,腹水消退,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未发生低血糖昏迷、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病情严重,预后差,积极的预防护理可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