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UPLC特征图谱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本研究采用UPLC法建立适用于鉴别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Hara、线纹香茶菜 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纤花香茶菜 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Hara和长叶香茶菜Rabdosia 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对4种基原植物的共有成分与差异性成分进行研究.从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的特征图谱中分别标定了 19、24、26、21个特征峰.除溪黄草外,其他3种基原植物各自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但是不同基原植物之间的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CA、PCA可将溪黄草与其他3种基原植物明显区分,通过OPLS-DA可将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区分.该研究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别和质量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对H2O2致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WSTF)对氧化应激损伤LO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给药范围,建立过氧化氢(H2 O2)致LO2细胞损伤模型,用含不同浓度WSTF的培养液与急性损伤肝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评价WSTF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分析WSTF抑制H2 O2诱导LO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0.3 mmol·L-1 H2 O2处理LO2细胞4 h构建H2 O2损伤LO2细胞模型,确定0.0312~0.125 mg·ml-1 WSTF为保护LO2细胞损伤的给药浓度范围.WSTF可抑制H2 O2对肝细胞的损伤,并明显降低H2 O2致急性损伤肝细胞的ALT、AST释放量和MDA水平,逆转H2 O2诱导LO2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和细胞内ROS升高.结论:WSTF体外给药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的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溪黄草与线纹香茶菜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反应体系,为溪黄草药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设定溪黄草ISSR-PCR的各反应因子的不同梯度,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适合溪黄草与线纹香茶菜的ISSR反应体系;以溪黄草DNA为模板,用该体系对100条引物进行初筛,用线纹香茶菜进行复筛,并用23个溪黄草、16个线纹香茶菜单株样品验证体系稳定性.结果 建立了溪黄草和线绞香茶菜ISSR最佳反应体系(25 μL):2×Taq Master Mix 12.5 μL(Mg2+浓度4mmol·L-1,dNTP浓度0.4 mmol·L-1)、引物0.6 μmol·L-1、模板DNA 10 ng.结论 建立的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的ISS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标记位点清晰、检测多态性能力强,可较好地应用于溪黄草与线纹香茶菜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纹香茶菜叶上腺毛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进行中药溪黄草基原植物的品种鉴定,采用光镜和电镜对线纹香茶菜(原变种)[lsodon lophanthoides var lophanthoides]叶上腺毛的发育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线纹香茶菜具有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2种类型.头状腺毛无色透明,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或2个头部分泌细胞构成;盾状腺毛为红色,由1或2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4~8个分泌细胞构成头部.2种腺毛均由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形成,后因柄细胞和头部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不同而形成两类腺毛.2种腺毛超微结构表明,质体、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为主要分泌物产生和运输的细胞器.当盾状腺毛成熟时,角质层下间隙充满了分泌物,其分泌物的性质很可能决定了线纹香茶菜腺毛的颜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给药后观察并测量裸鼠瘤体,计算体积大小,并绘制生长曲线.分离瘤体后,计算抑制率,病理组织学检查,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瘤组织细胞的自噬小体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Atg5、CyclinD1、Caspase-3、Bax、Bcl-2、nm23-Hl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50、100、200 mg/kg具有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P<0.01).与5-氟尿嘧啶20 mg/kg相比,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100 mg/kg+5-氟尿嘧啶20 mg/kg联合应用能显著地降低肿瘤/体重比(P<0.01).病理组织检查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50、100、200 mg/kg能促使癌细胞核分裂相对减少,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可见比较明显的重度坏死.TUNEL染色实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氟尿嘧啶20 mg/kg、华蟾素624 mg/kg、联合组、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100、200 mg/kg能诱导细胞凋亡,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狭基线纹香荼菜水溶性总黄酮各剂量组可抑制细胞自噬体的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100、200 mg/kg能促使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出现凋亡小体.Western blot法分析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三个剂量组、联合组及两个阳性药组能显著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和下调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诱导移植瘤HepG2细胞发生凋亡(P<0.01),能抑制Beclin1、Atg-5、CyclinD1、MMP-9等蛋白的表达,能促进nm23-Hl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HepG2细胞转移,进而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可以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荔波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荔波产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选用硅胶、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荔波产香茶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雪花草丁素(2)、4,9α-环氧-3,4-开环异海松烷-7,15-二烯-3-酸(3)、3,4-开环异海松烷-4(18),7,15-三烯-3-酸甲酯(4)、3,4-开环异海松烷-4(18),7,15-三烯-3-酸(5)、异海松烷-7,15-二烯-3-酮(6)、异海松烷-7,15-二烯-3β3-醇(7)、山姜萜醇(8)、(-)-丁香三环烷-2,9-二醇(9)、乌苏酸(10)、齐墩果酸(11)、3-表-马斯里酸(12)、7α-羟基谷甾醇(13)、β-谷甾醇(14)、豆甾醇(15)、芝麻素(16)、泡桐素乙酯(1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结论 化合物4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2~9、15~18为首次从香茶菜中分离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布依药野苏麻的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布依药野苏麻的二萜类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硅胶柱、Se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等对野苏麻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质谱、氢谱、碳谱)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与民间混用苗药"喔嘎良"的活性成分进行比对.结果 与结论:从野苏麻中分离鉴定出10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细锥香茶菜乙素(化合物Ⅰ)、大锥香茶菜乙素(化合物Ⅱ)、细锥香茶菜甲素(化合物Ⅲ)、Enanderianin N(化合物Ⅳ)、细锥香茶菜丁素(化合物Ⅴ)、大锥香茶菜甲素(化合物Ⅵ)、线纹香茶菜酸(化合物Ⅶ)、Rubesanolide D(化合物Ⅷ)、Excisanin D(化合物Ⅸ)、Excisanin K(化合物Ⅹ),其中化合物Ⅶ、Ⅸ、Ⅹ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线纹香茶菜酸)为布依药野苏麻与苗药"喔嘎良"中共同含有的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基源溪黄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药材溪黄草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收载品种.但历史上溪黄草的应用较为混乱,各家对其来源植物意见相左.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对溪黄草的基源植物(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纤花线纹香茶菜及同属植物溪黄草)及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溪黄草主要含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甾醇类等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溪黄草药材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和评价溪黄草药材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线纹香茶菜2个变种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观测来自23个居群的溪黄草、纤花香茶菜和狭基线纹香茶菜的9个表型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在居群内差异不明显,其中溪黄草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7.93% ~ 31.24%,纤花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为7.78%~29.7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溪黄草85.69%,纤花香茶菜和狭基线纹香茶菜 81.78%,叶长宽比和千粒重均未被提取;系统聚类将溪黄草居群聚为3类,狭基线纹香茶菜未单独聚为一类,与纤花香茶菜一起聚为5类.结论:溪黄草药材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P2、P3、P7、P8、P10、P11、P18、P19居群长势较优,可考虑从中筛选优良种质;基于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纤花香茶菜与狭基线纹香茶菜差异不明显,建议将二者合并为纤花香茶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基原的中药材溪黄草的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评价中药材溪黄草的三种基原——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纤花(细花)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ara]与溪黄草[Rabdosia serra (Maxim.)Hara]的安全性,采用SPF级昆明种(KM)小鼠分别灌服以上三种植物的提取物,对其急性毒性进行评价.三种植物提取物的最大给药剂量为每天每公斤300 g生药(约为临床人拟用剂量的1154倍),随后连续观察14 d.结果 显示,线纹香茶菜、纤花(细花)线纹香茶菜与溪黄草对小鼠体重、摄食量均无明显影响,给药组至试验结束时小鼠无死亡或明显的毒性反应.实验结果提示中药材溪黄草3种基原植物的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