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平台的六价铬亚慢性暴露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六价铬[Cr(Ⅵ )]亚慢性染毒的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Cr(Ⅵ)低剂量组9只、Cr(Ⅵ)高剂量组10只。对照组大鼠饮纯净水,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饮用10、50 mg/LCr(Ⅵ)水溶液(分别为28、140 mg/L重铬酸钾),连续染毒90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不同Cr(Ⅵ)染毒浓度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Metabo Analyst 4.0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UPLC-Q-TOF-MS/MS仪器检测性能稳定,实验检测数据可靠。对照组、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代谢轮廓差异明显,Cr(Ⅵ)接触致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Cr(Ⅵ)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存在18个差异代谢物,Cr(Ⅵ)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间存在2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不同Cr(Ⅵ)剂量组与对照组有13个代谢物同时存在差异,分别是3-羟基- 11Z-十八烷基肉碱、鹅肌肽、焦磷酸法尼酯、油酰乙醇胺、亚麻油肉碱、硫胆酸3-O-葡萄糖酰胺、溶血磷脂酰胆碱[20∶2(11Z,14Z)]、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 8Z,11Z)]、溶血磷脂酰胆碱[22∶2(13Z,16Z)]、磷脂酰甘油[16∶0/22∶5(7Z,10Z,13Z,16Z,19Z)]、磷脂酰肌醇[18∶1(11Z)/20:4(5Z,8Z,11Z, 14Z)]、磷脂酰肌醇[20∶ 3(5Z,8Z, 11Z)/18∶0],5羟色胺。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与葡糖醛酸间转化、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Cr(Ⅵ)亚慢性染毒相关。结论:Cr(Ⅵ)亚慢性暴露可能会导致大鼠血清代谢指纹特征改变,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脂质代谢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全长16S rRNA测序的血清高二胺氧化酶人群肠道菌群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肠道菌群与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DAO高水平(DAO-H)人群和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62名成年志愿者,其中DAO-H人群31名,正常人群31名,采集粪便样本,通过使用16S rRNA全长基因测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DAO水平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结果:DAO-H人群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共生细菌减少,如 Phocaeicola、拟杆菌科细菌等;潜在致病菌增加,如肺炎克雷伯菌。DAO-H组的菌群代谢发生变化,菌群鞘脂代谢水平降低,万古霉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vancomycin group antibiotics)、叶酸一碳库(one carbon pool by folate)、萜类骨架生物合成(terpenoid backbone biosynthesis)、细胞周期-Caulobacter(cell cycle-Caulobacter)、蛋白质输出(protein export)、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氮代谢(nitrogen metabolism)水平较正常组升高。 结论:血清中DAO-H人群与正常人群比较,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构成与菌群代谢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差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健康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用药和未用药患者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功能基因差异。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体检健康人10名(A组)、COPD稳定期未用药患者10例(B组)和COPD稳定期用药患者10例(C组)的粪便,收集3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比较3组肠道相对丰度及功能基因。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相似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Metastats差异分析,与A组比较,B组的普氏菌属、马赛普菌属和巨球型菌属均显著减少( P值均<0.05);而C组的埃希菌属显著增加( P=0.045),C组的马赛普菌属和巨球型菌属显著减少( P值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功能基因分析,在level3水平上,与A组相比,B组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合成、同源重组、淀粉和蔗糖代谢功能基因通路显著减少,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通路显著增加;而C组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合成、同源重组功能基因通路显著减少,细菌分泌系统、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糖酵解与合成显著增加( P值均<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健康人比较,COPD稳定期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改变,复诊治疗患者与初诊未用药治疗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稳定期患者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合成和同源重组功能基因通路显著减少,提示能量代谢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连续重复给予含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对雌性大鼠生育力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连续重复给予含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紧急避孕药(emergency contraception pills,ECPs)对雌性大鼠生育力及其F1代仔鼠健康的影响。方法:成年SPF级雌性大鼠于每个动情周期连续给予3次LNG-ECPs,分别给予3个(P-3)、6个(P-6)和12个(P-12)动情周期。雌性大鼠每个给药时程下,采用Excel产生随机数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LNG-ECPs组和溶媒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0.12 mg/kg LNG-ECPs和等体积溶媒。各组于末次给药后4 h分别取1/2动物(12~18只)进行解剖(6~9只)和交配(6~9只);剩余1/2动物(12~18只)于停药恢复3个动情周期后再分别进行解剖(6~9只)和交配(6~9只),计算脏器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雌性大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nizing hormone,LH)、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以及游离甲状腺激素3(free thyroid hormone,fT3)的水平。雌性大鼠卵巢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进行卵泡计数。记录LNG-ECPs给药结束和停药恢复期雌性大鼠妊娠率及窝仔数,测定F1代仔鼠生长指数以及主动和被动运动能力等指标。取P-12大鼠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建立LNG-ECPs致卵巢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LNG-ECPs致卵巢损伤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①连续给予3个和6个动情周期后,LNG-ECPs组雌鼠的血清激素水平和生育力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1代仔鼠生长指数和行为学结果与溶媒对照组仔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连续给予12个动情周期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LNG-ECPs组大鼠血清中FSH[(0.21±0.17)U/L]、LH[(0.27±0.08)U/L]和孕激素[(0.68±0.23)μg/L]水平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1.00±0.82)U/L, P=0.043;(1.00±0.50)U/L, P=0.006;(1.00±0.20)μg/L, P=0.027],雌二醇[(2.24±1.03)μg/L]和睾酮[(1.25±0.25)μg/L]水平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1.00±0.35)μg/L, P=0.019;(1.00±0.07)μg/L, P=0.044];卵巢中原始卵泡数量(4.88±2.36)显著少于溶媒对照组(16.13±9.36, P=0.005),闭锁卵泡数量(24.38±5.01)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19.13±2.30, P=0.018);LNG-ECPs组中F1代仔鼠负重游泳时间[(157.13±32.29)s]明显低于溶媒对照组[(198.06±40.01)s, P=0.003]。停药恢复3个动情周期后,LNG-ECPs可造成大鼠血清中FSH[(2.48±1.18)U/L]、LH[(1.60±0.41)U/L]、睾酮[(1.37±0.23)μg/L]及FSH/LH值(1.61±0.41)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1.00±0.67)U/L, P=0.024;(1.00±0.27)U/L, P=0.014;(1.00±0.18)μg/L, P=0.011;1.00±0.49, P=0.042],且雌激素水平[(0.49±0.15)μg/L]和AMH水平[(0.79±0.15)μg/L]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1.00±0.37)μg/L, P=0.011;(1.00±0.10)μg/L, P=0.016],同时,大鼠卵巢中原始卵泡数量(6.25±5.06)仍显著少于溶媒对照组(12.00±5.56, P=0.048);F1代仔鼠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距离[(89.85±36.98)m]以及负重游泳时长[(112.00±29.52)s]均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147.55±23.13)m, P<0.001;(137.69±25.85)s, P=0.014]。③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LNG-ECPs组雌性大鼠卵巢组织中存在 Cd5、 Cxcr1、 Lexm、 Fga、 Mybphl和 Gstm5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卵巢类固醇生成和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等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过程,还涉及碳代谢、丁酸甲酯代谢和半胱氨酸等物质代谢过程,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免疫调节过程。 结论:在雌性大鼠中,短期重复(<12个周期)给予LNG-ECPs对雌鼠生育力及其F1代仔鼠生长发育和行为学未见明显影响;而长期重复(12个周期)给予LNG-ECPs会导致卵巢功能损伤,并会对F1代仔鼠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停药恢复3个动情周期后仍未见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0.05%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7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确诊为MGD相关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sA+VA组(0.05%环孢素A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2次;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双眼点药,每日3次)、CsA+HA组(0.05%环孢素A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2次;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3次)、HA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3次)3个组治疗12周,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基线)以及治疗后第4、8、12周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麻醉)、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形态、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和性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20例(120只眼)符合标准的MGD相关干眼患者,失访10例(10只眼),最终纳入研究患者110例(110只眼),年龄为22~73岁,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88例(88只眼);其中CsA+VA组38例(38只眼),CsA+HA组36例(36只眼),HA组36例(36只眼)。3个组OSDI、泪河高度、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和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第12周,CsA+VA组[25.45±15.11,(0.30±0.13)mm,(3.72±1.40)s,(5.03±2.52)分]和CsA+HA组[26.98±16.89,(0.27±0.10)mm,(4.34±1.76)s,(5.11±2.39)分]与HA组[24.57±11.26,(0.24±0.06)mm,(3.18±1.11)s,(9.11±3.34)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sA+VA组的泪膜脂质层厚度[(72.61±23.65)nm]明显高于CsA+HA组[(68.39±26.66)nm]( P<0.05)。在CsA+VA组中,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排出能力重度异常者[治疗第12周,(6.28±2.59)和(5.89±2.77)分]、中度异常者[治疗第12周,(4.27±2.02)和(4.64±2.02)分]和轻度异常者[治疗第12周,(2.80±0.84)和(2.60±0.55)分]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排出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0.05%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可明显改善MGD相关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尤其可明显改善泪膜脂质层厚度和重度患者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排出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化学型樟树中萜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5种化学型樟树在医药、化工、香精香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与其含有丰富的萜类成分密切相关.经统计,在5种化学型樟树中已报道的萜类成分共有184种,包括单萜94种、倍半萜88种和二萜2种,这些萜类化合物中除了共有成分7种以外,特有成分油樟型樟树有18种、脑樟型樟树有7种、芳樟型樟树有27种、龙脑樟型樟树有41种以及异樟型樟树有25种.5种化学型樟树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30年5种化学型樟树中萜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萜类化合物的药物开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不同化学型樟树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黄草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AvFPS)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黄草乌为云南的道地药材,其富含滇乌碱等二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二萜生物碱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研究有助于揭示二萜生物碱合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基于黄草乌转录组数据,筛选到 1 条FPS基因(AvFPS),克隆其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验证以及基因表达分析.AvFPS开放阅读框(ORF)为 1 056 bp,编码 351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1 kDa,其具有异戊烯基转移酶的 2 个典型保守功能域"DDIMD"和"DDYX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AvFPS重组蛋白,用纯化重组蛋白进行体外酶促反应,结果表明,AvFPS能够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的合成.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vFPS基因在黄草乌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经MeJA诱导后,AvFPS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该研究明确了AvFPS的催化功能,揭示了AvFPS在不同组织以及经MeJA诱导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模式,为更深入了解FPS基因在二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鼠妇内生真菌Talaromyces mal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对节肢动物鼠妇内生真菌Talaromyces mal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共从鼠妇内生真菌T.malicola发酵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 11 个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紫外、红外以及圆二色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talarosesquiterpene A(1)、(3β,5α,6α,15α,22E)-5,6-epoxyergosta-8(14),22-diene-3,7,15-triol(2)、vermistatin(3)、hydroxyvermistatin(4)、bercheminol A(5)、penicillide(6)、lunatinin(7)、penipurdin A(8)、emodin(9)、BE-25327(10)、(-)-regiolone(11).化合物 1 为新的diaporol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 2、4~5、7~11 为首次从篮状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的清肝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阐明清肝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对清肝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表征分析;以清肝颗粒中鉴定出的活性成分为目标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析,并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共鉴定出134个成分,其中黄酮类50个、糖苷类8个、苯丙素类17个、三萜类11个、萜类6个、氨基酸类11个、有机酸类9个、脂肪酸类7个、生物碱类8个、挥发油类5个、醌类1个,并解析了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以及糖苷类代表性化合物的裂解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8个核心靶点.预测了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腺苷、甘草素、鸟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其次,依据可测性、特征性以及活性相关性的原则,建立了 3,4-二咖啡酰奎宁酸、(R,S)-告依春、甘草素、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甘草酸铵等5个潜在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筛选出了清肝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并展开定量研究,可为清肝颗粒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匙羹藤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匙羹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 Wa-ters CORTECS UPLC T3色谱柱(150 mm×2.1 mm,1.6 μm)以0.1%甲酸-乙腈的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检测范围m/z50~2000.结果: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一级质谱及二级质谱碎片)分析,结合数据库、文献以及对照品比对,共鉴别出101种成分,包括53种三萜类、37种黄酮类、5种有机酸类、3种单萜类、1种二萜类、1种菲类、1种甾体类化合物.结论: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鉴别了匙羹藤的化学成分,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能够用于匙羹藤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定,为该草药的质量标准以及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