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生食蔬菜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与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为分析云南省生食蔬菜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及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通过各污染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特征图谱及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菌株进行耐药和致病基因分析.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GB 4789.30-2016、GB 4789.6-2016对180份生食蔬菜样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和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敏测定;同时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经组装后通过相应的生物信息学流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80份生食蔬菜中共有12份样品检出了致病菌,包括生菜、香菜、折耳根等.共检出了致病菌13株,其中沙门菌7株,共7种血清型,4株存在多重耐药,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关联性良好,5株携带有与多重耐药相关的IncHI和IncF型质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株,1株存在多重耐药,2株携带毒力岛LIPI-3;肠聚集黏附性大肠埃希菌2株,1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 折耳根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食蔬菜种类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应该持续关注,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因含有更多的毒力基因,而具有更高的致病性;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肤痒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肤痒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择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总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进样量为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对19批次的肤痒颗粒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发现9个共有峰,其中4个为已知特征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阿魏酸.19批次肤痒颗粒与对照图谱相似度为0.767~0.995,相对保留时间范围为0.189~1.587,相对峰面积范围0.032~11.220.19批样品可聚为3类,特征图谱比较显示,14家公司中A公司的2批次、B公司的1批次样品相似度均低于0.9,E、G公司样品及L公司的一批次样品相似度大于0.98.结论:建立的该肤痒颗粒HPLC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肤痒颗粒的质量评价指标,为肤痒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腺癌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观察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roEXC和PRMT5的表达与宫颈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2020年确诊的宫颈腺癌标本88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并进行分析。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ProEXC和PRMT5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基因通路。选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39293数据集,对宫颈腺癌细胞株(HELA)经抗病毒药物处理前后ProEXC和PRMT5的表达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roEXC蛋白表达率(95.5%比4.6%, P<0.001)和PRMT5蛋白表达率(81.8%比26.1%, P<0.001)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均与肿瘤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 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RMT5和ProEXC中MCM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低(均 P<0.05)。在GSE39293数据集中,经西多福韦处理后细胞中MCM2的表达减少(9.34比9.68, P<0.001),PRMT5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比8.26, P=0.087),TOP2A表达无明显改变(8.54比8.42, P=0.056)。耐药组中PRMT5(8.42比8.16, P=0.002)和MCM2(9.51比9.34, P=0.029)表达增加,而TOP2A表达下降(8.06比8.54, P<0.001)。GSEA分析提示ProEXC高表达主要影响细胞周期通路,而PRMT5高表达主要影响RNA剪接体通路。本研究发现,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更差,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和RNA合成通路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宫颈腺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调控U87细胞株来源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对U87来源胶质瘤干细胞(U87s)干性维持、成球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验证EZH2表达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对比U87与U87s中EZH2的表达水平。免疫磁珠筛选CD133阳性的U87s进行干细胞培养形成稳定传代的胶质瘤干细胞球。通过GSK126和Si-EZH2处理U87s构建GSK126处理组、Si-EZH2处理组、Si-EZH2+GSK126的联合处理组及空白组,来检测U87s干性维持、成球及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高表达EZH2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EZH2患者(风险比=1.744, P<0.05)。胶质瘤干细胞中EZH2表达明显高于胶质瘤细胞(0.738±0.024比0.396±0.030, t=8.936, P<0.05)。Si-EZH2处理组的EZH2及下游H3K27me3的表达低于空白组(0.338±0.056比0.926±0.032, t=9.080, P<0.05;0.444±0.034比0.691±0.030, t=5.056, P<0.05)。同时Si-EZH2处理组的干细胞分子标记物CD133、NESTIN表达低于空白组(0.198±0.036比0.824±0.027, t=13.900, P<0.05;0.282±0.023比0.597±0.070, t=4.290, P<0.05)。而GSK126处理组和空白组的EZH2表达无差异,GSK126处理组的H3K27me3、CD133、NESTIN表达低于空白组(0.509±0.044比0.704±0.015, t=4.154, P<0.05;0.249±0.026比0.530±0.025, t=7.763, P<0.05;0.124±0.018比0.424±0.018, t=11.720, P<0.05)。Si-EZH2+GSK126的联合处理组EZH2表达低于GSK126处理组(0.380±0.056比0.735±0.052, t=4.646, P<0.05)。 结论:EZH2在胶质瘤干细胞中高表达。GSK126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EZH2甲基转移酶,从而抑制了U87s的干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图谱之美术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的药图在继承《本草图经》药图的基础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2个版本《证类本草》中矿石、植物、动物三大类药部图谱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南北殊域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刊刻者秉持的不同刊刻态度,呈现出外轮廓形似而具体细节存在差异的特点;在刻工艺术水平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水准;在宋代绘画的互证下,药物图谱的绘制展现出不同的写实精神。刘甲本《大观本草》与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相比较丢失了很多细微特征,因此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的图谱相对于刘甲本《大观本草》而言更接近于《本草图经》绘图原貌或者说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临朐县参与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居民饮酒相关尿蛋白质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山东省临朐县于2018年11月22日—12月7日期间参与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223名40~69岁居民进行尿蛋白质组学检测,分析饮酒相关蛋白质组学图谱和个体尿蛋白。饮酒组与不饮酒组的尿蛋白质图谱有明显差异,饮酒组中有26个尿蛋白表达上调,20个尿蛋白表达下调( P值均<0.05)。差异蛋白具有酶抑制剂活性和磷脂结合功能,富集于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再生、凝血与补体级联和胆固醇代谢等通路。补体因子I(CF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蛋白C抑制剂(SERPINA5)的蛋白表达量与每日饮酒量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的人参根茎和主根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人参根茎(芦头)、主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检视其化学成分整体一致性,为人参是否去芦头炮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比较人参不同部位样品的色谱一致性;运用HPLC测定人参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对照品进行共有峰鉴定及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HPTLC图谱中,人参芦头、主根及全参特征图谱相似,并且有较清晰的共有条斑7~9个。HPLC指纹图谱显示,人参芦头、主根及全参的色谱图有13个共有峰,鉴定了6个峰,包括7个人参皂苷,分别为人参皂苷Rg1&Re(混合峰)、Rf、Rb1、Rc、Ro、Rd;各样品相似度范围为0.842~0.993;各峰面积的差异综合贡献了样品间的相似度差异,其中芦头为主要影响;人参皂苷Ro、Rb1等6个成分为差异标志物,在人参芦头中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主根。结论:人参芦头与主根和全参化学成分类型一致,人参炮制去芦头将导致人参整体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损失。结合资源、人力成本方面考虑,建议人参炮制时无须去芦,以全参入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胎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谱,为HCC的分子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68例包含完整临床信息的HCC转录组数据,根据组织AFP mRNA表达四分位数将样本分为AFP高表达组和AFP低表达组,每组各92例。应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通过R软件GSVA包对特征基因进行富集评分,根据得分定义特征基因集表达情况。利用RNAseq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独立数据集验证和组织验证。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AFP高表达与HCC低分化、患者人种有关(均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 3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31个基因在AFP高表达组织中表达上调,45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附属肢体发育、肢体发育、骨架系统发育等过程有关,而低表达基因则与异源物代谢、类固醇代谢、细胞对异生物刺激反应等代谢相关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而低表达基因主要与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鉴定出1个预后相关特征基因集,该基因集包括AURKB、TTK、CENPA、UBE2C、HJURP、KIF15,其高表达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有关,且特征基因集富集分数与AFP表达呈正相关( r=0.475, P<0.001)。RNAseq数据验证结果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特征基因集中AURKB、KIF15和UBE2C在AFP高表达H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虽然与HCC患者的无病生存、总生存无关,但AFP低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均在AFP高表达组患者之上。 结论:AFP高表达和AFP低表达HC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的特征基因集可能协同AFP共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其对解释不同水平AFP HCC的作用机制有一定作用,并为HCC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ABA及TBSS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慢性偏头痛(CM)患者脑白质结构损伤及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自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M患者60例(CM组),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向社会招募与CM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健康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全脑DTI扫描,使用PANDA及FSL软件进行DTI数据全自动处理,采用基于白质图谱的分析(ABA)及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TBSS)分析CM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全脑DTI数据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M患者临床特征与AB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BA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M组患者双侧大脑脚、左侧小脑下脚、右侧小脑上脚、双侧内侧丘系、双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双侧钩束及右侧内囊后肢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右侧扣带回、内囊豆状核后部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D)值增高,双侧大脑脚、双侧内侧丘系、右侧扣带回脑区轴向弥散率(AD)值降低,左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左侧小脑下脚、左侧大脑脚脑区径向弥散率(RD)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SS结果显示:CM组及健康对照组脑白质纤维骨架FA、MD、RD及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M患者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左侧小脑下脚、左侧内侧丘系、右侧大脑脚FA值,右侧大脑脚的AD值,左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RD值呈负相关关系( P<0.05);CM患者病程与左侧小脑下脚FA值呈负相关关系,与左侧小脑下脚的RD值呈正相关关系( P<0.05)。 结论:CM患者脑白质存在结构损伤,但白质纤维骨架与正常人无差异,无纤维骨架的病理性损害。脑干、小脑及胼胝体结构变化与头痛VAS评分及病程有相关性,可能是CM发病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细胞癌氧化应激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风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建立肝细胞癌(HCC)的氧化应激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后风险模型。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HCC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374个HCC组织和50个癌旁组织),获取lncRNAs表达数据。从GeneCards网站获取了807个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和lncRNAs进行共表达分析确定氧化应激相关lncRNAs。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和LASSO回归建立氧化应激相关lncRNAs预后风险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计算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HCC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免疫浸润的差异性;构建列线图以便个性化预测HCC患者预后。两组间比较通过Wilcoxon检验完成。结果: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了712个氧化应激相关lncRNAs,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性,筛选出291个差异表达lncRNAs;研究并确定7个氧化应激相关的lncRNAs用于构建HCC的预后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ncRNAs预测模型的1、3、5年的生存预测性能评价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16和0.7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风险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风险组患者( P<0.01);列线图个性化预测HCC患者预后,证实构建的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细胞和功能在高、低风险组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结论:成功构建7个氧化应激相关lncRNAs组成的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HCC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