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支气管肺活检及肺泡灌洗在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血液肿瘤患者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肺部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68例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中位年龄56岁(年龄范围21~90岁),其中>65岁者20例。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实施的体征包括发热、咳嗽、低氧血症、咯血、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影像学改变,评估有肺部团块阴影患者进行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包括内带及外带肺叶团块及高密度影,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及特殊染色(Grocott染色),BAL获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微生物涂片/培养及巨细胞病毒、耶氏肺孢子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DN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对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进行病因学分析,并观察血液肿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部血液肿瘤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后均做BALF检测,进行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46例,明确病原体感染共40例,包括真菌感染12例、细菌感染9例(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各1例),病毒感染9例(巨细胞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Ⅲ型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确诊4例,耶氏肺孢子菌可疑与真菌混合感染3例,隐球菌1例,可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28例未找到病原体,包括机化性肺炎6例、与血液肿瘤病史相关6例、其他未查及病原菌16例。全部患者未出现因支气管镜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比较常见,应用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安全性良好,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提供细菌、真菌、耶氏肺孢子菌及病毒感染等病原学诊断证据,提高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9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情况,探讨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药敏结果,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9例患者中17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9.1%.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均较非感染患者高(P<0.05).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株,占比58.5%;革兰氏阳性菌16株,占比39.0%;真菌1株,占比2.4%.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较敏感;革兰氏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较敏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年龄、ALB、肝功能分级、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损伤左右肝管、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糖尿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损伤左右肝管、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肝癌肝切除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比较常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建议选择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等敏感药物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年龄、ALB、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损伤左右肝管、糖尿病为肝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慢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FR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数据,为CFRS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至2020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CRS)的75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对CFRS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真菌球型鼻窦炎(FB)和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CFRS患者的真菌、细菌病原学分布以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FB与AFRS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对CFRS与非真菌性CRS的细菌病原学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纳入研究的CRS患者中,CFRS患者占56.3%(426/756),非真菌性CRS患者占43.7%(330/756).CFRS多见于成年人、女性,上颌窦发病所占比例最高.426例CFRS均为CNIFRS,其中FB占56.1%(239/426),AFRS占43.9%(187/426),两者性别构成、累及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RS病原学分析显示其主要致病真菌为曲霉菌,其中以黄曲霉最为多见;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比例为49.3%,混合1种细菌感染占19.5%,混合2种细菌感染占29.8%;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中,感染的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30.0%)、链球菌(4.8%)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肠杆菌目细菌(32.9%)和铜绿假单胞菌(9.0%)为主.FB和AFRS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RS和非真菌CRS的细菌病原学分布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CFRS以FB和AFRS最为常见,以病原培养为基础的CFRS病原学分析显示真菌混合细菌感染比例较高,并且真菌培养阳性率低,提示CFRS的病原学信息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对阐明CFRS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