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注册登记研究:13家中心4 66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整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患者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史、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评分,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是否使用动脉旁路、旁路血管支数及流量,术后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等进行分析。采用 t检验、χ 2检验比较体外循环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截至2019年12月,该数据库共收录7 138例患者资料,其中单纯CABG 4 661例,来自13个医疗中心。男性3 486例,女性1 175例,年龄(64.6±8.1)岁(范围:31~87岁)。左主干病变960例,三支病变3 934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837例;射血分数>50%者3 841例,心功能Ⅲ~Ⅳ级1 664例,EuroSCOREⅡ评分为(2.3±0.7)%(范围:0.5%~35.8%)。ONCABG占58.59%(2 731/4 661),OPCAB占41.41%(1 930/4 661)。使用左胸廓内动脉者占88.91%(4 144/4 661)。7家中心(其中2家常规)使用左桡动脉,5家中心(其中3家常规)进行术中瞬时流量测定。旁路血管支数为(3.4±0.7)支(范围:1~7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0±20.4)min(范围:21~196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0.0±24.2)min(范围:33~227 min)。院内病死率为1.80%(84/4 661),再次手术率为2.00%(93/4 66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为1.52%(71/4 661),脑卒中0.71%(33/4 661),新发肾功能不全需血液滤过治疗1.20%(56/4 661)。出院进行药物二级预防患者占62.99%(2 936/4 661)。较OPCAB组,ONCABG组年龄偏小,女性比例高,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史的比例高,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重,EuroSCORE Ⅱ评分高( P值均<0.05)。术后ONCABG组MACCE发生率较高(135/2 731比71/1 930,χ 2=4.280, P=0.039);旁路血管支数、输注红细胞比例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均增高( P值均 <0.05)。 结论: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总体运行良好,部分参数仍需完善。较OPCAB组,ONCABG组术前总体病情偏重,但术后MACCE控制率尚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应性皮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性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和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预防性造口是减少直肠癌术后症状性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约1/5的预防性造口存在无法还纳即预防性造口永久化问题,超出医生和患者的预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原发肿瘤进展、围手术期死亡、肛门功能不良和患者意愿等。导致预防性造口永久化可能的因素包括有症状的吻合口漏、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新辅助治疗、肛门功能、肿瘤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以及医院因素等;涉及新辅助治疗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随访期。充分的医患沟通决策、完善的肿瘤评估及患者功能评估、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细致的手术操作及质量控制和全程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等,是避免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重要环节。在治疗决策和患者沟通时,须清楚患者的诉求,避免不必要的保肛预期;对预防性造口永久化要充分告知。安全的手术操作、尤其是吻合,是避免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关键环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伐沙班联合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口服给予利伐沙班,观察组在给予利伐沙班基础上辅以抗血栓压力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术后1、2、3周比较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也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3.53%(P<0.05),未见出血情况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抗血栓压力泵治疗可有效减少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应用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治疗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Pringle法肝癌切除术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较传统肝切除更简捷精准、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术后肺炎(Postoperative pneumonia,POP)为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医院感染类型,占所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50%[1] ,往往影响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不利于患者康复,应当予以重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POP 相关标准和防控指南.由于缺乏统一的POP 定义,国内外调查研究报道的POP 发生率差异较大.就外科手术而言,几项大样本的国外调查研究显示,POP 的发生率为0.9% ~1.6%[2-5] ,但Murff 等[6] 的调查数据则达到了15.8%(222/1 4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肝癌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肝癌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肝细胞癌患者在行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从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及空白对照观察.结果: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试验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显著(P<0.05),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两组GGT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可加速术后胆汁排泄,改善胆汁淤积,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持续负压引流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扫手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扫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2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80例术后采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持续负压组),通过1:2配对选取同期住院的160例术后采用普通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普通负压引流组),对比分析两组引流情况.结果:持续负压组术后第1天总引流量高于普通负压引流组[(103.9±5.832) mL vs.(97.28±5.61) mL,P<0.05];带管过程中的总引流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90.8±11.59) mL vs.(232.5±14.34) mL,P=0.2048];持续负压组患者引流时间明显比普通负压引流组短[(3.229±0.079)d vs.(3.514±0.086)d,P<0.05].持续负压组术后乳糜漏发生率及乳糜漏愈合时间优于普通负压引流组.此外,持续负压引流组疼痛评分与普通负压引流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2.983±0.215 vs.2.824±0.256,P=0.63).结论:颈清扫术后持续负压引流效果优于普通负压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更快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必净、甘露聚糖肽联合抗生素在胆囊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必净、甘露聚糖肽联合抗生素在胆囊癌手术后预防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80例胆囊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于术前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术后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仅于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术前1 d、术后3 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术前1 d,联合组与对照组的CD3+、CD4+、CD8+、CD4+/CD8+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联合组的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联合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联合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术后感染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甘露聚糖肽联合抗生素在胆囊癌手术后预防感染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及抗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