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女性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27岁,因"原发不孕"就诊。15岁月经初潮,同年因"右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切除术,术后月经周期延长至2 ~ 3月,经期延长至10余天。16岁因"左卵巢囊肿"行剥除术,术后月经周期最长达半年,多次查孕酮> 60 ng/mL。查体:身高181 cm,体重87 kg,体质指数26.56 kg/m 2。血压116/57 mmHg。无高雄性激素表现,双乳Tanner Ⅳ期,心率71次/分,无腋毛,外阴幼稚,阴毛Tanner Ⅱ期,双足第4趾畸形(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复宫颈、阴道穹窿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重复宫颈、阴道穹窿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病例1例。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宫颈、阴道穹窿部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因经期延长伴反复发现宫颈、阴道赘生物3年余入院,宫颈、宫颈-阴道穹窿部赘生物经病理诊断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时、准确。结论:对于反复宫颈、阴道处赘生物生长及阴道反复流血的患者应注重妇科专科查体,必要时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从而降低误诊、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双原发癌合并子宫肌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49岁,因"经量增多2年,白带异常伴经期延长4个月"入院。入院前实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1g/L;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恶性细胞;鳞状细胞癌抗原阴性;肿瘤标志物:铁蛋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未见异常。入院时妇科情况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宫颈常大、轻度糜烂,前唇僵硬,范围约3 cm×3 cm×2 cm,后唇质中,双侧宫旁韧带无增厚,无压痛;子宫前位、常大,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入院后常规超声示:子宫肌层内测及数个低回声结节,较大位于后壁,大小约32 mm×23 mm×32 mm,边界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结节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息肉样增厚,宫腔内见一稍高回声团块,大小约17 mm×12 mm×16 mm,CDFI显示团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宫颈管内测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3 mm×26 mm×35 mm,CDFI可见团块粗大供血血管来自宫颈前唇(图1)。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1.5 ml行超声造影示:注入造影剂后第13 s宫颈管内团块快速增强,第20 s宫腔内团块开始增强,均快于周围肌层,达峰时增强水平均高于周围肌层;后壁结节呈环状增强,与肌层同步,达峰时呈不均匀高增强,与周围肌层界限清晰;增强晚期,宫颈管内团块、宫腔内团块造影剂快速消退,与肌层界限清晰,后壁结节内造影剂消退缓慢(图2)。超声造影诊断:①宫颈管内团块,考虑宫颈癌(宫颈内膜、间质病变为主)并浸润宫颈前后唇;②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部分区域呈息肉样增厚),宫腔内团块,待排除子宫内膜与宫颈同源病变;③子宫肌瘤(肌壁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结果示:子宫饱满,中央条片状低密度影,拟子宫内膜增厚;宫颈密实,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片状不均匀低强化影,可符合宫颈癌表现,未排除其他,请结合临床及超声检查;子宫后壁结节状稍低密度影,疑子宫肌瘤可能。行宫颈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癌,建议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诊断。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剖开子宫,宫腔内见多个息肉样赘生物,宫颈管见一个菜花样肿物,切面灰白质脆易碎,肉眼观浸润纤维肌层超过其1/2,肌壁间见3个灰白结节,切面灰白质韧呈编织状(图3)。术后手术标本病理检测,子宫峡部多次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均提示未见癌。术后病理回报:①宫颈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Ⅲ级,肿物浸润>1/2肌壁,宫颈管可见鳞状细胞癌,神经、脉管侵犯均(-),癌细胞P-16(+),Ki-67(热点区约70%+),Syn(神经纤维+),CD31(脉管+),D2-40(淋巴管+);②子宫内膜样癌,Ⅰ级,肿物浸润<1/2肌壁,神经、脉管侵犯均(-),癌细胞ER(90%强+),PR(90%强+),HER-2(-),Ki-67(热点区约30%+),Syn(-),CD31(脉管+),D2-40(淋巴管+),MLH-1(-),PMS2(-),MSH-2(+),MSH-6(+),提示肿瘤微卫星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功能缺陷(dMMR);③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图4)。患者出院诊断:①宫颈恶性肿瘤(ⅠB3期,T1b3N0M0);②子宫内膜恶性肿瘤(ⅠA期,T1aM0N0);②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腺样囊性癌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2009—2020年5例宫颈ACC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YB基因断裂重排结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发病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为64岁,2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1例表现为经期延长,2例体检发现;2例为单纯性ACC,3例为混合性病变。3例混合性病变中1例ACC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ⅠB期手术+放疗,术后43个月无复发及转移;2例ⅡA期手术+放化疗,其中1例ACC伴“高级别转化”(呈未分化癌形态)、腺样基底细胞癌(ABC)及HSIL/CIN3级,术后4个月肝转移,总生存期12个月;另1例ACC伴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总生存期25个月。ACC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4例CD117阳性,5例p63、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7阳性,5例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阴性;5例均呈p16弥漫强阳性表达,4例HPV16 DNA PCR+膜杂交阳性,1例因组织量有限未进行HPV DNA检测;5例荧光原位杂交MYB基因断裂重排阴性。结论:宫颈ACC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涎腺ACC相似,但不是MYB基因断裂重排相关的真正的ACC,而是HPV相关性的多表型癌,是具有腺样基底样特征的高级别恶性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假性动脉瘤六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9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发病时间、诱因、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4例为产后或流产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1例为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后。6例患者的症状均为阴道流血,其中5例经急诊入院;3例表现为反复阵发性大量阴道流血,1例为咳嗽后大量阴道流血,1例为流产后少量阴道流血淋漓不净,1例为经期延长。4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随访观察。结论:子宫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可引起严重出血、容易危及生命的妇科急症,早期准确快速识别和及时处理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子宫动脉栓塞术为其一线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具有内分泌异常表现的儿童卵巢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具有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的儿童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具有性早熟、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异常等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的卵巢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15例患儿年龄范围为3岁11个月至16岁5个月,中位年龄为10岁1个月。因性早熟就诊发现卵巢肿瘤7例,月经异常8例(经期延长3例,月经不规律3例,停经2例)。共8例术前完善性激素检查,8例雌二醇均升高。15例患儿均行腹腔镜探查,其中2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余13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结果:病理检查提示上皮细胞肿瘤5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性索-间质肿瘤6例;其中3例恶性肿瘤(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环状小管性索肿瘤为交界性肿瘤。术后1例未成熟畸胎瘤行化疗,余无特殊治疗。随访14例患儿均无复发,性早熟患儿症状消失,月经紊乱患儿月经恢复正常。结论:有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的儿童卵巢肿瘤中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尤以性索-间质肿瘤多见,术前应予以完善性激素、抗米勒管激素、抑制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术中予以快速冰冻病理评估肿瘤的性质,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式以及切除范围;并依据术后病理诊断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病灶局限在盆腔的静脉平滑肌瘤病8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病灶局限在盆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分析IVL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病灶局限在盆腔的81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IV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探讨IVL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孕次和产次、手术方式、术中情况等。结果:(1)临床特征:81例IVL患者的年龄为(43.9±8.1)岁;经量增多26例(32%,26/81),经期延长31例(38%,31/81),尿频、尿急4例(5%,4/81),腹痛、腹胀8例(10%,8/81),无症状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者34例(42%,34/81);术前行超声检查的72例患者中4例(6%,4/72)诊断为IVL,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51例患者中11例(22%,11/51)诊断为IVL,行CT检查的19例患者中4例(4/19)诊断为IVL。(2)治疗方法:81例IVL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肌瘤剔除术37例,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9例,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25例;手术途经:宫腔镜手术6例,经腹手术52例,腹腔镜手术23例。81例IVL患者中,53例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其中诊断为IVL 17例(32%,17/53)。(3)IVL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81例IVL患者中,3例(4%)失访;78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中,随访期内复发8例(10%,8/78)。年龄<35岁、孕次<2次、产次<2次、肌瘤数≥10个、肌瘤外观异常(指术中见肿物为长条形、蠕虫状、串珠状、囊状等)、IVL侵入邻近血管均为影响IVL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P均<0.05);而手术方式、卵巢切除与否、IVL侵入宫旁与否、IVL最大径、肌瘤旁血管丰富与否均与IVL术后复发无关( P均>0.05)。 结论:IVL的临床表现及术前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年轻的子宫肌瘤患者需加以重视,术中若见IVL特征性表现,可借助术中快速冰冻检查诊断,以决定适宜的手术范围,尽可能切净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AUB)以排卵功能障碍所致AUB(AUB-O)及凝血相关疾病所致AUB(AUB-C)最为常见。青春期AUB的出血模式主要为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HMB)、经间期出血及无月经。本共识强调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AUB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对于出现急性HMB的青春期女性进行评估时,应及时、准确判断出血严重程度及生命体征,并进行分级处理,评估应包括失血导致的贫血程度、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及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急性HMB的青春期女性首要治疗方法包括短效口服避孕药及孕激素为主的药物紧急止血,但对于足量、规范用药治疗失败的部分难治性AUB患者,可以予手术治疗或子宫内膜病理评估。鉴于青春期AUB-O患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AUB-C患者长期存在HMB,均需要在急性期止血后维持用药以长期管理月经,避免异常出血的反复发作,并注意随访和监测。本共识还在附录中针对出血性疾病、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下丘脑功能障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简要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刘文娥治疗月经病常用药对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月经病是女性的多发病,女性大部分疾病都会影响月经,包括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伴随症状等多个方面.刘文娥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疾病导致的月经异常时,随证加减,灵活调用,精当实效.总结刘文娥治疗月经病常用药对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月经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8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女性月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女性的月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3月上海市新冠感染女性的月经资料281例,内容包括平时月经状况、感染新冠后最近一次月经状况、感染症状、使用药物等.根据受访者经期与感染期交叉时相将样本分成感染期与经期存在重合组(阳性组)和转阴后月经来潮组(转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1例受访者中196例(65.8%)月经发生改变.其中145例(51.6%)出现月经量、色、质的改变,109例(38.8%)出现经期或周期改变.两组均出现经量减少(22.1%)、颜色变深(23.49%)、质地变稠(21.0%)、血块变多(16.7%)、经期延长(21.8%).阳性组月经量色质变化率(56.8%,69/110)高于转阴组(37.3%,76/171)(P<0.05).在月经周期变化方面,阳性组月经提前率(14.5%)高于转阴组(3.5%)(P<0.05),转阴组月经延后率(25.1%)高于阳性组(5.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咽痛和月经改变存在弱相关(r=0.154,P<0.05).[结论]感染新冠的部分女性短期内月经状况发生改变,出现量减少、色深、质稠、血块多、经期延长,反映血瘀病机;月经来潮发生在感染期以月经提前为主,在转阴后以月经延后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