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囊复位终板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 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IS-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显微镜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玉林桂南医院手术治疗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MIS-TLIF组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PLIF)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和术后末次随访(36~7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远期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36~72个月)。MIS-TLIF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MIS-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中远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器人导航与传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下与传统C臂 X 线机透视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8(44.6±11.4)岁。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C臂X线机透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术治疗的17例为传统组,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下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3例为机器人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节段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医务人员辐射剂量>0.01 mSv的占比、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 角及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25.0±5.8)min大于传统组的(100.1±8.1)min,住院时间8(7,8)d、透视次数(9.2±3.2)次、单枚螺钉置钉时间(3.5±0.6)min、工作人员辐射剂>0.01 mSv的占比(3/13)均低于传统组的10(10.0,10.5)d、(11.5±2.2)次、(5.4±0.7)min、1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30例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2组内比较,患者术后第7天和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VAS 评分、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前、术后第7天和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采用机器人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C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机器人导航下手术在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医务人员辐射剂量、置钉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珠海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接受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49例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患者资料,男29例、女20例,年龄(51.2±13.9)岁(范围19~81岁)。病变节段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在内镜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彻底清创。对比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6.4)个月(范围6~36个月)。手术时间为(110.1±19.8)min(范围80~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47.8±20.6)ml(范围20~120 ml)。术后3个月49例C反应蛋白由术前(62.1±37.2)mg/L降至(7.5±5.8)mg/L,白细胞计数由术前(14.2±3.9)×10 9/L降至(6.2±1.1)×10 9/L,红细胞沉降率由术前(90.3±37.4)mm/1 h降至(16.9±7.2)mm/1 h,各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15, P<0.001; t=13.49, P<0.001; t=13.82, P<0.001)。36例检出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属占50%(18/36)。术后1~2年行腰椎CT的37例患者中57%(21/37)稳定融合、22%(8/37)部分融合、22%(8/37)未融合。至末次随访,49例VAS由术前(7.4±0.6)分降至(0.5±0.3)分,ODI由术前78.2%±9.1%改善至14.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00, P<0.001; t=35.89, P<0.001);术前AIS E级38例、D级11例,末次随访时E级43例、D级6例。术后11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复发2例、神经功能受损2例。 结论: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可有效清除椎间感染病灶及稳定椎体,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运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试验组采取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花费金额、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花费金额、VAS、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83±10.96) min、(90.56±30.52) mL、(4.90±0.75)万元、(4.17±0.64)分、(78.11±12.78)分、30%,试验组分别为(103.50±13.76) min、(73.88±40.35) mL、(4.06±0.97)万元、(2.40±0.49)分、(86.00±8.86)分、5%,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胸腰椎脊柱微创手术中应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后,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康复,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C型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5~61岁[(46.5±9.8)岁]。损伤节段:T 10~11 11例,T 11~12 12例,T 12~L 1 19例,L 1~2 9例,L 2~3 9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7例,B级21例,C级12例。30例行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30例行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传统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5~46个月[(39.0±3.4)个月]。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50(120,210)min,术中出血量为145(100,200)ml,短于或少于传统切开组的210(210,240)min、330(300,350)ml( P<0.01)。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6个月微创手术组VAS分别为3.0(2.0,4.0)分、1.0(1.0,2.0)分,低于传统切开组的4.0(4.0,5.0)分、2.0(1.0,2.0)分( P<0.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末次随访时两组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及术后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低于传统切开组的33.3%(10/30)( P<0.05)。 结论:与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相比,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明显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镜辅助下经皮单侧寰枢椎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皮单侧C 1侧块螺钉和C 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6~89岁[(75.2±6.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E级10例,D级2例。均采用内镜辅助下经皮单侧C 1侧块螺钉和C 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6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ASIA分级;比较术前、术后6周、3,6,9和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为98~169 min[(123.2±17.7)min],术中出血量为20~40 ml [(30.0±7.1)ml],住院时间为6~9 d[(7.3±0.7)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周患者NDI为8%~30%[(19.3±6.3)%],显著低于术前的19%~45%[(33.1±9.9)%]( P<0.05)。患者术后ASIA分级均达到E级。患者术后VAS持续降低,由术前6~9分[(7.8±0.9)分]降低至术后12个月的1~3分[(1.8±0.6)分]( P<0.05)。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11个月[(7.3±2.1)个月]。 结论:内镜辅助下经皮单侧寰枢椎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可减轻患者疼痛,使其迅速恢复颈部生活功能状态,并可达到骨性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5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2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后路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其中双侧狭窄者经单侧入路潜行减压至对侧;5例伴失稳者同时行内镜下椎体间融合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病例。镜下手术时间(70.29±19.55)min(范围:44~151 min);总切口长度为(1.79±0.34)cm(范围:1.4~3.0 cm)。术后CT示减压充分,对侧椎板、关节突保留完整。所有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为(3.49±2.76)d(范围:1~14 d)。术后随访时间为(13.59±2.80)个月(范围:10~21个月)。46例患者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生活,5例行椎体间融合的患者术后4周恢复正常生活。26例腰椎椎管狭症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69±1.4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43)分、3个月(2.69±1.57)分、6个月(2.31±1.16)和末次随访时(2.23±1.28)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6.77±1.3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37)分、3个月(2.88±1.48)分、6个月(2.85±1.52)分和末次随访时(2.54±1.53)分;ODI由术前64.18%±8.23%,降低至术后1个月37.53%±4.45%、3个月27.51%±3.83%、6个月19.91%±5.27%和末次随访时6.84%±2.74%,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8.534, F=146.951, F=783.966,均 P<0.005)。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60±1.38)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04±1.54)分、3个月(2.84±1.75)分、6个月(3.12±1.86)分和末次随访时(3.44±1.69);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5.48±1.45)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2.88±1.64)分、3个月(2.52±1.83)分、6个月(2.76±1.83)分和末次随访时(3.00±1.92)分;ODI由术前53.59%±6.87%,降低至术后1个月32.46%±3.78%、3个月23.39%±2.78%、6个月16.49%±3.49%和末次随访时7.23%±3.15%,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357, F=29.445, F=790.985,均 P<0.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优4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6.1%。3例患者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麻木不适,活动无障碍,观察后症状消失。 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手术器械要求相对简单且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种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5例)和B组(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3(15.80±2.64)个月.手术时间A组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A组长于B组(P<0.05).B组发生4例骨水泥渗漏.疼痛VAS评分:术后1周B组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B组均优于A组(P<0.05).结论 相较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下床时间、更好地维持伤椎高度,但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后疼痛、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收治的行PPSF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PPSF,采取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其中42例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10 mg(观察组),43例患者不作该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应激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1(术毕)时观察组HR高,MAP低(P<0.05);术后2 h(T2)、术后6h(T3)时观察组VAS评分低,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EOS水平高,PLT水平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vs4.65%,x2=0.206,P=0.433).结论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有利于缓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PPSF治疗术后近期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