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分枝杆菌 Rv3133 c基因原核表达及免疫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潜伏期表达抗原Rv3133c,通过人群以及小鼠实验评价其免疫原性。 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PROEX-Rv3133c,诱导表达并纯化蛋白质,经Western blot鉴定后,用全血干扰素释放试验评价重组蛋白rRv3133c在 Mtb感染人群中的免疫原性;联合佐剂DC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rRv3133c特异性抗体分泌水平、脾细胞中抗原特异性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及脾细胞中多功能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和肺脏组织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成功构建表达rRv3133c。rRv3133c可刺激 Mtb感染者尤其是潜伏感染者产生高水平的IFN-γ。免疫小鼠后,rRv3133c+DC组小鼠脾脏IFN-γ、TNF-α、IL-2水平,以及IFN-γ +TNF-α +CD4 +T细胞数量和肺脏组织中抗原特异性IFN-γ、TNF-α、iNOS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BCG组,但低于BCG+rRv3133c+DC组;rRv3133c+DC组和BCG+rRv3133c+DC组小鼠血清中IgG2a/IgG1比值均大于1,显著高于BCG组。 结论:rRv3133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诱发机体产生较强的Th1型免疫应答,是结核病亚单位疫苗的潜在候选靶抗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行人员颈椎结核诊治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的常发部位,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需要同血管畸形、骨相关肿瘤、脊柱感染性疾病等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主诉为后颈部僵硬、疼痛的飞行人员,影像学磁共振示:颈 4-5椎体及椎体附件周围液性暗区,实验室检查示:38kD结核抗体阳性,结核特异性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临床诊断颈椎结核。予以常规四联药物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消失,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提示结核治愈,患者恢复飞行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假阴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通过检测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来判断结核感染,弥补了PPD试验的不足,但临床中应注意其存在假阴性的情况。目前的研究显示,患者的全身状态(年龄、营养状态、等位基因和种族),基础疾病与免疫功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糖尿病、恶性肿瘤、淋巴细胞下降),结核的病情(病程、痰菌情况、抗结核治疗、肺部病灶范围),检测方法及环境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使用,吸烟等均可能造成IGRA假阴性。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警惕导致IGRA假阴性的各种影响因素,不可根据阴性结果轻易排除结核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QuantiFERON-TB Gold Plus鉴别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潜在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在鉴别活动性结核病(ATB)与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中的潜在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4至11月,使用QFT-Plus对西安市某结核定点医院108名健康志愿者及30例确诊ATB患者进行检测,分组并分析临床特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QFT-Plus新添加抗原体外刺激IFN-γ释放水平(TB2-TB1)与AT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关系。以QFT-Plus阳性志愿者为LTBI组,确诊ATB患者为ATB组,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TB2-TB1鉴别诊断ATB与LTBI两组人群的潜在价值。结果:QFT-Plus TB2-TB1水平与ATB患者CD8+T细胞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呈正相关( r=0.586, P=0.004),与CD4+T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0.511, P=0.015及 r=-0.520, P=0.013)。ATB组外周血TB2-TB1水平[0.47(0.12,1.17)IU/ml]明显高于LTBI组[0.01(-0.08,0.2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33.5, P<0.001)。QFT-Plus TB2-TB1水平能有效区分ATB患者和LTBI人群,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95 %CI=0.653~0.889, P<0.001)。 结论:QFT-Plus抗原刺激CD8+T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IFN-γ水平(TB2-TB1)具有鉴别ATB与LTBI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对结核病辅助诊断的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以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为靶标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即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PCR荧光探针法,简称IP-10.TB)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性能,及该检测技术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技术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前瞻性纳入疑似结核病患者,并募集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所有入组者同时行外周血IP-10.TB检测和T-SPOT.TB检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IP-10相对表达量和释放γ-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结核病患者235例、非结核病患者110例、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153例进行最终分析。IP-10.TB检测(3/498,0.60%)和T-SPOT.TB检测(6/498,1.21%)获得的不确定结果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32)。在489例有效检测标本中,IP-10.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95% CI 86.8% ~94.6%)和81.1%(95% CI 75.8% ~85.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98.0%(95% CI 94.4% ~99.6%);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95% CI 88.9% ~96.0%)和83.8%(95% CI 78.7% ~88.1%),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100%(95% CI 97.6% ~100.0%)。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检测技术的阳性符合率为91.0%(95% CI 87.5% ~94.5%),阴性符合率为88.9%(95% CI 84.9% ~92.9%),总符合率为90.0%(95% CI 87.3% ~92.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95% CI 0.75 ~0.85, P<0.001)。 结论:IP-10.TB检测具有与T-SPOT.TB检测一致的诊断性能,可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筛查HIV/AIDS病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C-ST)筛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效果,为EC-ST筛查HIV/AIDS病例LTBI的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4-6月,选择江苏省扬州市在管在治的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分别采用EC-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筛查LTBI.以IGRA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EC-ST筛查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以及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对EC-ST筛查效果的影响.结果 纳入HIV/AIDS病例523例,其中男性458例,占87.57%;女性65例,占12.43%;年龄M(QR)为48.00(21.00)岁.EC-ST阳性率为7.27%,IGRA阳性率为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4.84%,Kappa值为0.621(95%CI:0.489~0.752,P<0.05);EC-ST的灵敏度为64.10%,特异度为97.31%.CD4计数<500和≥500个/μL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95.32%和94.44%,Kappa值分别为0.568和0.650(均P<0.05),EC-ST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计数<200和≥200个/μL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96.55%和94.62%,Kappa值分别为0.648和0.619(均P<0.05),EC-ST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C-ST筛查HIV/AIDS病例LTBI的效果与IGRA存在一致性,且不受CD4计数水平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游离DNA(cfDNA)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外结核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肺外结核组117例和非结核组149例.所有患者均采集脑脊液、胸腔积液、尿液及血液标本,并同时进行MTB cfDN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GeneXpert MTB/RIF)、涂片抗酸染色及血液标本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通过分析4种检测方法的效能指标评估MTB cfDNA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MTB cfDNA检测法对脑脊液、胸腔积液、尿液中 MTB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涂片抗酸染色(χ2=5.714、9.289、9.226,P=0.017、0.002、0.002).虽然MTB cfDNA检测法对脑脊液、尿液中 MTB的检出率高于GeneXpert MTB/RIF,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705;χ2=0.648,P=0.421);MTB cfDNA检测法对胸腔积液中 MTB的检出率显著高于GeneXpert MTB/RIF(χ2=4.222,P=0.040).在肺外结核组,MTB cfDNA检测法的 MTB检出率为26.50%(31/117),显著高于GeneXpert MTB/RIF[15.38%(18/117)]和涂片抗酸染色[3.42%(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χ2=24.492,P<0.05);而TB-IGRA的 MTB检出率为72.65%(85/117),显著高于 MTB cfDNA检测(χ2=49.850,P<0.001).MTB cfDNA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6.50%、100.00%、100.00%、63.40%,其灵敏度显著高于GeneXpert MTB/RIF(15.38%)和涂片抗酸染色(3.42%),但低于TB-IGRA(7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B cfDNA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故MTB cfDNA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新型结核抗原肽的鉴定及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筛选并验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 (MHC-Ⅰ)限制性结核抗原肽作为结核感染γ干扰素释放测定(IGRA)试剂在HIV感染人群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RD区编码蛋白为候选抗原,利用计算机软件预测与HIV感染人群MHC-Ⅰ高频分子高度亲和的CD8+T淋巴细胞表位,人工合成含有CD8+T淋巴细胞表位的多肽进行体外筛选试验,用筛选所得混合多肽池为IGRA试剂,与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的早期分泌抗原靶(ESAT-6)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培养滤液蛋白(CFP-10)比较,在HIV感染人群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最终获得8个重叠多肽池,Rv0222176-191、Rv1980c122-138、Rv1985c105-120、Rv3425141-165、Rv3873133-151、Rv3873158-166、Rv387878 86和Rv3879c673-690,可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但对健康对照PBMC无刺激效应.在检测25例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者血样时,由这8个重叠多肽池混合而成的IGRA刺激剂(CP)的灵敏度与rESAT 6/CFP10 (CE)的灵敏度均较低(68%比48%,x2=2.052,P=0.152),但二者共同作为IGRA刺激剂(CP+CE)时灵敏度达92%,显著高于rESAT6/CFP10(x2=11.523,P<0.01),且不影响特异度.结论 筛选出来的含CD8表位的RD区合成肽可提高IGRA试剂盒检测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灵敏度,进而提高该人群的结核病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双眼眶多发肿物首诊于眼科的系统性结节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2岁,因双眼先后肿胀伴疼痛2个月余于2015年9月24日于我院眼科就诊. 患者于2015年7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肿胀伴疼痛,8月右眼出现相似症状,门诊以"双眼眶多发肿物"收入院. 患者否认全身病史,无长期用药及遗传病史. 既往于2013年及2014年发生下肢"皮肤过敏",具体治疗不详. 眼科检查:双眼视力矫正0.8;眼压:右眼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5 mmHg;左眼外斜约15 °,左眼外转及右眼上转受限;双眼睑轻度肿胀伴下垂,平视压迫额肌后右眼上睑缘遮蔽上方角膜约5 mm,左眼上睑缘遮蔽上方角膜约4 mm(图1),无眼睑退缩、迟落现象;双眼上下睑可触及多个结节样肿物,质地中硬,边界清晰,与眼睑皮肤及眼球无粘连;双眼球突出,Hertel眼压突出度计测量(正常范围为12~14 mm):右眼22 mm,左眼25 mm;双眼结膜充血、水肿,以穹窿部为著,角膜透明,前房清,余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双侧眶隔前眼球周围弥漫性增厚软组织影,多考虑为炎性假瘤;双眼磁共振成像( MRI):双侧上下睑内(泪腺区)异常软组织影,考虑良性病变,血管瘤及炎性假瘤可能(图2);眼部B超:双眼上方眶内低回声肿物:右眼肿物大小23 .7 mm ×22 .8 mm,左眼肿物大小22.0 mm ×17.1 mm,边界不清,内回声欠均匀,双眼眼外肌增粗,回声不均,左眼球后可见不规则形低回声区;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1:32阳性;类风湿因子20.9 kU/L;血常规、自身抗体、免疫五项、甲状腺功能五项、红细胞沉降率、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在正常范围,梅毒、艾滋病病毒( HIV)、γ干扰素释放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 )均为阴性;胸部薄层CT:肺纹理增多、紊乱,见散在小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纵隔结构清楚,纵隔及双肺门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3);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纵隔及双侧肺门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腋窝内,腹腔肠系膜根部多发小淋巴结,均考虑反应增生型淋巴结;请相关科室会诊,考虑炎性假瘤或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大,遂行左眼眶肿物部分切除术送病检,术中于左眼眶上方充分暴露肿物并取出包块,包膜较完整,表面光滑,大小1.3 cm ×1.0 cm ×0.3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对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甘孜州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结核组) ,另选择同期肺炎性胸膜炎患者70例(炎性组) 、恶性肿瘤患者70例(恶性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行胸腔积液的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 )检测,同时对结核组患者行外周全血IGRA 检测,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 )检测干扰素-γ(IFN-γ)浓度[179 .3(158 .1~276 .2)ng/L]显著高于炎性组患者胸腔积液的IFN-γ浓度[86 .7(55 .1~162 .2)ng/L]及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的IFN-γ浓度[92 .7(48 .1~178 .3)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外周全血 TB-IGRA检测IFN-γ浓度显著低于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2) ;胸腔积液 TB-IGR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外周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胸腔积液TB-IGRA诊断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外周全血.结论 胸腔积液 TB-IGRA 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诊断效率高于外周全血TB-IGRA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