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Ⅱ期碎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技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Ⅱ期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Ⅰ期均行单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提示结石残留,需行Ⅱ期碎石术,其中残留结石>2 cm患者27例,残留结石≤2 cm患者71例。对入组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通道经皮肾镜组及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其中多通道经皮肾镜组59例,其中结石>2 cm患者17例,结石≤2 cm患者42例;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39例,其中结石>2 cm患者10例,结石≤2 cm患者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术后肾动脉栓塞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发热、住院费用、手术前后血肌酐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发热、住院费用、手术前后血肌酐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然而多通道经皮肾镜组的术后肾动脉栓塞发生率、手术血红蛋白的减少量、输血率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 P<0.05),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 P<0.05);而对于>2 cm残留结石,多通道碎石可明显提高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 P<0.05),但手术失血量、输血发生率明显增加( P<0.05),两组肾动脉栓塞及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2 cm残留结石患者,两组患者清石率及肾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输尿管软镜联合组术后出血量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多通道经皮肾镜Ⅱ期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Ⅱ期碎石术均具有临床可行性,对于≤2 cm残留结石,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具有出血少的优点,而对于>2 cm残留结石,多通道经皮肾镜可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CT值≥1000HU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CT值≥1000HU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48例CT值≥1000HU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61例行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硕通镜组),男45例,女16例;年龄(48.3±12.7)岁;体质量指数(24.7±2.7)kg/m 2;结石位于左侧40例,右侧21例;结石直径(1.50±0.45)cm,结石CT值(1 288.8±179.0)(1 017~1 738)HU。87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软镜组),男58例,女29例;年龄(48.5±13.0)岁;体质量指数(24.1±3.8)kg/m 2;结石位于左侧56例,右侧31例;结石直径(1.45±0.40)cm,结石CT值(1 311.3±188.9)(1 009~1 817)HU。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硕通镜组在直视下置入硬性输尿管通道鞘和标准镜(F7.5/11.5),退出标准镜,留置通道鞘,置入碎石镜(F4.5/6.5)和钬激光[功率为8~30 W(0.4~1.0 J/20~30 Hz)],采用"蚕蚀法"边碎石边吸出结石碎片。软镜组先用输尿管硬镜(F8/9.8)探查患侧输尿管,置入导丝后留置输尿管软镜鞘,再置入输尿管软镜(F8)行钬激光碎石术,采用套石篮取出较大结石碎片。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第1天和1个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结石清除率。无残留结石或结石直径≤0.4 cm且无尿路感染或任何症状定义为结石清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一期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按结石最大直径≥1.5 cm和<1.5 cm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硕通镜组和软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 结果:硕通镜组手术时间短于软镜组(40.10 min与49.43 min, P=0.0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软镜组[3.3%(2/61)与13.8%(12/87), P=0.031],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软镜组[60.7%(37/61)与25.3%(22/87), P<0.01],住院费用低于软镜组(27 686元与32 281元, P<0.01)。两组的手术出血量[(4.92±9.51)ml与(3.95±6.04)ml, P=0.452]、一期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成功率[ 96.7%(59/61)与96.6%(84/87), P=1.00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82.0%(50/61)与75.9%(66/87), P=0.375]、术后住院时间[(2.54±1.4)d与(2.43±0.83)d, P=0.5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石直径≥1.5 cm时,硕通镜组手术时间短于软镜组(43.67 min与55.00 min),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高于软镜组[40.0%(12/30)与9.4%(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直径<1.5 cm时,硕通镜组的手术时间虽短于软镜组[36.65 min与46.18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硕通镜组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软镜组[80.7%(25/31)与34.6%(19/55), P<0.01]。 结论:与输尿管软镜相比,硕通镜治疗CT值≥1000 HU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时间更短,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更高。在治疗直径≥1.5 cm结石时,硕通镜更具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Nox4)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Randall钙斑芯片,按照GSE73680的样本描述,将样本分为无结石对照组(6例)和草酸钙结石组(24例)。采用GEO2R分析正常人肾乳头和草酸钙肾结石患者肾乳头组织中Nox4及成骨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变化。采用高钙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Nox4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x4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测定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GEO2R分析结果显示Nox4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726倍( t=2.040, P<0.05),基质Gla蛋白(MGP)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下降,差异表达倍数为-1.228倍( t=-1.230, P>0.05),骨钙素(OCN)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439倍( t=1.241, P>0.05),骨保护素(OPG)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639倍( t=0.888, P>0.05),骨桥蛋白(OPN)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1.664倍( t=1.171,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钙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平均荧光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651、1.446、1.480, t=8.023、6.477, P<0.05)。Western blot显示相对于未处理的正常对照组,高钙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表达明显增加(0.426、0.594、0.734, t=28.954、53.082, P<0.01),BMP-2表达也呈增高趋势(0.242、0.472、0.676, t=12.765、14.257, P<0.01)。此外,高钙处理NRK-52E细胞后,MDA含量增加(0.188、0.390、0.650, t=2.679、6.686, P<0.05),SOD活性下降(40.630、38.060、36.230, t=4.079、10.390, P<0.05)。 结论:Nox4在肾结石患者肾乳头中表达明显增加,Nox4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16~75)(35±10)岁。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0±3.6)(3~20)mm。结石梗阻时间平均(5±17)(2~35)d。单侧输尿管结石2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平均(23±15)(15~45)mm。17例术前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2周;6例结石直径<6 mm者接受排石药物治疗>7 d。本组32例均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F8/9.8或F6.5/8.5)置镜失败。更换F4.8可视肾镜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F4.8可视肾镜接生理盐水,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后,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21例输尿管开口狭窄,其中8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造成假道、部分撕脱,F4.8可视肾镜进镜时,利用手控推水压力,配合间断、持续等方式适当加大水流压力,冲开输尿管口和壁内段输尿管后,直接进镜至输尿管管腔。9例为输尿管壁内段走向异常、下段狭窄,F4.8肾镜配合水流压力变化,循管腔缓慢轻柔顺势进入并上行至输尿管管腔。F4.8肾镜通过狭窄处后找到结石,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其中1例钬激光碎石过程中出现结石上移,F4.8肾镜难以触及,留置斑马导丝后退镜并更换F6.5/8.5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硬性扩张并通过狭窄处输尿管,找到结石并粉碎。2例为输尿管壁内段鸟粪样或泥沙样感染性结石,梗阻重且局部水肿明显,管腔狭窄,斑马导丝无法置入,F4.8可视肾镜进入输尿管,用镜体将梗阻的结石破坏后退镜,结石排入膀胱。碎石结束后留置F4.7双J管和尿管。结果:本组3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碎石,手术时间平均(35.0±8.7)(15~43)min。住院时间平均5.3(4~7)d。术后3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根据血、尿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正常。应用F4.8肾镜手术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假道、撕脱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腹部X线片,24例结石排净,8例有结石残留,净石率为75%。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2±9)(0~35)m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均能通过输尿管。结论:采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安全、有效,在常规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可尝试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肾动静脉瘘伴肾脏多支动脉合并胸椎侧弯畸形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反复漏诊的先天性左肾动静脉瘘(RAVF)伴左肾多支动脉合并椎骨侧弯畸形病例。患者因反复血尿1年于2020年8月29日入院。外院行两次输尿管软镜检查、入院后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均未明确血尿病因。通过仔细阅读增强CT检查图片发现肾窦下极血管结构紊乱,血管迂曲成团,肾盂周围也可见扩张迂曲血管,考虑血尿原因为肾脏血管畸形引起。为查明病因,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提示先天性左肾RAVF伴左肾3支供养动脉,行动静脉瘘供养动脉栓塞治疗。对于常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肿瘤、结石、结核、凝血功能异常等病因的大量肉眼血尿患者,应考虑先天性肾脏血管畸形可能,需行DSA检查。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先天性RAVF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32例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5例;中位年龄39.5(18~76)岁。结石位于左侧23例,右侧9例。结石体积中位值138.84(33.28~866.32)mm 3。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发热症状且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均未提示明显感染。32例均行一期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发现结石梗阻部位以上积脓,留取脓尿行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检查。通过吸引器低压吸净脓液,下调水泵灌注压力和流量,间断低压低流量灌注并配合负压吸引,完成碎石术。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双J管,并予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腹部X线片,拔除双J管后4~6周复查泌尿系CT或B超,评价结石清除率。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量表,评价术后感染情况,并根据Clavein Dindo分级系统进行并发症分级,评价手术安全性。 结果:32例中28例完成一期碎石术,一期结石清除率87.5%,中位手术时间28(11~66)min。2例碎石过程中结石主体返回肾脏,1例输尿管条件较差,1例术中视野不清,此4例均留置双J管结束手术,行二期输尿管镜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均清除结石。术中留取脓尿常规检查结果示,细菌计数中位值295(46~2 488)个/μl;白细胞计数中位值160.5(57~7 863)个/μl。脓液细菌培养结果示,22例无细菌生长,10例细菌生长。术后发热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经对症抗感染治疗1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6例出现SIRS,无脓毒血症发生,无Clavein Dindo ≥Ⅲ级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对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中应尽可能降低灌注压力和流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2 27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1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 272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5例、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352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32例、陕西省人民医院23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延安大学附属咸阳医院138例、宝鸡市人民医院137例、汉中市中心医院125例、宝鸡市中心医院95例、安康市中心医院72例、榆林市第二医院51例)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87例,女1 385例;年龄为(48±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随访及并发症情况。(3)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4)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5)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6)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估。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状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剔除CEA、CA19-9缺失数据后进行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多样本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 3.6.0 version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 272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19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43例、胆囊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2例,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1 050例。2 2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非肿瘤性息肉1 953例(胆固醇性息肉1 681例、炎症性息肉272例);肿瘤性息肉319例,其中良性息肉274例(腺瘤93例、腺肌瘤66例、腺瘤样增生81例、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34例),恶性息肉45例(腺癌43例、腺鳞癌1例、肉瘤样癌1例)。2 27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 d(1~27 d)。(2)随访及并发症情况:2 272例患者中,1 9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6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短期并发症患者180例,发生长期并发症患者170例。(3)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1 953例非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50岁、>50岁),第一次发现息肉至手术时间(<1年、1~3年、>3年且≤5年、>5年),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多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1~6 mm、7~9 mm、10~12 mm、≥13 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带蒂、宽基底),术前B超检查息肉形态(结节状、乳头状、球状、桑葚状),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有、无),术后病理学检查息肉直径(1~6 mm、7~9 mm、10~12 mm、≥13 mm),术后病理学检查胆囊壁厚度(≤4 mm、>4 mm)分别为1 118、835例,1 027、422、230、274例,2.0 mg/L(0.2~8.6 mg/L),14.5 U/mL(2.6~116.4 U/mL),10.5 U/mL(1.2~58.7 U/mL),658、1 295例,674、741、413、125例,1 389、564例,407、1 119、292、135例,832、1 121例,698、774、385、96例,1 719、234例;319例肿瘤性息肉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0、159例,204、55、26、34例,2.9 mg/L(0.2~28.8 mg/L),19.7 U/mL(3.5~437.1 U/mL),15.0 U/mL(1.0~945.0 U/mL),203、116例,49、59、100、111例,154、165例,92、153、49、25例,218、101例,53、85、90、91例,263、56例;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99, Z=-3.668,-2.407,-3.023,-3.403, χ2=104.474, Z=-13.367, χ2=65.676,12.622,73.075, Z=-11.874, χ2=7.649, P<0.05)。(4)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2 272例患者中,剔除合并胆囊结石311例后,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 706例,直径为10~12 mm 459例,直径为≥13 mm 205例。706例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患者第一次发现息肉至手术时间(<1年、1~3年、>3年且≤5年、>5年),CEA,CA19-9,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多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带蒂、宽基底),术前B超检查息肉形态(结节状、乳头状、球状、桑葚状),术前B超检查息肉回声强度(略强、中等、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有、无),息肉病理学类型(非肿瘤性息肉、良性息肉、恶性息肉)分别为291、170、107、138例,2.2 mg/L(0.5~8.6 mg/L),21.0 U/mL(2.8~116.4 U/mL),207、499例,620、86例,118、463、75、50例,252、410、44例,379、327例,657、49、0例;459例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67、85、43、64例,1.6 mg/L(0.4~9.3 mg/L),10.4 U/mL(3.3~354.0 U/mL),205、254例,237、222例,158、223、51、27例,222、213、24例,263、196例,373、79、7例;205例胆囊息肉直径≥13 mm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8、38、20、19例,2.1 mg/L(0.6~28.8 mg/L),10.2 U/mL(3.6~307.0 U/mL),120、85例,75、130例,68、97、22、18例,98、95、12例,148、57例,113、71、21例;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6.482,8.093,39.504,66.971,277.043,60.945,19.672,22.340,197.854, P<0.05)。(5)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459例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中,非肿瘤性息肉373例,肿瘤性息肉8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CA19-9、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是影响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相关因素( χ2=10.342,5.616,20.009, Z=-4.352, χ2=6.20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5.0 mg/L、CA19-9>39.0 U/mL、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为11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为宽基底是影响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8.423,0.082,0.337,3.694,2.318,95%可信区间为1.547~45.843,0.015~0.443,0.198~0.575,1.987~6.866,1.372~3.916, P<0.05)。(6)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估:将CEA、CA19-9、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导入R 3.6.0 version软件建立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其结果显示:CEA>5.0 mg/L,CA19-9>39.0 U/mL,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为10 mm、息肉直径为11 mm、息肉直径为12 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为宽基底列线图评分分别为25、27、100、0、26、72、98分;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68。列线图预测结果显示:直径为10、11、12 mm胆囊息肉,多发、带蒂、CEA≤5.0 mg/L和CA19-9≤39.0 U/mL的患者,肿瘤性息肉发生率分别为0、6%、10%;直径为10、11、12 mm胆囊息肉,单发、宽基底息肉患者,肿瘤性息肉发生率分别为43%、53%、70%。校准图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较为一致。 结论:CEA>5.0 mg/L、CA19-9>39.0 U/mL、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为11 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为宽基底是影响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直径为10、11、12 mm,单发和宽基底胆囊息肉患者,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气管切开套管周围结石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气管切开术后5年的9岁患儿,因“呼吸不畅6个月余,需行手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入院。术前胸片见金属气切套管下段高密度影,术中发现气管切开套管周围被结石包绕,清理结石并更换套管后发现部分结石碎块脱入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取出碎块。术后患儿通气明显改善,术后3 d出院,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负压吸引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负压吸引鞘和传统扩张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5例采用负压吸引鞘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负压鞘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35例接受传统扩张鞘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对照组)。两组的年龄[(45.5±6.8)岁与(44.9±7.3)岁, P=0.723]、性别(男/女:19/16例与21/14例, P=0.629)、体质量指数[(24.2±4.2)kg/m 2与(24.5±3.9)kg/m 2, P=0.75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30/5例与29/6例, P=0.743)、结石侧别(左/右:18/17例与17/18例, P=0.811)、Guy’s结石评分(Ⅰ/Ⅱ/Ⅲ级:3/25/7例与1/29/5例, P=0.443)、结石CT值[(629.2±98.8)HU与(608.5±105.1)HU, P=0.399]、尿白细胞(-/+/++:29/5/1例与28/5/2例, P=0.839)、合并高血压病(3例与5例, P=0.707)、合并糖尿病(2例与2例, 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患者先取截石位,留置患侧输尿管导管,然后改俯卧位,于患肾侧腋后线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穿刺通道后依次扩张至F20,置入碎石鞘建立碎石通道。与对照组的传统扩张鞘相比,负压鞘组的负压吸引鞘是在主干碎石通道基础上增加了侧支吸引通道并接持续负压吸引,负压值为40 kPa。两组均采用气压弹道联合激光的混合碎石方式。术后1周复查腹部X线片显示无残石或≤4 mm未引起尿路梗阻的临床无意义残石定义为结石清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临床参数(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结石清除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负压鞘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35.6±19.5)min与(45.4±20.2)min, P<0.05]。负压鞘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7%(9/35)和54.3%(19/35)、42.9%(15/35)和68.6%(24/35)、62.9%(22/35)和85.7%(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1/35)和8.6%(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7);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1%(34/35)和94.3%(3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两组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均为以磷酸镁铵和磷酸磷灰石为主的感染性结石。负压鞘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9%(8/35)与51.4%(18/35), P<0.05],其中负压鞘组术后发热(体温>37.5℃)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14.3%(5/35)与37.1%(13/35), P<0.05]。负压鞘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3例需升级抗生素治疗( P=1.000);两组术后出现因血块造成梗阻和肾绞痛的患者各1例( P=1.000);仅对照组1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 P=0.476)。 结论:与传统扩张鞘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负压吸引鞘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降低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负压吸引鞘的安全性更高;二者的结石清除率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9例肾结石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2例,女117例;年龄(51.4±12.8)岁;伴高血压病82例,糖尿病23例;78例既往有泌尿系手术史;88例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102例经腹部CT和腹部X线平片(KUB)诊断为鹿角形结石。309例术中8例(2.6%)采用多通道。术后24 h对所有患者进行qSOFA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将qSOFA≥2分和SIRS评分≥2分作为诊断脓毒症休克的阳性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qSOFA、SIRS评分对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价值。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PCNL术后发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校正,应用校正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评分标准对PCNL术后相关临床结局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再干预、结石残留、30 d内计划再入院例数、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例数)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309例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56,115)min。309例中,23例(7.4%)术后符合qSOFA阳性,84例(27.2%)符合SIRS评分阳性。7例(2.3%)术后进入ICU并诊断为脓毒症休克,其中6例qSOFA、SIRS评分均阳性,1例qSOFA、SIRS评分均为阴性。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4例(20.7%)为感染性结石。术后复查KUB显示179例(57.9%)存在结石残留。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7(6,9)d。10例(3.2%)术后行输血治疗。9例(2.9%)术后进行再干预治疗。30 d内计划、非计划再入院例数分别为41例(13.3%)和16例(5.2%)。ROC曲线显示qSOFA和SIR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0和0.799。qSOFA诊断脓毒症休克的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SIRS评分[94.4%(285/302)与74.2%(224/302),15.23与3.32,26.1%(6/23)与7.1%(6/84),均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SOFA和SIRS评分的敏感性均为85.7%(6/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5和0.1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7%(285/286)和99.6%(224/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SOFA阳性和SIRS评分阳性均与尿细菌培养阳性、结石大小、鹿角形结石、感染结石、既往泌尿系手术史、手术时间密切相关(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 OR=1.237,95% CI 1.048~1.459, P=0.012)和术后输血( OR=8.265,95% CI 1.409~48.481, P=0.019)是qSOFA阳性的危险因素,而术后临床结局指标与SIRS评分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与SIRS评分比较,qSOFA能够更好地预测PCNL术后脓毒症休克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