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盂鳞状细胞癌漏诊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肾盂鳞状细胞癌(SCC)发病率低,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传统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诊断十分困难。本文报告1例既往有双肾结石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因右肾输尿管结石、左肾复杂性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先后两次入院。其间共行6次手术,其中第1次住院19 d,分别行右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右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20 d后第2次入院,共进行4次左肾PCNL,住院27 d。两次住院期间,3次尿路增强CT检查均未报告肿瘤。患者第4次行左肾PCNL后仍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临床考虑左肾盂肿瘤,与患者沟通后建议切除左肾。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SCC。左肾切除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术后10 d出院,术后3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肾镜术中肾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本院收治的1例行PCNL术中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轻度积水,术中穿刺顺利,通道扩张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当日复查CT提示左肾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结果:根据CT测量结果,立即将左肾造瘘管退出肾静脉,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肾造瘘管拔出后肾静脉自行愈合,患者恢复良好,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不恰当的扩张手法可导致腔静脉损伤,及时复查CT并退出肾造瘘管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单侧肾结石接受PCNL的患者186例,术中均留置6 F输尿管支架管,经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确认术后残留结石为临床无意义结石(最大径≤4 mm),根据术后服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组( n=62)和对照组( n=124),药物组患者口服柳栎浸膏胶囊,对照组患者未服药,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观察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情况,并随访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PCNL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34.20±26.65) mg,女性(336.00±25.64) mg;对照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74.11±42.28) mg,女性(374.42±42.44) mg,药物组患者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药物组在服用药物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药物组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0)。药物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5%,对照组为8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6)。 结论:柳栎浸膏胶囊可以有效预防PCNL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发生,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肾结石评分系统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Guy's分级系统、S.T.O.N.E.评分系统及SHA.LIN评分系统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密红星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间行PCNL治疗的14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uy's分级系统、S.T.O.N.E.评分系统及SHA.LIN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的术前结石特征进行量化分级和评分,分析并比较三种评分系统与结石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结石清除率为66.9% (95/142),43例(30.3%)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三种评分系统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具有相关性( P<0.05),仅SHA.LIN评分系统与预测出血量有相关性( P=0.023)。Guy's分级系统、S.T.O.N.E.评分系统及SHA.LIN评分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828、0.894。 结论:三种肾结石评分系统均具有完善病情评估的能力,三种评分系统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具有相关性,而SHA.LIN评分系统在预测出血量方面优于Guy's分级系统和S.T.O.N.E.评分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日间手术模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粤北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患者接受日间PCNL治疗(日间手术组),64例患者接受常规住院PCNL治疗(住院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石清除率、疼痛评估结果、满意度及再入院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分级情况。结果:日间手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住院手术组( P<0.05);医疗费用少于住院手术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疼痛评估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与分级情况、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 vs. 3.13%, P=1.000)。 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实施PCNL治疗安全可行,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引导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以来,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快速成为治疗大型复杂性肾结石的金标准。精准的穿刺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随着近年来PCNL术中穿刺引导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各项穿刺引导技术在PCNL术中的应用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精准定位穿刺技术在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泌尿系结石不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还是一种复发性疾病,终生复发的风险高达50%。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经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如何精准的穿刺目标肾盏并安全的建立通道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经皮肾穿刺的引导穿刺方式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微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小儿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在小儿肾结石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行SMP和MPCNL治疗40例肾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SMP组(18例)和MPCNL组(22例)。SMP组男14例,女4例;年龄(7.9±4.4)岁;结石大小(15.41±5.63)mm。MPCNL组男14例,女8例;年龄(8.62±3.41)岁;结石大小(16.77±3.59)mm。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特点。结果:SMP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间为(10.75±2.70)min,较MPCNL组(19.68±6.95)min短,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SMP组与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1%(18/22),手术时间分别为(83.33±46.72)min和(101.36±38.91)min,术后血红蛋白损失量分别为(7.59±7.51)g/L和(7.75±8.77)g/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均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SMP组出现Clavien Ⅰ级并发症1例(5.55%),MPCNL组5例(22.72%),均为术后发热,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Clavien Ⅱ、Ⅲ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术后B型超声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肾积水、肾萎缩病例。 结论:SMP与MPCNL对于儿童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微创碎石方法。但SMP与MPCNL相比,通道更小,镜体纤细,更适合婴幼儿或盏颈狭小、下盏结石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弯曲俯卧位经皮肾镜手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弯曲俯卧位经皮肾镜手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俯卧位,试验组采用改良弯曲俯卧位。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截石位、改体位、手术30 min、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患者的体位舒适度,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段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44.95±4.80)min、90.2%(37/41),对照组分别为(47.80±6.71)min、73.2%(30/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216, χ2值为3.998, P<0.05)。术后即刻、术后30 min试验组皮肤受压9例、4例,对照组为18例、1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2.132、2.038, P<0.05)。术后48 h试验组生理维度得分和舒适度总分分别为(13.32±1.40)、(78.56±4.65)分,高于对照组的(12.17±1.41)、(75.76±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685、2.584, P<0.01或0.05)。 结论:改良弯曲俯卧位PCNL可缩短手术时间,且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更低、术后舒适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uy's分级和STONE评分在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Guy's肾结石分级和STONE肾结石评分在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至2019年由同一名技术熟练的医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ONE肾结石评分和Guy's肾结石分级与术后结石清除率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的优劣性。结果:Guy's肾结石分级1~4级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33%(14/15)、78.57%(11/14)、64.29%(9/14)、46.15%(6/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认为Guy's肾结石分级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着分级增高,术后结石清除率降低。STONE肾结石评分5~7分组的结石清除率为90.00%(18/20),8~10分组的结石清除率为72.22%(13/18),11~13分组的结石清除率为50.00%(9/18),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实STONE肾结石评分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有明显相关性,即随着评分增高,术后结石清除率越低;Guy's肾结石分级和STONE肾结石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和0.854,两者预测术后残石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uy's肾结石分级和STONE肾结石评分均可有效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且两者预测经皮肾镜术后结石残留的准确性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