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专家观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并改善预后,推出本文,以期为OSA合并M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论著《平坦型突发性聋再分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单侧突聋患者资料,认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和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平均纯音听阈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论著《850例耳聋基因筛查 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的基因型及合并第二突变位点者表型分析》一文,分析850例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筛查结果为 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新生儿个体,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的概率为2.12%,均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均确诊为中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结果可为 SLC26A4突变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得出合并 KCNJ10基因突变者,在婴幼儿期均未出现听力损失,提示需进一步随访。论著《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的外鼻整形术》认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论著《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论著《声带截短术用于跨性别女性音调提升的疗效分析》得出声带截短术能够显著提高跨性别女性的嗓音基频、共振峰频率及嗓音女性化程度,对发音能力及嗓音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是嗓音女性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论著《无充气颏下全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一文,采用无充气颏下入路腔镜术式成功切除了13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例,认为该入路术后瘢痕隐蔽,可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继续教育园地《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评估与分级研究进展》对腺样体的内镜分级和影像学分级这2类方法的发展演进及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了两者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各种评估体系对于疾病转归及干预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运动医学专业继续教育体系初步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下文简称北医三院运医所)运动医学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初步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6年在北医三院运医所进修的230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按照来源科室分为骨科组和运动医学科组(以下简称运医组)。除了参与临床日常查房和手术的常规工作以外,专门对两组进修医师进行教学查房、英文文献抄读、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系列专业课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专科手术培训的综合培训,时长至少6个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对我院专科医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培训内容评价上,68.3%(157/230)的进修医师认为实践操作机会不够,其中,骨科组进修医师的实践操作机会[29.5%(62/210)]少于运医组进修医师[55.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培训效果评价上,运医组进修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台数[(202.94±171.09)台]多于骨科组进修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台数[(73.98±70.56)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运医所进修继续教育体系比较合理,对骨科和运动医学来源的进修医师都有明显帮助。在以后的培训中,应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2023年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妇产科医师2次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完善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64名北京市妇产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了解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不完成的原因、希望完成途径及希望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因疫情影响,2023年调查中有79名(48.17%)、76名(46.34%)医师通过线上或线上为主方式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且对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较2018年显著提高( P<0.05);49名(29.88%)、69名(42.07%)医师认为线上教育优于或等同于传统医学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地点灵活、节约经费是线上教育模式的主要优点;无论任何时候“希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均是妇产科医师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24名 vs.127名,75.61% vs. 77.44%);“专业操作技术”和“专业领域新进展”是其最感兴趣的内容。 结论:妇产科医师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化体系、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方式,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便利优势,网络线上教学方式能够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图书馆、学术会议建立医学继续教育在线平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以图书馆为依托、学术会议为内容建立医学继续教育在线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在取得与会专家的同意下,对学术会议大会内容进行录制,制作成继续教育学习视频。通过构建服务器、云服务等平台,实现在线继续教育,并完成学分发放等程序;与其他专业性继续教育平台相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研究初步设计出了医学继续教育平台构建模式。医学继续教育平台的构建提升了学会会议举办方的地位,方便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构建防疫培训体系 助力学科内涵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虽然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依然严峻复杂。在响应国家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的总体战略下,一方面严密防控疫情不放松,另一方面积极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迫在眉睫。在继续落实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的前提下,如何针对我国麻醉学科建设所暴露出来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内涵建设不健全、感控体系普遍薄弱等问题,通过加强防疫培训体系建设,着力完善感控体系,加强麻醉学科内涵建设,满足社会对麻醉学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刚性需求,是摆在麻醉学科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麻醉学科加强人员感控培训、科学应对复工复产为切入点,探讨麻醉学科完善人员结构、岗位职责划分及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供麻醉界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德国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对我国社区全科医生临床教育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德国家庭医生以诊所经营为主,实行自我管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德国医生自由执业的基础是德国的同质化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改革强调理论和实践教学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毕业后教育按照全科医学专科特点设置轮转方案和考核标准,强调在诊所的临床实践时间并注重心身医学的教育;通过医疗保险的给付制度督促医生的继续教育。本文借鉴德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出加强本科院校教育期间的全科医学教育启蒙,并在加强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环节、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建设以及社区带教师资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美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中美两国泌尿外科规培的特点和优点,为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究中美最新的规范化培训文件,参考规范化培训试点(上海等城市)具体规培细则与最新相关文献,从泌尿外科规培学员来源、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质量管控和外部环境5个不同方面比较中美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的差异和形成差异的部分原因。结果:美国规培制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统一医学培养学制,加强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考核,改善住院医师薪酬待遇和执业环境等。当前中国泌尿外科医师规培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学员的独立诊断能力和手术技术水平等。结论:通过统一学制与准入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考核体系与提高规培医生收入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帮助中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进修医师对临床科研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当前进修培训体系仍不完善。本研究于2020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了“全程导师制”培训模式,搭建了规范的理论培训框架,构造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块,从而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经实践,该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麻醉学科进修培训中存在的医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混杂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在已结业的42名进修医师中,所有进修医师均能独立完成1份临床研究方案,并有14名进修医师以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学术论文。未来,将通过继续加强人文教育、丰富培训考核维度及建立培训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并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吸纳基层人才,带动基层共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致敬医学精神 做好顶层设计 服务全民健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冬春之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相关思考,本文从14个方面进行阐述。(1)医护人员用血汗和生命诠释当代医学精神可歌可泣;(2)社会层面有效的综合治理是现代社会运行和卫生健康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3)提高突发疫情防治效果的关键在于坚持学科协同和结果导向;(4)应该加强对医学发展的支持并落实医学发展的制度保证;(5)医学教育的改革应当注重体制机制改革且强调顶层设计;(6)当今时代的医学应当坚持循证理念;(7)在强调科学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思维方式的创新;(8)医学科研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9)学术研究与疫情防控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体;(10)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11)医学院校的设立和医学专业的开办应该在国家的层面进行统筹规划;(12)建立涵盖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职业发展的医学教育认证评估体系;(13)科学设计医师资格考试以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使用和研究生备考问题;(14)加强全民健康的科学教育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医院护士淋巴水肿防治知信行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对肿瘤治疗后淋巴水肿防治知信行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11月对湖南省肿瘤医院478名护士采用自制的淋巴水肿防治知信行问卷(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41个条目)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护士淋巴水肿防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医院护士对肿瘤治疗后淋巴水肿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7.05±9.81)、(49.96±6.03)、(30.51±11.03)、(97.53±21.52)分,其中知识维度得分率最低,为42.63%,态度维度得分率最高,为90.8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中接触过淋巴水肿患者、参加过淋巴水肿相关培训、培训形式(在职继续教育、学校学习、自学)、护士所在科室为乳腺科或妇瘤科是护士淋巴水肿防治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 F=15.801, P<0.01)。 结论:肿瘤医院护士对肿瘤治疗后淋巴水肿防治知信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知识掌握不佳,行为水平有待提高,但态度较积极。肿瘤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乳腺科、妇瘤科以外科室护士的淋巴水肿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对淋巴水肿防治的知识和行为,培养更多淋巴水肿治疗师和专科护士。国家层面应出台政策建立完整的淋巴水肿康复培训体系,提高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淋巴水肿防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