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松赛事群体热射病临床救治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热射病是由于机体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大量热量蓄积,从而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1](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其中EHS是夏季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多见于部队训练人员、运动员等.笔者所在科室于2022年5月成功处置了一起由业余马拉松赛事导致的群体EHS事件.现将临床特征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群体EHS的诊治水平.本研究经福建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伦理要求(伦理审查编号:K2023-03-0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空气污染暴露与危重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以及血细胞比值在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主要空气污染物(PM 2.5、PM 10、NO 2、SO 2、O 3和CO)暴露与ICU住院患者28 d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 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和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湖北省人民医院和荆州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危重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根据患者居住地和入院日期前2个月平均浓度评估患者暴露于空气污染物的水平。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单个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入住ICU的危重患者28 d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然后以单个空气污染物暴露为亚组,检验患者的疾病特征(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住院天数和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这一主要结局指标的效应量和可信区间;并构建中介模型研究血细胞计数比值是否是潜在的中介变量。结果:最终3 772例入住ICU的危重患者纳入研究,28 d非意外全因病死率为40.0% (1509/3772)。研究证实PM 2.5、NO 2和CO与ICU患者28 d全因死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而O 3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男性是NO 2和CO暴露与ICU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SOFA评分>3分是NO 2暴露与ICU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PM 2.5、CO暴露与ICU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中发挥中介效应。 结论:空气污染物(PM 2.5、NO 2、CO)暴露与ICU患者28 d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联。即使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仍然与危重患者这一脆弱群体的死亡风险有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光气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一旦在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于光气的刺激性弱、密度大,事故现场光气浓度高,会造成暴露者急性高浓度吸入,引发急性肺损伤(ALI),极易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高。鉴于光气具有突发性、群体性、隐匿性、快速性及高度致命性的特点,而目前国内外对其中毒和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救治方法和针对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救治的规范指导。为了提高临床救治效率,降低病死率,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岳茂兴教授结合多年来对光气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和对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患者现场紧急救治的丰富经验,撰写了《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基础研究与临床创新救治》专题文章,对光气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现场救治、研究进展、临床创新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指导,提高救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长工时暴露对浙江省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快递从业人员的长工时暴露现状,分析长工时暴露水平对其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的影响,为促进快递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9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快递运输公司1 159名快递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并使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COSS)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量表)评估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情况,分析长工时(每周>48 h)对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浙江省1 159名快递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3.24±8.42)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63.21±18.77)h,长时间工作者占75.15% (871/1 159)。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2.44%(376/1 159),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53%(377/1 159)。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工龄、职务或岗位、轮班情况、饮酒情况以及周工作时间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工龄、职务或岗位、轮班情况和饮酒情况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与周工作时间≤48 h比较,周工作时间63~77 h、78~92 h、≥93 h是快递从业人员发生职业紧张( OR=1.547 ,95% CI:1.019~2.350; OR=1.886,95% CI:1.184~3.006 ; OR=2.338,95% CI:1.188~4.062)与抑郁症状( OR =1.897 ,95% CI:1.258~2.860; OR=2.041 ,95% CI:1.290~3.230; OR =4.978 ,95% CI:2.551~ 9.715)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长工时会增加快递从业人员发生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的风险。应合理安排快递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减少其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燃煤电厂典型岗位噪声暴露水平测量及其危险度评估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燃煤电厂典型岗位群体噪声暴露水平,探索建立噪声暴露岗位危险度评估方法。方法:于2020年4月,选择11家燃煤电厂295名典型岗位劳动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典型岗位群体噪声暴露剂量以及不同暴露剂量下的暴露群体比例,结合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危险度评估。结果:燃煤电厂典型岗位噪声暴露水平为(84.24±4.10)dB(A),超标率为44.07%(130/295),各岗位噪声超标率最高为脱硫巡检工(51.52%),其次为汽机巡检工(47.92%)和皮带巡检工(46.32%)。以30年为例,燃煤电厂噪声暴露岗位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为12.30%,发病率最高的岗位为皮带巡检工(13.21%),其他依次为汽机巡检工(12.97%)、脱硫巡检工(12.42%)、锅炉巡检工(11.59%)和化学水巡检工(6.89%)。结论:燃煤电厂噪声暴露危险度较高,建议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噪声聋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厦门市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9月在厦门市思明、集美、海沧区和2019年8月在厦门市思明、集美、翔安区,采用勺舀法采集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和卵块,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蚊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1 h击倒率和恢复24 h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断抗药性水平:≥98%为敏感群体(S);80%~< 98%为可能抗性群体(M);< 80%为抗性群体(R)。结果:2018和2019年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1%溴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5%高效氯氟氰菊酯、1.4%顺式氯氰菊酯、3%氯菊酯、0.5%马拉硫磷、0.05%残杀威7种常用杀虫剂,1 h击倒率分别为95.1%(117/123)、98.3%(115/117)、100.0%(116/116)、99.2%(120/121)、98.4%(123/125)、97.5%(119/122)、100.0%(127/127)和96.7%(118/122)、98.6%(143/145)、100.0%(139/139)、100.0%(149/149)、98.0%(146/149)、96.8%(121/125)、100.0%(126/126)。2018年恢复24 h死亡率分别为91.1%(112/123)、78.6%(92/117)、75.0%(87/116)、88.4%(107/121)、96.0%(120/125)、99.2%(121/122)、100.0%(127/127),2019年恢复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9%、76.9%、79.5%、91.4%、92.3%、100.0%、100.0%。结论:厦门市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和残杀威敏感,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高。要加强抗药性监测,交替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以减少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暴露、健康影响和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即使低水平的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会对慢阻肺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近年来,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应用为深入阐明空气污染影响慢阻肺患者健康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机遇。在未来空气污染与慢阻肺的研究中,基于个体暴露监测或者内暴露标志物测量的暴露评价方法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准确的暴露—反应关系。在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积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降低群体或个体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对于减轻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毒理学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传统转录组测序(bulk RNA-seq)可以获得基因在群体细胞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但忽略了细胞反应存在差异性,很难发现敏感效应细胞,导致毒性通路识别不准确。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解离组织单细胞并对其测序,通过细胞分群进行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组分析。该技术可获取化合物暴露后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异质性反应特征,从而有助于准确判别敏感效应细胞及关键分子事件,为探索毒性机制和毒作用模式提供强大工具和崭新视角。本文概述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发展、原理、方法以及在毒理学机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并展望了其未来多方向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基础研究与临床创新救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光气既是一种危险的窒息性化学战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据统计,我国光气生产企业达1 000多家,年生产量超过300万吨,从业人员达数十万。因此,一旦在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近20年来,我国光气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光气的刺激性弱、密度大,事故现场光气浓度高,往往造成暴露者急性高浓度吸入,引发急性肺损伤(ALI),极易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高达40%~50%。鉴于光气具有突发性、群体性、隐匿性、快速性及高度致命性的特点,而目前国内外对其中毒和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救治方法和针对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救治的规范指导。为了提高临床救治效率,降低病死率,本文结合多年来对光气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和对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患者现场紧急救治的丰富经验,对光气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现场救治、研究进展、临床创新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突发性群体性光气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指导,提高救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文化背景下虚拟自杀范式适用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生样本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虚拟自杀范式是一种用于实验室内研究自杀原因的转化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该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选取19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利用虚拟自杀范式进行实验,并使用自杀意念量表(SI0SS)、人际需求问卷(INQ)、简式Barratt冲动性量表(BBIS)、风险领域特异性量表(DOSPERT)、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获得性自杀能力—无畏死亡量表(FA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分量表以及自杀可能性量表(SPS)对虚拟自杀范式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度进行评估.结果:安全性方面:虚拟自杀场景与对照场景暴露后自杀意念、自杀能力及自杀风险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态效度方面:(1)虚拟自杀场景的真实感和自杀相关性评分显著大于零(P<0.001),且唤起了比对照场景更高的消极情绪(P<0.001);(2)虚拟自杀选择率为8.33%;(3)虚拟自杀的选择受到自杀意念(OR=9.875)、归属受挫(OR=1.102)、累赘感知(OR=1.154)、冲动性(OR=1.228)和风险倾向(OR=1.043)影响.结论:虚拟自杀范式在安全性和生态效度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特质,可用于研究国内大学生群体的自杀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