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221)及肺鳞癌(n=27),对比不同病理类型下肺癌患者的螺旋CT征象.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病变征象如下:胸膜病变82例(33.06%)、肺门肿块45例(18.15%)、空洞和空腔病变42例(16.94%)、肺内多发性结节22例(8.87%)、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5例(14.11%)、孤立结节肿块影12例(4.84%)、气管狭窄和梗阻10例(4.03%).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分叶征、空泡/空洞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CTDI、DLP、E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胸部CT与低剂量胸部CT比较主动脉弓上缘分层、支气管分叉层面、膈顶上缘层面的噪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部低剂量CT应用在老年体检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可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征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的辐射剂量更低,安全性有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早期筛查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初诊的老年肺癌患者205例,分为骨转移组111例,未转移组94例,比较2组的基础资料、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记录骨转移组骨折部位,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5例老年肺癌患者中骨转移111例,其中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病理类型分别占68.47%(76/111)、13.51%(15/111)、15.32%(17/111)、2.70%(3/111)。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长骨、肩胛骨、胸骨、颅骨。单发骨转移灶占22.52%(25/111),2个骨转移灶36.04%(40/111),多个(≥3个)骨转移灶占41.44%(46/111)。发生骨相关事件58例(52.25%)。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凝血酶原活动度、碱性磷酸酶(ALP)、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NSF、CEA、FDP是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脊柱是最常见骨转移部位。ALP、NSE、CEA、FDP是影响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癌转移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肺癌转移相关性急性胰腺炎(MIA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例肺癌MIAP患者病例特点及转归,并与非肿瘤所致急性胰腺炎(AP)进行比较。结果:7例(7/8)为轻症AP,1例(1/8)为重症AP。4例(4/8)以AP为首发表现,自AP起病至肺癌确诊平均时间为(112±36)d。临床表现以腹痛(8/8)为主,其次为消瘦(4/8)、恶心呕吐(2/8)、梗阻性黄疸(1/8)等。肺癌分期均为Ⅳ期,7例(7/8)为小细胞肺癌,1例(1/8)为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与非肿瘤所致AP对比,肺癌MIAP患者年龄更大[(62±9)岁比(48±15)岁, P=0.018)],主胰管扩张(37.5%比3.1%, P=0.004)和腹腔淋巴结肿大(37.5%比6.3%, P=0.017)发生率更高;血红蛋白[(105.3±15.6)g/L比(147.9±24.8)g/L, P<0.001)]和红细胞压积(31.4±5.3比42.5±6.1, P<0.001)更低。 结论:肺癌MIAP预后较差,症状不特异。老年、贫血、主胰管扩张和腹腔淋巴结肿大是其诊断线索,诊疗中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17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病理确诊的17例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通过病理科结果查询系统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病理确诊的17例胸部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2~74(64.0±5.7)岁。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17例患者中,仅1例女性无明确吸烟史,16例男性均有吸烟史,其中1例吸烟量5包年,余15例吸烟量均在20~100包年,平均(68.5±44.5)包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其次为胸闷、咯血、胸痛。肿瘤标志物CYFRA19-9升高9例(3.79~16.61 ng/ml)、CEA升高8例(5.37~295.93 ng/ml)、NSE升高6例(17.18~70.37 ng/ml)。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或纵隔团块影,肿瘤累及纵隔9例,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5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3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胸膜转移4例,肝转移3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2例,皮下转移1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癌6例及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肿瘤11例。8例患者应用含铂双药化疗,其中4例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例服用恩沙替尼治疗。上述9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治疗后达部分缓解,余8例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均较前进展。5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6个月均死亡。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进展。结论:对于大量吸烟的中老年男性,尤其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和(或)纵隔内团块影,病灶进展快、远处转移早的患者,需警惕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临床分期晚是患者总体生存不良的高危因素,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研究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衰弱、多病共存、营养不良和功能下降等多种问题,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地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评估,发现这些潜在问题,早期干预和症状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多种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已经被开发、应用及临床验证,但均存在局限性。如何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成为临床现实问题。本文就评价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或研究者提供理论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符合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9例,占同期1 741例胃癌患者的1.7%。其中>70岁17例,占58.6%。男性25例,占86.2%。术后病理分期以早期胃癌为主(63.2%)。29例即时性双原发癌中,结直肠癌8例(27.6%),其次为食管癌7例(24.1%)。其余包括肺癌6例(20.7%),胰腺癌2例(6.9%),前列腺癌2例(6.9%),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3.4%),壶腹部肿瘤1例(3.4%),胆管癌1例(3.4%),喉癌1例(3.4%)。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21.0个月与13.0个月, P=0.014)。 结论: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胃癌早期的患者。在合并肿瘤中,以结直肠癌为主,应重视消化系统的筛查。治疗上应尽可能对每一原发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并总结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于肺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并以"恶性黑色素瘤、肺脏、原发"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以"malignant melanoma、lung、prima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我国的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文献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本例患者,男,65岁,因"咳嗽伴咯血2月余"入院。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占位,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示:S-100(+),SOX-10(+),HMB45(+),MelanA(-),AE1/AE3(-),CK5/6(-),Ki-67(40%)。PET-CT提示多发脏器转移,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由于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病情进展,于3个月后死亡。对36篇文献报道中的41例及本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5岁,肿瘤肺叶分布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绝大部分表现为单发肿物或结节,容易早期转移和复发,31例确诊后生存期范围为27 d至24个月,其中23例(74.2%)患者生存期<12个月。结论: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不易与肺癌等疾病相鉴别,需结合症状、影像学以及组织病理结果等综合诊断,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和转移,总体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在麻醉重症监护室的恢复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或舒芬太尼在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择期行全身麻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组(Q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术后常规监护和治疗基础上干预,Q组以羟考酮0.03 mg/(kg·h)+右美托咪定0.4 μg/(kg·h)持续泵注,S组以舒芬太尼0.03 μg/(kg·h)+右美托咪定0.4 μg/(kg·h)持续泵注。记录入AICU后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苏醒质量(Aldrete评分和呛咳评分)和舒适度情况[Bruggrmann舒适度量表(BCS)评分];记录入AICU后3、5、7、10和14 h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和镇痛评分[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均动态压(MAP)和心率];入AICU即刻、5 h和14 h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记录AICU期间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事件、引流管出血量及出AICU时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Q组呛咳评分明显低于S组[(1.02 ± 0.77)分比(1.88 ± 0.34)分],Aldrete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S组[(8.93 ± 0.25)分比(5.97 ± 0.32)分和(3.03 ± 0.32)分比(0.93 ± 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入AICU后3和5 h Ramassy评分、NRS评分、MAP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Q组入AICU后7、10和14 h Ramassy评分明显高于S组,NRS评分、MAP和心率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入AICU后即刻TNF-α、IL-6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Q组入AICU后5和14 h TNF-α、IL-6和CRP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Q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引流管出血量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躁动、发热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4.63 ± 1.10)次比(18.80 ± 1.54)次、(129.67 ± 4.14)ml比(164.00 ± 8.14)ml、10.0%(4/40)比52.5%(21/40)、2.5%(1/40)比25.0%(10/40)、7.5%(3/40)比47.5%(19/40)、0比20.0%(8/40)、2.5%(1/40)比22.5%(9/40)和2.5%(1/40)比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和谵妄。Q组出AICU时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S组[(3.53 ± 0.63)分比(2.70 ± 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AICU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持续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能明显提高拔管期苏醒质量和舒适度,不影响拔管时间,且可有效减轻恢复早期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回顾性分析及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肺癌并间质性肺疾病(LC-ILD)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并调查LC-ILD诊疗相关科室医师对于本病的认知现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至2018年在我院住院接受诊疗、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中并发间质性肺疾病的70例LC-ILD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问卷在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医院内调查LC-ILD诊疗相关科室医师对LC-ILD诊疗的认知现况。结果:70例LC-ILD患者中男性52例,年龄(49~84)岁,平均(64.3±7.63)岁,≥60岁共51例。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绝大部分患者是肺癌和间质性肺疾病被同时诊断;化疗是最常用的内科治疗措施。EGFR或ALK的基因突变阳性11例/15.7%。45例/64.3%死亡,其中33例死于肺癌进展。外科手术组17例/24.3%,非外科手术组53例/75.7%:两组在年龄、肺癌的病理类型、驱动基因突变等方面无差异,但外科手术组的肺癌分期早、预后更好( P<0.001)。回收有效问卷1 014份:老年(785份/77.4%)、男性(720份/71%)是LC-ILD的好发人群,腺癌(390份/38.5%)、腺癌或鳞癌(182份/17.9%)、鳞癌(151份/14.9%)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大部分认为EGFR或ALK的突变低(646份/63.7%)或几乎无(309份/30.5%),ILD发生早于肺癌(506份/49.9%)或两者发生顺序无规律(208份/20.5%);大部分认为要视ILD病情程度来决定是否安排早期LC-ILD患者的外科手术(693份/68.3%),针对肺癌的非手术治疗及针对ILD的治疗措施上分歧很大,ILD和肺癌均进展(542份/53.5%)是主要死因,其次为ILD进展(237份/23.4%)、肺癌进展(226份/22.3%)。 结论:LC-ILD患者以老年、男性多见,腺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建议结合ILD的病情程度考量是否外科手术,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预后相对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RA合并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治疗与预后。并比较男性和女性老年RA合并肺癌患者的不同。结果:老年RA合并肺癌患者共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65.8±5.7)岁。RA确诊至肺癌确诊中位时间为11(7.5,17.3)年。11例患者确诊肺癌前均有肺部相关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最常见(9例)。男性肺癌吸烟者比例为71.4%(5/6)。大部分患者(11/12)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8例患者行类风湿因子(RF)三项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检查,RF阳性率为100%,ACPA阳性率87.5%。10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患者中6例癌胚抗原(CEA)升高,4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升高,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各2例。12例患者中腺癌7例,鳞癌2例,小细胞癌共2例,原位癌1例。除1例原位癌外,其余11例患者在确诊时均为Ⅲ期和Ⅳ期。3例放弃治疗出院,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疗。最终10例患者死亡,2例存活至今,随访时间为17.5(5,25)个月。进一步分析显示除女性组ESR水平高于男性组( Z=-2.589, P=0.010)外,男性和女性在其余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肺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男性年龄较女性大[(68±6.2)岁,(62.6±3.1)岁],RA确诊时年龄也较大[(56.4±3.8)岁,(52.0±9.5)岁],吸烟者的比例男性高于女性(71.4%,20.0%)。而女性患者CEA升高比例(75%,50%)及NSE升高比例(50%,0%)较男性多。女性患者腺癌的比例略高于男性(80.0%,42.9%),而男性鳞癌(28.6%,0.0%)和小细胞癌(28.6%,0.0%)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男性患者死亡率更高(100.0%,60.0%),中位随访时间也更短[16.0(2.0,18.0)月,26.0(11.5,50.0)月,均 P>0.05]。 结论:老年RA患者合并肺癌男性偏多,且年龄大于女性患者。肺癌确诊距RA确诊时间较长,RF和ACPA阳性率较高。肺癌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对于老年RA患者,需注意定期监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肺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