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长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收治的部分耳廓完全性离断患者资料,均采用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进行修复。术中先切取颞浅筋膜瓣并保留蒂部,之后剥离离断耳廓软骨作为再植支架,修剪剥离软骨后的皮肤,制成全厚皮片;参照对侧耳廓位置及角度,将软骨支架缝合固定于耳软骨残端,依次采用颞浅筋膜瓣和全厚皮片覆盖后打包、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皮片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评估再造耳廓的形态、色泽、质地及触觉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受区瘢痕情况,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程度越严重;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总分30分,≥27分为非常满意,24~26分为有些满意,18~23分为无所谓,15~17分为有些不满意,≤14分为非常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耳部缺损,左耳3例,右耳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5 cm~5.0 cm×4.0 cm。术中颞浅筋膜瓣切取面积为4.5 cm×6.5 cm~15.0 cm×10.0 cm。术后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未见皮瓣、皮片坏死、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9年,平均约6.3年,除1例需行二次皮片削薄手术外,其余患者修复后的耳廓与健侧基本一致,轮廓线条流畅,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触觉敏感度提高。末次随访时患者供、受区瘢痕不明显,VSS评分均≤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对于没有再植条件的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采用颞浅筋膜瓣复合离断耳廓组织修复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远期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同期矫正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9.2岁。采用软骨瓣折叠矫正杯状耳畸形,同时采用耳垂瓣及耳廓复合组织瓣相向推行及耳甲腔软骨片游离移植,修复蝶形耳廓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并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本组13例耳廓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耳廓上部再次悬垂病例,1例患者出现耳后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经药物外涂及耳夹夹持6个月后瘢痕软化变平。所有单侧畸形患者中,患侧容貌耳长均小于健侧,有1例患者患侧容貌耳长与健侧容貌耳长的差值达0.7 cm,其余患者均小于0.5 cm。所有患者患侧容貌耳宽与健侧容貌耳宽的差值均小于0.3 cm。结论:采用软骨折叠及耳垂瓣、耳廓复合组织瓣结合游离耳甲腔软骨片可同时矫正蝶形耳廓及杯状耳畸形,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为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质量2.5~2.8 kg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由南京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其背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2.0 cm×2.0 cm,全层切取耳缘近耳根处同等大小组织,形成背侧皮肤-软骨-腹侧皮肤三层结构耳廓复合组织瓣。适当修剪组织瓣腹侧皮肤及软骨,残余的腹侧皮肤予无菌贴膜覆盖。将组织瓣背侧皮肤作为被盖,游离移植至背部创面,打包固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意外死亡,兔耳廓复合组织瓣均成功游离移植,且形态稳定。取材可解剖出软骨及贴膜。结论: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且该模型易于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作为鼻腔衬里,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女4例,男8例,年龄6~53岁,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约15个月,所有皮瓣存活良好,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鼻翼形态良好,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可获得形态逼真的鼻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端外伤美学亚单位的整形外科修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鼻尖、鼻翼、鼻小柱等鼻端部美学亚单位外伤的整形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鼻端外伤及外伤修复后鼻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急诊一期治疗时,根据组织损伤情况,分别行原位缝合或中厚皮片移植术。二期治疗时,对于鼻翼全层缺损的患者,选择改良的耳廓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对于累及多个鼻端亚单位的鼻缺损(总缺损直径在3 cm内),分别采用局部皮瓣、鼻背皮肤扩张术结合软骨组织移植或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男44例,女9例,年龄(42.1±17.0)岁。一期急诊就诊45例,其中33例一期原位缝合治疗,术后1年随访,患者对外形基本满意;余12例组织全层离断患者术后出现组织坏死或缺损,行二期鼻缺损修复。另有8例鼻外伤患者,在外院行急诊缝合后出现鼻端部缺损畸形就诊。20例二期修复患者中鼻翼全层缺损6例,缺损大小为1.0~7.5 cm 2,均行改良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大小为(1.0~3.0) cm×(1.0~2.5) cm,术后复合组织瓣大部分存活,随访1~2年,患者基本满意,对于耳廓供区存在的轻微变形,患者均能接受。鼻翼及鼻小柱缺损14例,行局部皮瓣修复4例,皮瓣大小1.5~3.0 cm 2,术后恢复良好,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皮瓣修薄术,术后1~2年随访时患者外形基本满意;扩张器置入联合软骨移植修复4例,单纯植皮术6例,皮片大小为2~4 cm 2,术后1~2年随访时外形良好,患者基本满意。 结论:对于组织未完全离断以及创面清洁的鼻端部外伤美学亚单位,一期的急诊精细缝合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伴有软骨缺损的组织完全离断以及创面污染较重的患者需采用分期修复的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的鼻缺损畸形采取相应的修复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屏再造术中应用自体残耳软骨组织复合瓣矫正耳前凹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残耳软骨组织复合瓣在外耳再造术中矫正耳前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对523例进行耳屏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在术中应用残耳软骨组织复合瓣转移至耳前皮下充填凹陷.结果 残耳软骨组织复合瓣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血运障碍,未见明显吸收及挛缩.术后随访6 ~14个月,平均10个月,修整后的再造耳屏立体感较强,耳前凹陷得到矫正,与健侧接近,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 应用残耳组织可形成残耳软骨组织复合瓣,进行耳前凹陷充填的效果满意,且不易吸收;残耳组织是耳前凹陷充填的最好材料来源,在耳廓再造手术中不能轻易切除,应尽量保留以备耳屏再造术时充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是外科修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形科、骨科、普通外科、眼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均有开展,近些年也获得了相关基础实验和临床病例上的重要成就.其中基础实验中动物模型也种类繁多.本文仅针对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实验中动物模型的选择进行了回顾,主要分为实验中较常见的主要模型(其中又分为皮瓣、肢体、颜面、耳廓等4种模型)以及比较专科、少见的其他模型(眼球、带血运骨、腹壁模型),以期望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1/6/26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全层鼻翼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全层鼻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作为鼻腔衬里,外覆带蒂皮瓣的方式进行修复。观察后期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全层鼻翼缺损患者,女4例,男8例,年龄6~53岁,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面积(皮肤) 0.8 cm× 1.0 cm~2.1 cm×2.7 cm, 12例患者均I期愈合,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最终获得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似的再造鼻翼。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约12个月,鼻翼外形良好并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缩短了单纯使用皮瓣的治疗周期,更易获得形态逼真的鼻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