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洞残留细菌对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降低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后感染并发症,探讨皮肤表面消毒后耳洞是否有细菌残留。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整形外科采样于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25名女性志愿者年龄21~38岁。对耳洞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对耳洞深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取样并送检试验组标本50份、未消毒对照组20份、空白对照组10份。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试验组外耳术区即使经过常规碘伏消毒后耳洞内仍藏匿有细菌,送检标本培养后其中43份检出细菌(86.0%),未消毒对照组20份全部检出细菌(100%),两组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0),空白对照组未检出细菌,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粘贴无菌胶带可较好地封闭耳洞,减少细菌污染伤口的机会,从而预防感染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出现声音嘶哑的18例Chiari畸形的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出现声音嘶哑等耳鼻咽喉症状的Chiari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98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出现声音嘶哑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3~71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MRI和喉镜检查,总结患者症状和首诊科室、确诊时间、总病程、声音嘶哑病程、诊断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时间。随访3~16年,中位随访6.5年。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首次就诊科室包括神经科(9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例)、儿科(2例)、骨科(1例)、呼吸科(1例),除神经科7例初诊时明确诊断之外,就诊于其余科室的11例患者均未及时确诊。18例Chiari畸形患者确诊时病程2个月~5年,其中声音嘶哑症状出现20 d~5年。确诊后,9例患者接受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其中1例同时行脊髓空洞引流术,术后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症状改善时间为1~30 d;9例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其中8例声嘶症状无改善,6例病情进展加重。结论:后颅窝减压手术是治疗Chiari畸形的有效方式,患者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鼻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以鼻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5—2019年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鼻部症状为首发表现并诊断为GPA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5~68岁。所有患者均完善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及鼻腔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2~15年。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存在鼻部首发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鼻出血等。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糜烂、干痂、出血,有6例发生鼻中隔穿孔。鼻窦CT表现为鼻窦内高密度影或上颌窦骨质明显增生、硬化。肺部CT结果呈结节灶或斑片状浸润者12例,空洞6例。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13例,ANCA阴性5例。随访过程中,13例患者症状得以控制并存活至今,2例死于病情发展,1例拒绝治疗后死亡,2例失访。结论:GPA有以鼻部症状为首发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方法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诺卡菌病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例肺诺卡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年龄4岁4个月~13岁2个月,临床表现以中-高度发热、咳嗽及呼吸急促为主。白细胞计数大致正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增高;肺CT均可见不同程度斑片影、磨玻璃样影、结节影及空洞影。1例患儿痰培养及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测出鼻疽诺卡菌,其余2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分别检出鼻疽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和粗形诺卡菌。确诊后均给予利奈唑胺联合复方磺胺甲 唑抗感染治疗,最终1例死亡,2例好转出院。 结论:儿童肺诺卡菌病临床罕见,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CT以结节、空洞及磨玻璃样变为主,应早期行mNGS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复方磺胺甲 唑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播散性混合感染为特征的成人高IgE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以播散性感染为特征的高IgE综合征(HI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1例以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播散性感染为表现的HIES,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治疗过程及预后。以“高IgE综合征”和“Hyper-IgE syndrome”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8岁,因“腰痛3周余,发热4 d”入院。体格检查示口腔有乳牙滞留,双肾区叩击痛、手指关节过展。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总IgE明显升高。痰培养、支气管黏膜/左上臂坏死组织培养提示马尔尼菲篮状菌;肺泡灌洗液、左上臂坏死组织及右侧耳后脓肿穿刺液、肾脏引流液培养提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CT提示双肺弥漫斑片及结节样影,左肺上叶空洞性病变,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肾及肾周内感染性病变。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者存在STAT3突变,确诊HIES。检索到中英文文献19篇,涉及27例成人患者,确诊中位年龄23岁。常见皮肤感染(16/27)、湿疹(15/27)、IgE升高(26/27)、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7/27)和STAT3突变(11/27)。结论:对于严重或播散性感染应警惕高IgE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脉络膜结核瘤严重类赫氏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21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个月于2017年1月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0。双眼眼前节均无异常。右眼眼底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细胞(+),视盘鼻上方可见一边界模糊的黄色脉络膜隆起病灶,向周边延伸,约4~5个视盘直径大小,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与左眼眼底病灶对应处早期可见弱荧光,随造影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形成致密强荧光团,明显荧光素渗漏(图1B,1C)。B型超声检查,左眼后极部球壁前带状回声,两端与球壁回声相连,距离球壁1~ 2 mm,视盘鼻上方探及3.59 mm×7.03 mm低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局部球壁增厚,球后间隙增宽(图1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查,病灶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上叶尖段及后段多发致密影,部分伴空洞,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类风湿因子等其他血清学检查结果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显示受试部位红晕及硬结直径为25 mm×25 mm(+++)。诊断:左眼脉络膜结核瘤、肺结核可能。请感染科会诊,痰培养阴性,考虑肺结核空洞。予以全身四联抗结核(ATT)治疗(利福平+异烟肼+比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 (kg·d)初始剂量],根据眼部炎症消退情况逐渐减量。治疗10 d后,患者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至0.01,玻璃体腔内出现大量细胞(+++),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渗出。B型超声检查显示结核瘤明显变大,考虑病情加重为类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所致。继续ATT治疗,维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并给予球旁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治疗10周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无缓解(图2)。继续加用口服环孢素[3 mg/ (kg·d)体重剂量]2周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逐渐控制,结核瘤不再继续增大,视力提高至0.15。治疗3个月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进一步缓解,结核瘤逐渐缩小,但瘤体表面形成机化膜,且与周边视网膜呈"扇形"粘连。治疗13个月后,机化膜对结核瘤的牵引逐渐松解,瘤体继续退缩,玻璃体炎症控制(图3),黄斑水肿全部吸收,视力逐步提高至0.8。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肺结核病灶已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廓重建: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历史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耳廓除了听觉功能外,还具有审美、社会、心理功能。在有些民族的文化里,耳廓的外形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比如招风耳被认为代表贫穷和胆小,耳洞被认为可以阻止有害灵魂通过耳朵进入体内,耳廓畸形或缺损被认为是不详的象征。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从艺术到文学作品中耳廓外形被赋予的特殊意义经常出现,耳廓文化的重要性和与畸形相关的污名化使得耳廓重建的需求格外强烈。外科先驱们在耳廓重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但复杂而独特的耳廓三维结构和组织结构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手术技巧,甚至还需要有数学、美学和艺术的相关知识,因此耳廓重建一直是一个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作为鼻腔衬里,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女4例,男8例,年龄6~53岁,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约15个月,所有皮瓣存活良好,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鼻翼形态良好,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可获得形态逼真的鼻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现为右肺巨大空洞病变的肉芽肿性血管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以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病变为特点的系统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鼻窦炎、中耳炎、肺实质病变、蛋白尿、血尿等多脏器病变。胸部高分辨率CT常见的影像学改变为多发结节或团块影,可伴有大小不等的中央型空洞改变,易与其他空洞病变相混淆。评估患者是否多系统受累,应进行血清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血清或痰液病原学及肿瘤相关检查,评估对抗生素或抗结核等药物治疗的反应,对鉴别诊断有提示意义,并应及早争取病理活检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