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表疾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医生仅根据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很难准确早期诊断,甚至可造成误诊。泪液检测相对于血液检测更能反映眼表局部病情,且具有无创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速度快的特点。泪液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基因芯片等现代检验技术,检测泪液中的病原和免疫组分,包括微生物核酸、泪液抗体(IgM、IgG、IgE、IgA、抗核抗体等)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泪液检测提供了眼表局部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反应信息。目前国内外大量泪液检测研究显示,不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甚至糖尿病、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全身疾病,泪液成分都有一定规律性变化。此外,通过对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成分的研究对研究疾病成因、生化及免疫过程、疾病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泪液采集、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临床意义、各个疾病泪液特点方面,阐述眼表泪液检测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azal 5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突变致新生儿Netherton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Kazal 5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of Kazal type 5, SPINK5)基因突变致新生儿Netherton综合征(Netherton syndrome, NS)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NS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对其 SPINK5基因进行分析。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月龄以内确诊且有 SPINK5基因分析结果的NS病例。结合本例患儿和文献报道的病例,总结新生儿NS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情况、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本例患儿生后陆续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及脱屑、毛发稀疏、反复感染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血IgE升高(111 IU/ml),光学显微镜下毛发呈"竹节发"。 SPINK5基因分析发现患儿存在c.2468dup(p.Lys824Glufs*4)和c.377_378del(p.Tys126*)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发现患儿的2个突变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确诊为 SPINK5基因突变致NS。经抗感染、注射丙种球蛋白、皮肤护理等综合治疗后皮疹好转,但反复感染,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生后2月龄死于感染。共检索到NS病例报道11例,合并本例共12例NS新生儿。总结12例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发现,有早期皮肤弥漫性红斑及脱屑12例、感染8例、毛发干结7例、高钠血症性脱水7例、高IgE 5例、生长迟缓4例、呼吸衰竭3例、特应性体质2例、腹泻2例及吞咽不协调、低体温、喘息、高血压、肝衰竭、代谢性碱中毒各1例。 结论:NS由 SPINK5基因突变导致,新生儿期NS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生后早期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及脱屑、反复感染、毛发干结,尤其血IgE偏高的患儿,应考虑NS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临床和遗传特征及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特征及基因改变。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高IgE综合征评分方法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具体如下:(1)NIH评分>40分,存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基因( STAT3)致病突变;(2)NIH评分20~40分,存在明确已报道 STAT3致病突变;(3)NIH评分<20分,排除。 结果:男3例,女4例。7例患儿发病年龄均在出生2个月内,平均诊断年龄3岁。7例患儿均有反复皮肤或肺感染。其中4例同时有皮肤和肺部感染,1例仅有皮肤卡介苗接种处脓肿,2例无皮肤感染患儿均有反复肺炎。5例患儿出现皮肤脓肿的平均年龄为1岁6个月,其中3例脓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存在肺部感染患儿中,4例患儿形成了肺大疱。4例有中耳炎,4例有鹅口疮。1例同时有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出现肝脓肿和脓毒症。7例患儿均有湿疹,6例于新生儿期出现湿疹,且4例湿疹是首次就诊症状。2例患儿同时有食物过敏症状。1例于1岁内有反复喘息。7例患儿血清IgE水平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患儿均存在信号转导及 STAT3杂合致病突变,6例为新生突变,共有6个不同突变位点。4个突变位点为已报道位点,其中c.1145G>A、c.1144C>T、c.1699A>G,均为错义突变;c.1139+5G>A为剪切突变。2例突变未见报道,其中c.1031A>C为错义突变;c.2050G>T为无义突变,致病评级均为可能致病,且NIH评分>40分,符合高IgE综合征的诊断。 结论:湿疹是高IgE综合征常见和早发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血IgE水平和嗜酸细胞计数增高需要与特异性皮炎相鉴别。但其常先后出现反复皮肤脓肿或肺炎,易形成肺大疱。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因突变致DOCK8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OCK8基因突变所致DOCK8免疫缺陷综合征(DIDS)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20年9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的1例DIDS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14岁男性,出生后反复出现湿疹、皮肤感染,并伴有生长发育落后,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IgE水平进行性升高,基因检查提示DOCK8基因纯合突变:c.5287C>T,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结论:当患儿出现湿疹、皮肤或者肺部反复感染、血清IgE及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时,应考虑DIDS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气道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在感染急性期主要症状及感染恢复期临床特征、气道反应性等方面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3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感染急性期病例资料,对资料完整患者,按照患者既往是否有呼吸道敏感症状,将患者分为敏感组103例和非敏感组286例。对比2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等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血清总IgE水平,并对咳嗽合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给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对比2组症状缓解率、缓解时间。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个月,2组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等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嗜酸粒细胞计数、IgE检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咳嗽合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在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敏感组症状缓解率(60.00%,27/45)低于非敏感组(89.68%,139/155),缓解时间[35.00(20.00,60.00) d]高于非敏感组[10.00(7.00,13.7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与既往气道高敏感性无关;大多数患者在药物干预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但对气道高敏感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高IgM综合征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IgM综合征(hyper-IgM syndrome,HIG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缺陷,伴或不伴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 mutation,SHM)缺陷的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数为X连锁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其特点是血清IgM水平升高或正常,并伴有IgG、IgA和IgE缺乏。HIGM临床常表现为儿童早期起病的反复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预后差,尤其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HIGM,生后如不及时干预,多数早期夭折。该文旨在介绍HIG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进展等,以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时做到早期识别与干预,改善HIGM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合并坏疽性脓皮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3岁8个月,因血白细胞增高3年,右下肢皮肤溃烂1周于2021年7月就诊。患儿2018年7月因发热于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7 × 10 9/L,此后定期复查血白细胞计数范围20 × 10 9/L ~ 30 × 10 9/L。2021年5月曾因血白细胞升高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2周,其间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粒系增生不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增多。采集患儿及父母静脉血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本研究通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EC-021-112),患儿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X染色体FOXP3基因第4外显子出现c.323 C>T突变,导致108号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p.Thr108Met),该变异来自母亲(图1)。完善实验室检查:总IgE 317.9 IU/ml(参考值0 ~ 35 IU/ml)。腹部彩超:回肠末段不均匀肿胀、增厚,相应区域肠系膜肿胀、增厚,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散在点状发红;降结肠黏膜水肿,局部黏膜可见少许凹陷;回盲部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甲状腺彩超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13 pg/L(参考值2.41 ~ 5.5 pg/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4.47 IU/L(参考值0 ~ 13 IU/L)。追问病史,婴儿期反复出现湿疹,平时无腹痛、便血表现。考虑诊断: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嘱定期随访。母亲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湿疹和免疫球蛋白E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单基因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湿疹和血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升高不仅是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也可能是皮肤相关单基因病以及某些综合征或免疫出生错误的表现之一,如高IgE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X连锁内分泌多腺体病肠病伴免疫调节异常综合征、Omenn综合征、非典型DiGeorge综合征、Comèl-Netherton综合征、皮肤屏障疾病伴消瘦综合征、脯氨酸酶缺乏症等。这些单基因病在儿童期可表现为严重的湿疹或湿疹样皮疹,另外部分疾病从婴儿期就可有IgE升高的表型。这些单基因病除湿疹样皮疹和IgE升高外,还会有其他相关表型,因此熟悉这些疾病的表型特点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识别。早期识别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管理,可改善预后。现从临床角度总结这些疾病的表型,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和进一步诊治这些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IgE综合征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腔过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口腔过敏综合征(oral allergy syndrome,OAS)是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花粉过敏患者进食含有同源致病变应原的新鲜水果或蔬菜后,出现口咽部过敏症状,偶尔伴发全身症状,属于呼吸道变应原与食物变应原因结构相似产生交叉免疫反应的食物过敏特殊类型。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关注较少。系统掌握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对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口腔过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提供参考和预防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