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纤聚酯纤维铺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7月入住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81例,按照掷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使用棉布铺巾为棉布组92例,使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为长纤聚酯纤维组89例,对比分析2组铺巾抗渗液性能、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以及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结果:手术结束时铺巾浸湿率棉布组为58.7%(54/92),长纤聚酯纤维组为15.7%(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5.605, P<0.05);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棉布组为22.8%(21/92),长纤聚酯纤维组为11.2%(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281, P<0.05);棉布组SSI发生率为16.3%(15/92),长纤聚酯纤维组SSI发生率为6.7%(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34, P<0.05)。 结论:在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冲洗液量较多的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能获得更好的防水阻菌效果,有利于保护手术切口,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腹腔镜补片修补附加胃底折叠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方式。使用补片以聚酯编织可吸收亲水薄膜补片和生物补片为多,固定器械以Protack和Abstack为主。术后患者早期主要不适为吞咽困难,影像学检查均无复发表现。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并且未见补片相关并发症。建议重视补片的选择及固定方法,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硬膜外覆盖材料对预防大鼠脊柱术后瘢痕增生和粘连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明胶海绵、牛跟腱提取胶原及聚酯尿烷纤维3种常用硬膜外覆盖物预防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切除L 2~5椎板制作椎板切除模型,根据不同覆盖材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周12只):空白组(A组)、明胶海绵组(可吸收,B组)、聚酯尿烷纤维组(不可吸收,C组)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可吸收,D组)。于术后4周及12周取手术区域脊柱组织行大体观察(Rydell瘢痕粘连程度评级标准)、组织学观察(Nussbaum标准);并检测硬膜周围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3种瘢痕增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各组各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48只大鼠全部存活。4周和12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结果显示明胶海绵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不存在硬膜粘连,聚酯尿烷纤维组硬膜存在粘连,空白对照组粘连程度较重且存在脊髓受压。可吸收材料组与不可吸收组Rydell评级和Nussbaum组织学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4周和12周可吸收材料组的bFGF、TGF-β1、VEGF等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较不可吸收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12周时免疫荧光实验证实bFGF、TGF-β1、VEGF表达在明胶海绵组(9.81±0.81、12.42±2.35、8.63±1.76)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12.70±2.02、8.23±1.03、10.19±2.67)均较聚酯尿烷纤维组(33.94±2.03、30.29±2.76、25.79±1.21)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牛跟腱提取胶原和明胶海绵可有效减轻脊柱术后瘢痕的增生及硬脊膜粘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2例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6例,瘢痕松解后观察组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对照组采用中厚皮移植术,比较两组自体皮成活率,并取人工真皮聚酯纤维膜下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比较两组植皮区温哥华瘢痕评估表评分(VSS)、功能活动情况、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供皮区愈合后VSS评分。结果:观察组自体皮成活率(92.31%)与对照组(84.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6个月及1年VSS评分均降低( 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及1年V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功能活动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76.92%)( P<0.05);两组感染率(3.85% vs 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植皮区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供皮区愈合后V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应用于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患者中,可改善患者植皮区、供皮区瘢痕情况,缩短供皮区愈合时间,改善烧伤瘢痕挛缩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钝器击伤后迟发性锤状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33岁,消防员,右利手。无明确诱因出现拇指指间关节伸直受限,遂就诊于我科。临床检查:右拇指无明显红肿、肿胀等异常表现,局部压痛(-),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屈指正常。充分背伸拇指,可触及拇长伸肌腱近端至掌指关节张力存在,较健侧稍减弱(图1),掌指关节以远张力减弱,连续性中断。X线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患者否认腱鞘炎、滑膜炎、类风湿、结核病史,否认局部注射史,否认患肢骨折病史、未使用过激素。详细追溯病史,患者于就诊前10 d被消防水带击中右拇指末节背侧,局部红肿、疼痛,皮肤完整,无明显活动受限,自行冷敷,未就医。初步诊断为拇长伸肌腱断裂(考虑断裂位置在掌指关节以远)。排除禁忌证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止血带控制下,于指间关节背侧做"Z"形切口,探查见拇长伸肌腱于近节止点处完全断裂,周围可见少量瘢痕组织形成(图2)。用直径1.2 mm克氏针斜行固定拇指指间关节于伸直位,修剪肌腱断端后,以4-0聚酯线Kessler法缝合肌腱断端,连续锁边缝合加强。术后石膏制动3周、拔除克氏针,保护下行功能锻炼,继续夜间支具固定2周。术后11个月随访患指屈伸无受限(图3),无疼痛,Crawford [1]评级为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12例早期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Pavlik吊带及聚酯绷带石膏早期治疗先天性膝关节脱位(CDK)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诊治的12例(13膝)CDK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9例;初次就诊中位年龄3 d(1~29 d);单侧11例,双侧1例;全脱位5例(5膝),半脱位7例(8膝);7例伴其他肌肉骨骼畸形,其中6例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1例伴双侧DDH及右侧马蹄内翻足。若膝关节可被动屈曲≥90°,则直接应用Pavlik吊带治疗1.5~2.0个月;若膝关节屈曲<90°则行连续聚酯绷带石膏矫正,每周更换1次石膏,逐渐增加屈曲角度至90°后再行Pavlik吊带治疗1.5~2.0个月。合并DDH者佩戴Pavlik吊带后彩超随访评估,合并马蹄内翻足者采用Ponseti方法聚酯绷带连续石膏治疗。结果:3例(4膝)患儿直接应用Pavlik吊带固定1.5~2.0个月,9例(9膝)患儿经过1~8次(平均2.9次)石膏固定后行Pavlik吊带固定1.5~2.0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石膏及Pavlik吊带并发症。12例患儿随访29.8个月(12.0~65.0个月),10例(11膝)为优,2例(2膝)为良。结论:应用Pavlik吊带及聚酯绷带石膏早期治疗CDK简单、有效、安全性高,治疗中同时兼顾了伴发畸形的纠正,并强调治疗中应该首先纠正膝关节脱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鉴别药用复合膜组合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药用复合膜的组合材料经行定性鉴别,分析判断各自的特征吸收峰.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厂家多个批次复合膜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原始光谱进过预处理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CA)、相似度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将样品分为聚乙烯(PE)、聚酯(PET)和聚丙烯(PP)3 种组合材料,各自的特征频率分布基本一致,只是峰强度存在差别.通过上述 3 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辅助分析,结果一致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了分类标准,符合研究要求.结论 该方法分辨度好,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药用复合膜的不同组合材料,为有关材料的红外光谱鉴别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聚酯缝线Nice结固定横行髌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介绍聚酯缝线结合Nice结内固定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2年3月对20例横行髌骨骨折患者采用聚酯缝线联合Nice结完成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复位骨折后沿髌骨纵轴建立4条均匀分布的骨隧道.使用5#不可吸收聚酯缝线经邻近关节面的2条骨隧道穿线后于髌骨表面行"8"字捆扎,再使用5#不可吸收聚酯缝线经另外2条骨隧道行环形捆扎,均以Nice结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50~90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平均(28.3±1.6)分,膝关节最大活动度为(132.3±4.2)°,依据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所有患者患膝功能均达优良级,所有骨折均获愈合.[结论]聚酯缝线联合Nice结固定治疗横行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优势,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解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应用最广泛的合成聚酯之一.由于PET不易降解,在环境中积累,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基于生物酶催化的生物降解策略为PET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绿色途径,在过去 20 年间,已发现了多种PET水解酶,并通过蛋白质工程等手段来改善这些酶的降解性能,但是目前仍未找到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的PET水解酶.利用传统的检测方法筛选PET水解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促进PET酶法回收的工业化应用,需要研发高效的检测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表征PET水解酶的分析方法.本文总结了可用于筛选PET水解酶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吸光度法和荧光激活液滴分选法等,并对其在筛选PET水解酶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胶原蛋白覆层聚酯纤维支架材料对模拟人肝衰竭血清成分的吸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通过构建胶原蛋白覆层聚酯纤维支架材料,评估其对模拟肝衰竭血清成分的吸附性能,以期为人工肝吸附材料来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在高分子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进行羧基化预处理、EDC/NHS活化、交联及Ⅰ型胶原蛋白偶联等序贯性处理,构建了胶原蛋白覆层的聚酯纤维支架材料PET-COL.对覆层前后的材料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BET比表面积、水接触角测定,并基于模拟人肝衰竭血清,评估材料对白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氨的吸附效果.结果 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胶原蛋白已被共价连接至PET材料.与改性前的PET-N材料相比,胶原蛋白覆层后,PET-COL亲水性得到了显著改善(P<0.001),比表面积从0.52 m2/g增加为0.63 m2/g.进一步对材料改性后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PET-COL对模拟肝衰竭血清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血氨的吸附效果显著优于改性前(P<0.05).PET-COL和PET-N对白蛋白几乎没有吸附作用,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胶原蛋白覆层后,可以提高PET-COL对模拟肝衰竭血清成分的吸附性能,为血液净化吸附材料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