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型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W"型肝左叶悬吊方法:建立气腹并沿肝脏脏面离断肝胃韧带后,将16#橡胶导尿管剪取3段,长度分别为6 cm、6 cm和12 cm,按照短-长-短的顺序依次穿入荷包线上。通过12 mm Trocar将带有3段导尿管的荷包线送入腹腔内,在预定位置将荷包针穿出腹腔。利用2枚Hemolock夹,在保持长段导尿管弯曲的状态下,于长段导尿管两侧将荷包线与肝胃韧带肝脏侧边缘固定,腹壁外提拉荷包线打结固定后,完成肝左叶悬吊,整个悬吊装置类似于字母W形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LTG,显露效果良好,肝左叶悬吊时间(3.3±0.4)min;总手术时间(270.4±56.5)min;术中出血量(41.2±15.8)ml;无出现肝左叶滑落,术中无需助手拨挡肝左叶进行显露。有3例患者在悬吊肝左叶过程中出现小的肝包膜下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第1、3和7天肝脏天冬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W"型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显露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右肾上腺腺瘤MRI及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50岁,2周前在外院体检时腹部CT发现肝占位,否认厌油、恶心、呕吐等不适,入院后查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上腹部MRI示(图1,2):肝左内叶结节T 1加权成像(weighted imaging, WI)压脂序列呈低信号,T 2WI压脂序列呈等高混杂信号,同相位肝左叶病变呈等信号,反相位信号明显降低,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可见血管影,门静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减退,仍可见强化血管影;右侧肾上腺结节T 1WI压脂序列呈稍低信号,T 2WI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反相位病灶局部信号降低,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减退。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和分期,行 18F-FDG 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 mCT-S 64)显像,早期相(注射 18F-FDG后60 min)示:肝左内叶可见低密度结节(图3A),CT平均值约-11 HU,其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SUV max 5.9(邻近肝实质SUV max 3.1);右侧肾上腺结节(图3B)CT平均值约26 HU,其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SUV max 15.0。行肝脏结节及右肾上腺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合并右肾上腺皮质腺瘤(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原发肝脏NK/T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1岁,因“间断发热半个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肝左叶可扪及,剑突下5 cm。实验室检查:ALT 50 U/L,AST 89 U/L,乳酸脱氢酶1 004 U/L,羟丁酸脱氢酶722 U/L;EB病毒IgG阳性,巨细胞病毒IgG阳性,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阳性。血液病原微生物监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EB病毒序列数增加。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1.22 ng/ml,癌胚抗原0.93 ng/ml。彩超:肝左叶非均质回声,见一大小约56 mm×43 mm低回声区。CT:肝左叶可见稍低密度肿块影,右侧边界欠清,左侧边界清,约38 mm× 42 mm× 51 mm,增强扫描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超声科会诊后,不建议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物穿刺引流术”,患者反复发热、肝脏占位较前增大,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遂行肝左叶肿瘤切除术+肝门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短期恢复可。病理:EB病毒阳性NK/T细胞增殖性疾病,结合免疫表型及EBER 原位杂交考虑为:(1)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2)EB病毒阳性NK/T细胞增殖性疾病肿瘤期(图2)。免疫组化:CD3(+),CD20(-),PAX-5(-),CD5(-),CD2(+),CD7(-),CD56(-),TIA-1(+),GrB(+),Ki-67(约70%+),CD4(±),CD8(+),EBNA-2(-)。原位杂交:EBER(+)。术后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TCRB Dβ-Jβ 位点存在单克隆重排(+++),提示淋巴瘤可能。患儿病理诊断明确,告知家属NK/T细胞淋巴瘤易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进展快,预后欠佳,建议尽早化疗,家属拒绝继续治疗,术后11 d 出院后失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071例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肝段或肝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和(或)胆道镜取石。当肝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狭窄成形术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 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 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 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肝、右半肝、双侧肝叶、肝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肝段萎缩。1 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272例行局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61例行胆肠吻合术。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 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 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 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 071)、6.162%(66/1 071)、8.403%(90/1 071)。(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 P<0.05)。将 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 P<0.05)。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脏器反位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手助腹腔镜左肝外侧叶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介绍了1例手助腹腔镜左肝外侧叶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的手术经验。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该手助腹腔镜联合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长和控制出血量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干血栓合并肝脾梗死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10个月。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病变包绕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图1),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首日丙氨酸转氨酶2 5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7 254.9 U/L。超声检查: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部分左内叶(Ⅳ段)边缘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图2),脾实质呈"网格样"回声减低(图3),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腔内无明显胆泥沉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肝脾门均未测及动脉样血流信号(图3,4),进一步探测腹腔干分叉处,肝总动脉始段1.0 cm、脾动脉起始段1.1 cm腔内条状稍低回声充填(图5),相应节段血管腔内血流充盈缺损(图6),另探测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充盈良好,门静脉主干血流通畅,流速约28 cm/s(图4)。考虑:腹腔干分叉处肝总动脉及脾动脉起始段血栓形成,肝脏部分、脾脏梗死。术后多次复查超声:肝尾叶(Ⅰ段)、部分左外叶(Ⅱ、Ⅲ段)逐渐坏死液化,左外叶(Ⅱ、Ⅲ段)坏死液化区内多发条索分隔结构(图7),术后1个月行肝坏死液化区穿刺引流,肝左内叶(Ⅳ段)边缘回声减低逐渐恢复、无坏死液化,病程中未出现胆汁淤积、胆瘘等胆道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肝脾门测及动脉血流(图8),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坏死液化缩小(图9),脾脏缩小,无明显液化坏死(图10)。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SHERLLM20220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例肝尾状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为49(26~5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3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术中情况。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肝尾叶部分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肝尾叶部分切除+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部分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均采用左侧入路方式;3例患者术中行肝门阻断。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40(180~370)min,术中出血量为150(100~200)mL。(2)术后情况。5例患者术后第1天白蛋白为32.9(29.2~40.3)g/L,丙氨酸转氨酶104.09(57.11~1 018.67)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67.13(58.00~852.66)U/L。5例患者中,3例术后第1天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均为轻度疼痛;1例术后第1天肛门排气,4例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4~10)d;术后均无出血、感染、胆汁漏、肝衰竭等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腺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6(5~11)d。(3)随访情况。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19~5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性地施行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步两钉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左外叶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病例,探讨两步两钉法在肝左外叶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中转开腹及术后肝功能、机体应激、肛门恢复和住院时间方面两步两钉法优于常规组。证实两步两钉法肝左外叶切除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