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雄性五指山猪33头,体重(28±2)kg,建立心室纤颤模型,心肺复苏到达基础生命支持后存活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与亚低温治疗组(M组)各15头,观察24 h;复苏前、复苏成功后0.5、1、2、4、6、12、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同时应用ELA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方差齐时用LSD检验,不齐时用Tamhane T2检验。结果:复苏成功后24 h时M组存活11头(73.3%)、C组存活8头(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29, P=0.225)。复苏后两组转氨酶均有升高,M组AST、ALT较C组升高幅度低(均 P<0.05)。成功复苏后血液中TFN-α、IL-6的水平升高,4 h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M组TNF-α水平在复苏后0.5、2、4、6 h较C组低( t=0.01、0.01、0.87、0.86,均 P<0.05),M组IL-6浓度在复苏后0.5、1、2、4 h较C组低( t=0.23、0.78、0.11、0.80,均 P<0.05)。 结论:复苏成功后,肝脏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TNF-α、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相关,亚低温治疗可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复苏后肝脏的损伤程度,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C趋化因子ligand-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ligand-5(CCL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C57BL/6野生型和CCL5缺陷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小鼠经历缺血灌注模型方案,但没有进行血管闭塞, n=10);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用异氟烷麻醉小鼠,进行中线剖腹手术,并将一个无创伤夹子放置在静脉门、肝动脉和胆管上,以中断左侧外侧叶和中叶的血液供应,在部分肝脏缺血60 min后,移除夹子以开始再灌注, n=10);CCL5拮抗剂+模型组[在即将开始再灌注之前,CCL5拮抗剂+模型组接受单次推注静脉注射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受体拮抗剂马拉维诺, n=10];CCL5缺陷组(CCL5缺陷小鼠, n=10);通过收集小鼠血液用VTROS DT60 Ⅱ化学系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LT mRNA及MPO 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数量;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巨噬细胞对肺部的浸润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相关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ALT含量[(521.36±20.65)比( 4126.55±326.68), F=16.237, P<0.05]及MPO[(1.78±0.54)比(7.66±2.34), F=14.211, P<0.05]活性升高,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前1~3 h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与CCL5缺陷组中CD45 +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第24小时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较CCL5缺陷组CD45 +的数量升高[(2.91±0.23)比(1.65±0.17), F=16.311, P<0.05]。再灌注后1、2、8和24h中,发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D68 +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高[(94.62±8.55)比(23.68±3.11), F=16.35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缺血再灌注早期CCL5缺陷组中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76.38±6.77)比(94.62±8.55), F=16.35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1.12±0.23)比(3.24±0.42), F=11.352, P<0.05] 、白细胞介素(IL)-1β[(1.03±0.08)比(2.87±0.35), F=12.452, P<0.05] 、IL-6[(0.95±0.02)比(2.58±0.21), F=15.652, P<0.05]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TNF-α[(3.24±0.42)比(1.35±0.14), F=14.252, P<0.05]、IL-1β[(2.87±0.35)比(1.22±0.15), F=13.723, P<0.05]、IL-6[(2.58±0.21)比(1.35±0.26), F=14.312, P<0.05]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CL5促进早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循环巨噬细胞对肝脏的浸润,并介导随后的促炎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麻醉药物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麻醉对围手术期肝功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发现麻醉药物对肝保护起重要作用,但不同麻醉药物的肝保护作用表现不同,且相关具体机制目前仍无定论。文章从新型吸入型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和其他麻醉相关药物对围手术期肝保护的现象和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药物在肝脏相关手术中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aresin 1抑制核因子κB/胱天蛋白酶-3/焦孔素E信号途径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aresin 1(MaR1)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aR1缺血再灌注组(MaR1+IR组)。在麻醉前0.5 h尾静脉注射MaR1 80 ng/只,打开腹腔夹闭左、中肝叶动脉和门静脉,缺血1h后恢复供血,再灌注6 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肝组织,Sham组仅打开、关闭腹腔。RAW267.4巨噬细胞在缺氧前0.5 h给予MaR1 50 ng/ml,行缺氧8 h复氧2 h,分为对照组(Con组)、缺氧复氧组(HR组)、MaR1缺氧复氧组(MaR1+HR组)、Z-DEVD-FMK缺氧复氧组(HR+Z组)、MaR1+Z-DEVD-FMK缺氧复氧组(MaR1+HR+Z组),Con组未做任何处理,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明显升高( P<0.05),病理改变明显;MaR1+IR组水平较前降低( P<0.05)、病理改变减轻。与Con组比较,HR组IL-1β和IL-18水平升高( P<0.05),MaR1+HR组IL-1β和IL-18水平较前降低(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caspase)-3、焦孔素(GSDM)E、GSDME-N蛋白的表达,HR组和IR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经MaR1预处理后表达降低。为了探究MaR1在HIRI中的机制,用Z-DEVD-FMK抑制caspase-3的表达。与HR组比较,HR+Z组IL-1β和IL-18水平降低( P<0.05),caspase-3、GSDME、GSDME-N表达减少、核因子κB表达增加,经MaR1预处理后核因子κB表达降低。MaR1+HR组与MaR1+HR+Z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MaR1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活化、caspase-3/GSDME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HI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死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铁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多分子、多信号通路,其核心过程为细胞内Fe 2+过载、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影响癌症、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心脏、脑、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好发于休克、器官手术、器官移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暂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而铁死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紧密,探索铁死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可能寻找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措施。同时适度调控铁死亡靶点,还可以治疗癌症、控制炎症等。本文将概述铁死亡的信号通路,以及铁死亡与心脏、脑、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对行原位肝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5例供者,男31例,女4例;年龄为(48±9)岁;35例受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47±9)岁。35例受者中,16例采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设为门静脉组;19例采用白蛋白冲洗供肝,设为白蛋白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手术情况。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无肝期时间、开放后5 min内动脉血Ca 2+浓度分别为(52±12)min、(0.99±0.10)mmol/L和(64±12)min、(1.05±0.07)mmol/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4,2.22, P<0.05);开放后5 min内平均动脉压、开放后5 min内动脉血K +浓度、开放后5 min内动脉血pH值分别为(70±24)mmHg(1 mmHg=0.133 kPa)、(4.7±1.3)mmol/L、7.27±0.06和(71±28)mmHg、(4.6±1.1)mmol/L、7.30±0.07,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4,0.30,1.22, P>0.05)。(2)术后情况。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发生再灌注后综合征、严重再灌注后综合征(心脏停搏)、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分别为6、0、2例和8、1、1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分别为(90±52)μmol/L和(166±11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6, P<0.05);术后第7天国际标准化比值、术后7 d内丙氨酸转氨酶最高值、术后7 d内天冬氨酸转氨酶最高值分别为2.1±2.0、(1 952±2 813)IU/L、(3 944±6 673)IU/L和1.8±0.6、(1 023±1 014)IU/L、(2 005±2 910)IU/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6,1.23,1.08, P>0.05)。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发生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分别为1、2例和0、4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围手术期分别死亡3例和2例。(3)随访情况。35例受者中,30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34(28~776)d。随访期间,门静脉组受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1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白蛋白组受者中,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4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截至随访日期,门静脉组11例受者和白蛋白组16例受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可以缩短无肝期时间,不增加再灌注后综合征、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吴茱萸次碱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IRI组)及治疗组。采用夹闭肝左叶、肝中叶肝蒂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于手术前连续3d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再做开腹处理,HIR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再建模,治疗组则给予504 μg/(kg·d)吴茱萸次碱后再建模。夹闭60 min再灌注6 h后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及肝组织。全自动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因子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TLR4及NF-κB的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One-Way ANOVA)和LSD- t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再灌注6 h后,治疗组小鼠外周血ALT及AST低于HIRI组[ALT:(166.200±9.682) U/L比(303.400±9.882) U/L, F=203.000, P<0.01; AST:(313.200±14.360) U/L比(504.400±11.740) U/L, F=304.000, P<0.01];治疗组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β低于HIRI组[TNF-α:(196.800±15.540) pg/mg比(304.200±24.960) pg/mg, F=32.950, P<0.01; IL-6:(480.800±32.910) pg/mg比(760.400±61.270) pg/mg, F=44.770, P<0.01; IL-1β:(623.600±73.300) pg/mg比(958.400±117.300) pg/mg, F=15.620, P<0.01];治疗组肝组织中MDA低于HIRI组[(4.996±0.161) nmol/mg比(6.804±0.256) nmol/mg, F=58.810, P<0.01];治疗组肝组织中SOD活性高于HIRI组[(71.800±1.590) U/mg比(50.100±1.292) U/mg, F=71.070, P<0.01]。治疗组肝组织中肝窦与中央静脉充血、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炎细胞聚集等病理改变轻于HIRI组。治疗组肝组织中TLR4及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HIRI组(TLR4 mRNA:1.880±0.166比3.660±0.331, F=36.880, P<0.01;TLR4蛋白:0.617±0.041比0.947±0.105, F=13.340, P<0.01;NF-κB mRNA:5.630±0.523比12.280±1.336, F=46.540, P<0.01;NF-κB蛋白:0.757±0.070比1.080±0.087, F=31.470, P<0.01)。 结论:吴茱萸次碱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α-硫辛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乙醛脱氢酶2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α-硫辛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再灌注+α-硫辛酸组(IR+ALA组)和肝缺血再灌注+α-硫辛酸+黄豆苷组(IR+ALA+D组)。采用阻断肝左叶及中叶肝蒂6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45 min时,IR+ALA+D组腹腔注射ALDH2拮抗剂黄豆苷50 mg/kg;缺血前30 min时,IR+ALA组和IR+ALA+D组腹腔注射α-硫辛酸100 mg/kg。于再灌注6 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肝损伤评分,测定ALDH2活性和ROS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羟基壬烯醛(4-HNE)和MDA表达。离体实验: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BRL-3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5):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α-硫辛酸组(HR+ALA组)和缺氧复氧+α-硫辛酸+黄豆苷组(HR+ALA+D组)。HR组、HR+ALA组和HR+ALA+D组于37 ℃、95% N 2+5% CO 2条件下培养6 h,然后于37 ℃、95%空气+ 5% CO 2条件下培养24 h;于缺氧前60 min时,HR+ALA组加入α-硫辛酸100 μmol/L,HR+ALA+D组加入α-硫辛酸100 μmol/L和黄豆苷60 μmol/L。于复氧24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ALDH2活性,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在体实验: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AST和ALT活性、肝损伤评分、肝组织ROS水平、4-HNE和MDA表达水平升高( P<0.05),ALDH2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IR组比较,IR+ALA组血清AST和ALT活性、肝损伤评分、肝组织ROS水平、4-HNE和MDA表达水平降低,ALDH2活性升高( P<0.05);与IR+ALA组,HR+ALA+D组血清AST和ALT活性、肝损伤评分、肝组织ROS水平、4-HNE和MDA表达水平升高,ALDH2活性降低( P<0.05)。离体实验:与C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水平升高( P<0.05),ALDH2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HR组比较,HR+ALA组细胞活力、ALDH2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水平降低( P<0.05);与HR+ALA组比较,HR+ALA+D组细胞活力、ALDH2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水平升高( P<0.05)。 结论:α-硫辛酸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激活ALDH2,减少毒性醛类物质积聚,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LR4/Src信号通路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Toll样受体4(TLR4)/Src信号通路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8周龄,体重约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8):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HIR组)、TLR4抑制剂TAK-242组(TAK-242组)和Src抑制剂PP2组(PP2组)。采用夹闭肝脏血管1.5 h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AK-242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尾静脉注射TAK-242 0.5 mg/kg,PP2组于模型制备前3 d连续腹腔注射PP2 0.03 mg/kg。于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IL-18含量;采用TBA法检测MDA含量,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法检测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Sr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 caspase-1)、裂解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leaved caspase-1)、TLR4和p-Src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海马IL-1β、IL-18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NLRP3、cleaved caspase-1、ASC、TLR4和p-Src表达上调( P<0.05);与HIR组比较,TAK-242组和PP2组IL-1β、IL-18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NLRP3、cleaved caspase-1、ASC、TLR4和p-Src表达下调( P<0.05);TAK-242组和PP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机制与活化TLR4/Src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腺苷2A受体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腺苷,作为一种内源性嘌呤核苷,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与腺苷受体结合,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其中腺苷2A受体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主要综述腺苷2A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免疫性肝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纤维化等多种肝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上述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