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玮基于"脑肠同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胃食管反流病是以脑肠互动异常为特征的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肝胆疏泄之枢(情志-脑)、脾胃升降之枢(消化-肠)失调,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等消化系统(肠)症状,和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脑)症状.魏玮教授创新提出"脑肠同调"理论,并结合本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灵活运用辛开苦降调枢、疏肝解郁调枢、敛阳安神调枢法及情志疗法,同步改善"脑""肠"症状,以达脑肠同调共治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脾藏意主思"理论从脾论治卒中后抑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脾藏意主思"是脾调控人的思维活动及情志的理论依据,脾与脑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脑-肠轴是脾致抑郁的关键环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提供了脑肠互动的生物网络机制.当从脾论治卒中后抑郁,神-脑-肠同调,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洞鉴古今探源"肠神同调"腧穴内涵及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鉴古析今,探源诸经脉中"肠神同调"腧穴的发生源头及其内在规律,为临床"从肠治神"提供选穴理论依据.作者根据古籍《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及第10版《针灸学》教材整理相关肠神同调穴位共36个穴位,主要位于大肠经、胃经、脾经、小肠经、肾经、心包经、肝经、督脉及任脉等经脉.通过查阅古籍及文献,探析"肠神同调"腧穴功效产生的源头及诸经同治肠神的内在规律,并以现代技术探源的机制为佐证,明晰"肠神同调"穴位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崔氏通经推法是崔述生教授在传承卢英华、马在山等推拿、骨伤名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50余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特色推拿手法.通经推法以通行经络为纲,以脏腑辨证为本,以调和阴阳为法,施术于皮部,循经而行,通督以补阳,通任以培元,将推法演化为补推法和泻推法,利用经络理论和手法补泻调和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虚实.通经推法的手法操作要求以柔为主、深透渗透.崔述生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将脏腑辨证和伤科辨证的思路相结合,提出经筋并重、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推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崔氏通经推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伤科疾病、胃肠疾病、情志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多病种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胃肠肿瘤的中医防治与证治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4/6
胃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临床难点主要是如何预防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由于肿瘤难治难愈,需要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探索.结合个人体会,中医治疗胃肠肿瘤当重视癌前防变、术后防止复发、晚期扶正为要,重视患者精神疏导、病心同调.胃肠位居中焦,若能在扶正祛邪的大法之下,借鉴脾胃病理论和治法特色,尤其在虚损状态下,慎用大处方、苦寒药,注意顾护脾胃,则能提高防治胃肠肿瘤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从"心脾相关,营卫和合"探析幽门螺杆菌诱导心房颤动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心脾相关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五脏一体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可通过诱导异常炎症-免疫反应、破坏肠道菌群而影响脑-肠互动、增加血液黏度等多种机制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进展.本文从心脾相关理论入手,认为"营卫失充、菌邪外袭""营卫失谐、心神异常""营卫失行、气血失和""营卫失制、心脾互伤"是Hp诱导心房颤动发病与进展的病机基础及演变过程,而营卫的"失充""失谐""失行""失制"均归属于"营卫失和"的范畴,"营卫失和"作为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本文从"心脾同调,营卫和合"视角,探析自Hp感染之始,至其诱导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辨证论治,以期为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养心调肠"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理论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部不适、粪便含水量升高、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病,常伴有失眠、疲劳、抑郁和焦虑等非消化道症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神失调是IBS-D的病机关键."养心调肠"针法是基于"心小肠藏象系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而创立的心肠同调的针刺方法,缓解胃肠道症状的同时,得以从根本上解决IBS-D的发生,减少其复发率.该针法临床应用疗效突出,对于各种证型的IBS-D均有良效.其中,以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故基于"心小肠藏象系统"和脑肠轴理论,从脏腑、经络、病机角度探讨"养心调肠"针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基于"肠-脑轴"理论探究"脑肠同调"法针刺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通过基于"肠-脑轴"理论探讨"脑肠同调"法针刺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性纳入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90例,入院72h内留取其粪便样本.待病情平稳后将纳入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转入康复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并进行康复随访,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常规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90 d.收集纳入患者和对照人群的基线资料,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道微生物组菌群和脂多糖(LPS)、炎性因子水平,评估其与90d不良功能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结构存在差异."脑肠同调"法针刺组临床结局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群特征上均优于普通针刺组."脑肠同调"法针刺处理显著降低了产生LPS的细菌,从而减少了LPS的生物合成、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结论 "脑肠同调"法针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从神气相关探讨功能性胃肠病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神、气学说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哲学思想,神、气互生互用、对立统一,反映微观及宏观的生命现象.从神、气相关认识功能性胃肠病,气的失常是病机共性,神病及气、气病及神的神气共病是疾病本质.神气同调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调节脏腑之气的升降平衡、出入有序,恢复气、血、精、津液的代谢及转化,安藏五神,滋养元神.内外合治,运用针刺、艾灸等外治方法,遵循四时八节、五运六气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神气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储浩然基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总结储浩然教授基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证经验.储浩然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五行生克制化相对平衡破坏,五脏失调;中心环节为脾土失健,湿邪内生;基本病位为脾,与肝心肺肾密切相关.治疗上谨守病机,依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以调中为本,五脏通调为基本治则;健脾以升阳益土,化湿为要;养心以健脾宁心,清养心神;益肝以补土疏肝,疏柔共济;理肺以金土同调,健运中焦;补肾以益火补土,阳旺气运.储浩然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为基础治疗IBS-D,临床收效显著,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