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氏整膝三步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学术思想与原理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施氏整膝三步九法是施杞教授在继承石氏伤科与王氏武术伤科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推拿手法技术,该手法治疗理念包括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从筋论治,整体审察、法重通络,主要步骤包括理筋平衡法、整骨平衡法、通络平衡法,施术特点在于重视经穴、点线面三维结合,旋转摇晃、重视被动屈伸,循序渐进、整体辨证、灵活调整。该法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筋骨并重”理论强调“筋束骨,骨张筋,筋骨相连,骨折筋损”。中医治疗骨科疾病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病理状态下重塑了紊乱的脊柱内部生物平衡。其中,内镜下临床2种常用微创入路技术重视软组织保护,术后进行积极适当的功能锻炼,已成为现代脊柱骨科手术中“筋骨并重”理论的典型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肩肘损伤中的"筋骨并重"治疗理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肩、肘关节作为上肢活动最为频繁的2个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受到损伤。超过2/3的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肩、肘关节疼痛 [1]。这包括了急性的创伤与慢性的退变损伤。肩关节损伤主要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骨折、肩关节脱位、肩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囊炎及肩关节骨关节炎等,肘关节损伤主要包括: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骨折及肘关节骨关节炎等。近年来,随着创伤与运动医学理念与技术的发展,肩肘关节损伤的治疗也有不少新观点和新技术出现。随着对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积累、探索,一批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也推动着临床技术的发展。肩肘关节损伤的治疗理念由结构重建向功能重建转变。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历经了经典的AO、BO理论引入,内固定与生物力学研究大发展,骨与软组织损伤理念更新,以及手术与康复治疗融合等多个发展阶段,我们逐步累积了一些肩肘损伤治疗的经验教训,也不断总结骨关节损伤治疗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这其中,我们格外重视并关注"筋骨并重"的治疗理念在肩肘损伤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筋主骨从"理论探讨骨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中医骨伤领域,筋骨疾病的诊治遵循筋骨并重的原则,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的筋骨疾病都适合这一原则,对于部分急性或慢性骨关节损伤性疾病,可遵循"筋主骨从"理论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基于"筋主骨从"理论,对部分急性或慢性骨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疗策略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名中医邓素玲运用"三宝合璧"法治疗颈性眩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正骨迅速解除颈椎内部压力,使得筋骨平调,眩晕自止,毫针挑治刺激皮部,振奋气血,临床疗效颇丰.总结邓素玲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为本病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罗华送解肌调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介绍罗华送教授运用解肌调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罗华送教授认为,颈型颈椎病属中医筋骨病范畴,可累及筋、肉、骨不同层次.临床根据颈椎受累部位不同,提出循经分区论治的理念,治疗上主张"先辨病区,点区同治,筋骨并重,治炼结合",通过解肌调颈法松解粘连的筋膜,复正错缝的关节,强健弛软的肌肉,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关节协调,筋骨强健,故多见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张建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张建华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以肾虚髓枯为本,风寒湿邪为标,证候乃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补肾祛邪、标本兼顾"为治则,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服中药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外用手法以求力稳脊衡、筋骨并重;另外,患者需要进行腰腹肌肉的锻炼,及时调整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29日有关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经过查重及筛选后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采用R4.2.3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106篇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涉及46种推拿手法,应用频数为522,其中应用频数最高的手法为?法.提取出腧穴处方78份,涉及65个腧穴,腧穴使用频数为614,应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为环跳.腧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和经外奇穴.在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方面,点按法、环跳配伍其他手法、腧穴最为常见.关联规则网络分析显示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关联性较强;点按法、斜扳法、弹拨法、擦法、拿捏法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与手法各形成5个有效的聚类群.结论: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松筋和正骨手法为主,强调"筋骨并重"原则,注重局部和循经取穴法,发挥了手法与腧穴的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李盛华教授阶梯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李盛华教授认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应采取阶梯治疗、注重筋骨并重的理念,根据疾病的不同分期、分型分而治之.阶梯治疗主要为:早期保守、中期微创、后期手术.在临证时可结合中药内服、外敷+陇中正骨调衡手法外治+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等综合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筋束骨"理论探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筋束骨"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源于《素问》"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元明以来,基于解剖关系的认识与病机阐释的需要,经朱丹溪、张节等医家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筋束骨"理论."筋束骨"理论高度概括了筋骨之间、筋骨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联系.筋骨结构相连,功能相系,具体体现在骨为干,筋为刚;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诸筋者,皆属于节;谿谷属骨等方面.筋骨经络相关,脏腑相应,具体体现在阳明主润宗筋;肝主筋,肾主骨;太阳主筋,少阳主骨等方面."筋束骨"失常是诸多筋骨疾病的总病机,筋骨形态结构改变、失于充养、邪气留居等是"筋束骨"失常的基本病理机制."筋束骨"失常的病理状态表现在形、态两方面,形的异常可表现为筋断骨折、筋离骨错等,态的异常可表现为筋急骨痛、筋弛骨软等."筋束骨"理论影响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等治疗原则的发展,指导了续筋接骨、理筋正骨、柔筋安骨、荣筋补骨等基本治法的应用,对于筋骨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