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221)及肺鳞癌(n=27),对比不同病理类型下肺癌患者的螺旋CT征象.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病变征象如下:胸膜病变82例(33.06%)、肺门肿块45例(18.15%)、空洞和空腔病变42例(16.94%)、肺内多发性结节22例(8.87%)、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5例(14.11%)、孤立结节肿块影12例(4.84%)、气管狭窄和梗阻10例(4.03%).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分叶征、空泡/空洞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CTDI、DLP、E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胸部CT与低剂量胸部CT比较主动脉弓上缘分层、支气管分叉层面、膈顶上缘层面的噪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部低剂量CT应用在老年体检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可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征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的辐射剂量更低,安全性有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情况,为提高尘肺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尘肺、误诊、肺结核、肺泡微石症、结节病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发表的有关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文献报道,共筛选文献34篇,对入选文献通篇阅读后提取病例报告时间、性别、病例误诊医疗机构、误诊疾病、确诊医疗机构、确诊疾病、确诊依据、误诊人数、误诊原因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病例共计118例,以肺结核(43例,36.44%)、铁末肺沉着病(18例,15.25%)和结节病(17例,14.41%)居多;误诊原因位居前3位的是对疾病认识不足(94例,79.66%)、胸片质量差(45例,38.14%)、缺少鉴别诊断(23例,19.49%);动态观察+合格胸片是纠正诊断的主要手段(49例, 41.53%),其次为综合检查+有效治疗(32例,27.12%)。结论:肺结核是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主要病种,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疾病认识不足,动态观察及合格胸片能提高尘肺病的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像学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2015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其中大部分肺癌于发现时就已处于中晚期。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腺癌在筛查中被发现。早期肺腺癌的影像学常表现为含有磨玻璃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虽然并不能精准的预测结节的病理类型,但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仍然对病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的最大径比整个结节的最大径能更好的区分预后。随着分子影像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部分实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与侵袭性关系越来越受关注。部分实性结节性质特殊,相较于纯磨玻璃结节其性质活跃,易进展迅速;而相较于纯实性结节,其侵袭性不足,淋巴结转移率低且预后较好。目前,国际上推荐对高度怀疑恶性的部分实性结节采取主动干预的措施。文章聚焦于部分实性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从结节的分期、随访、手术治疗、基因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作一系统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辅助诊断、辅助检测对于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前产品通常采用监督学习,研发与测试过程需要高质量的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目前,此类数据集的构建和质量控制尚未建立具体的技术规范,业内处于探索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的推进,关于数据集通用要求的标准正在起草。为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标准化进程,本文以训练集为案例,提出了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的构建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注等环节。同时,本文解释了该类数据集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提供了质量控制思路。本文旨在为数据集制造责任方提供参考路线,保障数据资源的有序供给,促进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典型肺结核合并筛状肺癌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双肺病变的56岁女性患者初查时未治疗,2年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门占位进展伴双肺、胸膜、颅内多发转移,左下肺结节增大,临床诊断考虑晚期恶性肿瘤,但肺穿刺考虑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复查胸部CT示右肺占位基本吸收,左下肺结节无变化,后于我科行胸腔镜左下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复查恢复良好。肺结核与肺癌影像鉴别困难,两者合并出现的患者治疗需考虑周全,否则可能会出现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强多学科合作,助力肺结节精准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低剂量肺部CT筛查的普及和民众体检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出。现从肺结节的概念和原因、如何提高肺结节诊断水平、肺结节处理在不同专科中的认识、肺结节的随诊以及肺结节的多学科诊治这五个角度,针对目前肺结节在多学科诊治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1.1)更新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4年4月8日,美国放射学院(ACR)发布了第1版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即Lung-RADS1.0版。2019年7月8日发布了Lung-RADS1.1版,旨在进一步提高肺结节筛查和判读的准确性,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Lung-RADS1.1 版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了对裂旁结节的专门分类、调整了非实性结节的分类标准、对4B和4X类结节的管理作了调整、对结节大小的测量和记录方式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结节的体积测量、删减了C类结节,并在附录对这些变化作出了相应修订。本文拟对以上更新内容做进一步的解读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主动筛查在早期肺癌诊治中的作用及健康管理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筛查在早期肺癌诊治中的作用及健康管理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胸外科具有完整人口社会学、临床信息及病理影像学特征的2 056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就诊原因分为主动筛查组1 082例,被动就诊组974例,分析两组肺癌手术患者人口社会学、临床信息及病理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并探讨主动筛查组人群健康管理要点。结果: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主动筛查组人数占两组总人数的比例由36.1%升至54.2%,主动筛查组中CT检查发现肺癌的患者构成比由82.2%上升至96.8%。主动筛查组中女性、非吸烟者、腺体前驱病变、腺癌、0期患者、Ⅰ期患者、病变直径(d)≤1 cm、1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FDG 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且结果表现为高代谢[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2.5]的108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岁;肺结核患者45例(肺结核组)、肺癌患者63例(肺癌组)。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分析所有患者 18F-FDG PET/CT图像SPN的良恶性(主观定性诊断),并计算错判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分别对CT和PET图像中的SPN横断面最大层面及相邻上下两层图像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以及三者联合的方法(FPM)筛选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特征。对筛选出的纹理特征进行原始数据、主成分、线性分类和非线性分类的分析,对SPN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以错判率评价其鉴别效能。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对错判率最低的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 结果:肺癌组与肺结核组患者在年龄[54 (42~72)岁对47 (35~64)岁]、SUV max[(9.51±4.65)对(5.35±2.89)]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80、2.520,均 P<0.05);在性别、SPN长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70, t=0.675,均 P>0.05)。主观定性诊断高代谢SPN良恶性的错判率为26.9%(29/108)、灵敏度为93.7%(59/63)、特异度为35.9%(14/39)。基于SUV max的ROC曲线分析,SUV max临界值为5.3时错判率为25.0%(27/108),其与主观定性诊断的错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96, P>0.05)。CT和PET图像基于FPM联合非线性分类分析诊断的错判率最低,分别为8.33%和1.8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4, P<0.05);其与主观定性诊断和基于SUV max的ROC曲线分析比较,错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00、27.457,均 P<0.05)。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分别为灰度游程矩阵中的垂直方向长行程补偿、灰度游程矩阵中的135°方向长行程补偿和灰度共生矩阵中的逆差距。 结论:MaZda纹理分析鉴别高代谢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较主观诊断高,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SPN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典型结节性硬化症1例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收集1例典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致病基因变异。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二代测序法对患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采用Sanger测序法验证,构建迷你基因质粒转染至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提取RNA进行转录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型包括反复癫痫发作,伴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肺淋巴管肌瘤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多发性骨质硬化。二代测序提示患者TSC2基因存在可疑致病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患者TSC2基因第4号外显子存在c.336_336+15delGGTAAGGCCCAGGGCG杂合突变,其父母及100名无关健康对照未检测出该位点变异。该突变位点既往未见报道。迷你基因实验显示,患者TSC2基因mRNA序列发生改变,原4号外显子剪切位点丢失,插入74 bp内含子序列,使剪切位置后移90 bp(r.336delins336+16_336+90)。结论:TSC2基因第4号外显子c.336_336+15delGGTAAGGCCCAGGGCG杂合变异可导致异常剪切,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