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1 856例,根据术后是否形成肾周血肿,分为两组,其中发生肾周血肿患者19例,未发生肾周血肿1 83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以多次尿培养结果阳性为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术侧、术侧术前积水程度、术侧结石大小、是否为多发肾结石、手术时间。对各因素首先采取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856例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者19例,其中8例自行吸收缓解,9例行穿刺引流,2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单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 χ2=23.922, 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 χ2=4.865、0.027)、术侧结石大( t=5.471, P<0.01)及手术时间长( t=3.092, P<0.01)与术后肾周血肿的形成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比值比( OR)=4.705,95% CI:1.725~12.833, 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 OR=4.951,95% CI:1.781~13.767, P<0.01)、术侧结石较大( OR=3.931,95% CI:1.504~10.268, P<0.01)及手术时间长( OR=1.111,95% CI:1.053~1.173, P<0.01)为输尿管软镜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为预防输尿管软镜术后血肿的形成,术前应注意控制尿路感染,对于术前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可考虑提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者经皮肾穿刺造瘘以缓解肾盂内压力;术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清石率,应特别注意肾盂内灌注压力,及时终止手术,必要时可分期碎石;术后积极抗感染,保证引流通畅,加强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通道经皮肾镜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力比较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 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微通道组( 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细输尿管软镜(F7.5)与其他类型输尿管软镜模拟术中控制肾盂内压效果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F7.5输尿管软镜与其他型号输尿管软镜(F8.5、F9.0、F9.2、F9.6)在模拟手术中控制肾盂内压的效果。方法:用F7.5超细软镜和其他4种(F8.5、F9.0、F9.2、F9.6)一次性电子软镜搭配3种输尿管导引鞘,形成15个镜鞘组合,实测各软镜真实外径并计算有效镜鞘比。在体外采用3D打印肾-输尿管模型,在模型中模拟软镜碎石术中的灌注,设置灌注压为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cmH 2O(1 cmH 2O=0.098 kPa),测量不同灌注压下的肾盂内压及灌流率。绘制折线图并对肾盂内压与灌注压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不同镜鞘组合间及不同软镜组间的肾盂内压。 结果:所有器械组合的镜鞘比范围为0.62~0.92,其中F7.5软镜与F10/12、F11/13、F12/14导引鞘组合的镜鞘比分别为0.75、0.68和0.62。各个镜鞘组合中的肾盂内压和灌流率与灌注压呈近似线性关系。F7.5软镜在搭配F10/12、F11/13和F12/14此3种镜鞘时均能提供40 cmH 2O以下的肾盂内压。在所有的镜鞘组合中,F12/14鞘-F7.5软镜组合在50 cmH 2O灌注压下产生了最低的肾盂内压(1.47 cmH 2O),并在500 cmH 2O灌注压下提供了最高的灌流率(74.24 ml/min)。当5种软镜搭配F10/12鞘时,仅F7.5软镜能全程保持安全的肾盂内压(其最高仅为25.90 cmH 2O)。以不同镜鞘比组合为分组变量的肾盂内压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不同软镜型号为分组变量的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示,F7.5软镜组较其他4组有明显更低的肾盂内压( P<0.05)。 结论:F7.5超细软镜由于显著降低了器械组合的镜鞘比,在体外模拟手术中控制肾盂内压的效果较F8.5、F9.0、F9.2、F9.6软镜更好,且能够在保证肾盂压力安全的前提下适配更细的导引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与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骶髂关节上缘至第四腰椎(L4)椎体横突水平之间,结石长径1.0~2.0 cm。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F6.0/7.5输尿管镜内置3F输尿管导管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治疗的患者81例(URL组),采用F18通道行PCNL治疗的患者99例(PCNL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视野满意度、结石清除率、梗阻解除后肾盂压、围手术期脓毒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和输尿管支架取除后3个月随访的术侧肾脏积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14±15.67)min vs.(38.59±9.34)min, P=0.018]、住院时间[(8.65±2.21) d vs.(4.14±1.04)d, P=0.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视野满意度、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72、0.232);同URL组相比,PCNL组的梗阻解除即刻肾盂内压力较高( P=0.043)、术后发生脓毒血症概率较高( P=0.004);PCNL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URL组( P=0.03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 P=0.376、0.385)、血肌酐( P=0.486、0.34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支架取除3个月后PCNL组的输尿管狭窄发生率高于URL组( P=0.013)。 结论: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与F18通道PCNL在治疗骶髂关节上缘至L4椎体横突水平、长径1.0~2.0 cm的输尿管结石上,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同F18通道PCNL相比,F6.0/7.5输尿管镜内置3F输尿管导管行URL具有手术时间短、经济适用、创伤小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16~75)(35±10)岁。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0±3.6)(3~20)mm。结石梗阻时间平均(5±17)(2~35)d。单侧输尿管结石2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平均(23±15)(15~45)mm。17例术前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2周;6例结石直径<6 mm者接受排石药物治疗>7 d。本组32例均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F8/9.8或F6.5/8.5)置镜失败。更换F4.8可视肾镜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F4.8可视肾镜接生理盐水,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后,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21例输尿管开口狭窄,其中8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造成假道、部分撕脱,F4.8可视肾镜进镜时,利用手控推水压力,配合间断、持续等方式适当加大水流压力,冲开输尿管口和壁内段输尿管后,直接进镜至输尿管管腔。9例为输尿管壁内段走向异常、下段狭窄,F4.8肾镜配合水流压力变化,循管腔缓慢轻柔顺势进入并上行至输尿管管腔。F4.8肾镜通过狭窄处后找到结石,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其中1例钬激光碎石过程中出现结石上移,F4.8肾镜难以触及,留置斑马导丝后退镜并更换F6.5/8.5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硬性扩张并通过狭窄处输尿管,找到结石并粉碎。2例为输尿管壁内段鸟粪样或泥沙样感染性结石,梗阻重且局部水肿明显,管腔狭窄,斑马导丝无法置入,F4.8可视肾镜进入输尿管,用镜体将梗阻的结石破坏后退镜,结石排入膀胱。碎石结束后留置F4.7双J管和尿管。结果:本组3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碎石,手术时间平均(35.0±8.7)(15~43)min。住院时间平均5.3(4~7)d。术后3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根据血、尿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正常。应用F4.8肾镜手术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假道、撕脱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腹部X线片,24例结石排净,8例有结石残留,净石率为75%。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2±9)(0~35)m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均能通过输尿管。结论:采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安全、有效,在常规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可尝试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液体灌注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临床实践中常发现软镜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与术中灌注压力过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的软镜术中液体灌注控制方法及肾盂内压监测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38(12~67)岁。12例术前均有尿失禁、排尿障碍以及膀胱安全容量减小、膀胱内压力增高导致输尿管反流等症状,病因包括脊髓损伤8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12例术前均行间歇导尿。术前血肌酐(129.58±44.60)μmol/L,总肾小球滤过率(61.63±18.04)ml/(min·m 2)。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安全容量(95.67±39.10)ml,充盈期末膀胱内压力(63.30±6.02)cmH 2O(1 cmH 2O=0.098 kPa),膀胱顺应性(10.24±1.14)ml/cmH 2O,残余尿量(152.58±80.89)ml,尿流率(3.88±3.63)ml/s。术前膀胱造影检查可见膀胱挛缩明显。超声检查示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反流分级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4例,Ⅳ度2例。12例均行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采用5点穿刺法。横向切开膀胱前壁全层。在距回盲部20~25 cm处截取回肠约30 cm。纵行剖开回肠并将其中点缝合固定于膀胱后壁中点,以固定点为起点依次将肠管向膀胱两侧缝合,最后双侧输尿管分别置入1根单J管。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截取肠管时有无损伤邻近脏器、输尿管开口有无损伤、吻合口密闭性、吻合肠管是否通畅,以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腔出血)、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和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6个月内应用托特罗定2 mg/d。 结果:本组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80±12.00)min。术中出血量(84.00±23.2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30±1.30)d。术后住院时间(12.10±3.10)d。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0±1.20)d。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和单J管。术后平均随访19.40(3~24)个月。术后3、12、24个月复查膀胱安全容量分别为(435.83±33.56)、(450.90±31.09)、(462.00±33.72) ml,充盈期末膀胱内压力分别为(18.60±0.92)、(15.70±1.42)、(12.96±1.34)cmH 2O,血肌酐分别为(81.43±21.10)、(74.34±15.70)、(72.90±15.90)μmol/L,膀胱顺应性分别为(37.94±4.22)、(40.40±3.98)、(43.42±4.20)ml/cmH 2O,总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91.52±9.49)、(102.18±5.65)、(112.41±6.50)ml/(min·m 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例术后经24个月膀胱排尿训练后可基本自行排尿;3例术后以导尿管间歇导尿为主,辅以自主排尿;余8例完全依赖导尿管间歇导尿。12例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能有效扩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内压、改善膀胱顺应性、预防输尿管反流、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微创、精准、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可选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尿路动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应用专家意见(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中,围手术期感染控制包括术前患者全身情况的调整、术前菌尿的控制、合理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肾盂压力的控制以及术后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近些年越来越多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感染控制领域的高质量研究结果发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尽管如此,在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国内目前仍存在术前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把握不佳、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抗菌药物应用疗程不足、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术前术后盲目过度应用抗菌药物等状况 [1]。基于此现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牵头组织国内泌尿系感染与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领域部分内、外科专家,就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应用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汇总,编写此专家意见,以期达到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降低手术相关感染风险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RIU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的23例(34侧)RIU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例(1侧),女22例(33侧)。平均年龄(57.4±11.5)岁。术前中位血肌酐96.0(47.0~421.0)μmol/L。单侧输尿管狭窄12例,双侧狭窄11例。排尿后肾脏超声或CT检查评估患侧肾积水程度,平均肾盂宽度(2.3±1.1)cm。原发疾病包括宫颈癌17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和输尿管癌1例;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1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5例(7侧);留置双J管18例(27侧),中位留置时间18.0(2.0~84.0)个月,更换间隔时间5.0(1.0~12.0)个月/次。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总分99.0(59.0~126.0)分。Allium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确定输尿管全长狭窄8侧,中下段狭窄20侧,中段狭窄1侧,下段狭窄5侧;平均狭窄长度(15.9±5.9)cm。先行输尿管球囊扩张狭窄段[球囊压力2 533.1kPa(25ATM),时间3 min],当狭窄长度>6 cm时由上至下依次扩张,根据狭窄长度置入1~3根Allium输尿管支架。单侧输尿管置入3根支架6侧、2根支架18侧、1根支架10侧。X线下放置支架到位后释放,行逆行造影观察输尿管通畅性,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第1天复查血肌酐和腹平片,术后每6个月复查血肌酐、排尿后肾脏超声和腹平片,评估患者肾功能、支架位置和通畅性,记录患者USSQ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7±37.2)mi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血肌酐93.5(54.0~289.0)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05);肾盂宽度和USSQ总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血肌酐89.0(45.0~342.0)μmol/L,肾盂宽度(1.6±0.6)cm,USSQ总分66.0(50.0~105.0)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术后发生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3例(13.0%),为支架相关症状如腰腹痛、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保守治疗后均好转;Clavien-Dindo Ⅲ级4例(17.4%),分别为支架移位2例和支架结壳2例,行内镜手术治疗后2例支架移位患者好转,余2例因反复结壳拔除Allium输尿管支架并留置双J管。术后中位随访16.5(11.0~24.0)个月,21例(32侧,94.1%)保持输尿管通畅。 结论: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RIUS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较长期保持较高的输尿管通畅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