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通督药物罐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药物罐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罐治疗,55例)、对照一组(玻璃火罐治疗,57例)和对照二组(水煮拇指罐治疗,56例),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各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证候积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各组BASDAI、BASFI评分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各组ESR、CRP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51/55)、82.45%(47/57)、71.43%(40/56),试验组高于另外两组(P<0.05);治疗期间各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督药物罐能改善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红外热像图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评估红外热像图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AS患者100例,按照中医证型分组,肾虚督寒证组50例,肾虚湿热证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信息与红外热像图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虚督寒组与肾虚湿热组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轴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督寒组的脊背部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偏低(P<0.01),而肾虚湿热组则明显偏高(P<0.05).同时,肾虚督寒组的脊背部最高温度与周围温度的差值明显偏小(P<0.05),而肾虚湿热组温度差较对照组相仿(P>0.05).结论 红外热像图测量的脊背部温度与AS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红外热像图或对AS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具有辅助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观察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肾虚督寒型A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给予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对比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TNF-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VAS 评分、BASDAI 和 BASFI 评分分别为(21.18±2.65)mm/h、(18.72±2.48)mg/L、(9.19±2.15)ng/L、(2.89±0.61)分、(3.14±0.39)分、(2.56±0.33)分、(3.02±0.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6.86±3.36)mm/h、(24.51±3.31)mg/L、(12.38±2.55)ng/L、(5.24±1.20)分、(4.03±0.50)分、(3.57±0.46)分、(4.1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7.50%对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刺温针联合中药熏洗可以改善肾虚督寒型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水平,从而有效治疗A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黄传兵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瘀阻为标.黄传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应分期论治:急性期病机特点是风寒湿热瘀血痹阻经络,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督寒型、肾虚血瘀型,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主,佐以扶正;缓解期病机特点为正气耗损、邪毒未尽、经脉未畅,主要分为肝肾督虚型、脾肾阳虚型,治疗应以扶正通络为主.黄传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善用药对,常用藤类及补益类药物,调和气血阴阳,平衡筋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对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给予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西药组40例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及上清中MMP-9、TIMP-1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MMP-9、TIMP-1、CRP水平及ESR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中药组上清中MMP-9水平和腰骶臀胯僵痛、颈项脊背僵紧疼痛、四肢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口不渴、大便溏泄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西药组仅腰骶臀胯僵痛、颈项脊背僵紧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上清中MMP-9水平和四肢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口不渴、大便溏泄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中药组控显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好、更安全,可能与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门诊以因子分析法分析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分型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门诊,应用因子分析法深入研究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收集广东地区共3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并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在提取的30个公因子中,其中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能对应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督寒脾湿证及肾督痰瘀证3个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常见证型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阳督脉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27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温养督脉法对于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小温养督脉汤,每日1剂;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200 mg/d.两组患者观察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脊柱疼痛评分、晨僵、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 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巴氏AS功能性指数(Bath AS functional index,BASFI)、Bath AS 测量指数(Bath AS measures index, BASMI)、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指标(ASAS20).结果 55例患者完成了试验观察,试验组27例,对照组28例. (1)两组患者治疗后,脊柱疼痛评分、晨僵、 BASDAI、 BASFI、 BASMI 均得到改善(P<0. 05). (2)两组患者的脊柱疼痛评分、晨僵、BASDAI、BASFI、BASMI改善方面,前4 周无显著性差异(P>0. 05),后4周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且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 (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SAS20疗效达标率分别为92. 59%(25例/27例)和85. 71%(24例/28例). (4)观察期间,两组均为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本次临床观察中,温养督脉法治疗肾虚督寒型AS,临床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AS临床症状,较塞来昔布临床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药外敷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莳萝子顽痹散外敷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莳萝子顽痹散治疗组(57例)进行骶髂关节外敷治疗,奇正消痛贴对照组(49例)进行骶髂关节外贴治疗,柳氮磺吡啶片空白组(50例)进行口服治疗.7d为1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AS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疗效评价参数及活动性指标变化.结果 莳萝子顽痹散外敷可改善AS患者肾虚督寒证候及体征,有效降低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缩小枕墙距及指地距,改善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降低ESR、CRP (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 莳萝子顽痹散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督寒型AS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与奇正消痛贴疗效相当,但其花费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磁共振技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阶段炎症期中医证型规律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依靠磁共振(MRI)成像技术,区分强直性脊柱炎(AS)病变处于早期或晚期成熟炎症阶段,总结MRI下骶髂关节不同炎症阶段AS病人中医证型规律及临床特征,为骶髂关节MRI成像技术指导中医辨治AS,探讨AS不同中医证型影像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纳入MRI表现有骨髓水肿(早期炎症)或脂肪浸润(晚期成熟炎症)的40例AS病人,分为早期炎症组和晚期炎症组,通过肾虚湿热证和肾虚督寒证量表进行中医证型区分,比较两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CRP)、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骶髂关节MRI表现区别,分析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相关性.结果(1)肾虚湿热组MRI积分(42.34±18.32),肾虚督寒组骶髂关节MRI积分(18.23±8.42),两组比较,肾虚督寒组MRI积分显著降低(t=5.618,P=0.000);(2)与早期炎症组比较,晚期炎症组ASDAS-CRP积分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肾虚督寒证总积分与骶髂关节MRI积分无相关性,肾虚湿热证总积分与骶髂关节MRI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骶髂关节MRI区分AS病变处于早期或晚期成熟炎症阶段技术,对探讨AS不同中医证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三联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大偻2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穴位揿针、中药内服外热奄、传统功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科治疗的肾虚督寒型大偻患者22例,采用滋肾温督补髓、补肝柔筋止痛、健脾祛湿通络的思路选用中药内服外热奄并配合穴位揿针和传统功法进行治疗,疗程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枕墙距、指地距、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实验室指标、疗效情况、总有效率、满意度.结果:枕墙距、指地距以及BASMI前后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侧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ESR和CRP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定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总有效率90.9%,满意度100%.结论:基于“肝脾肾”整体观的中药内服外用、揿针、功法结合的三联疗法,其使用简单、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