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在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人体重建和3D打印的数字化骨科技术融入到临床研究生脊柱后凸畸形CBL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授课内容为典型脊柱后凸畸形病例。实验组采用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先后进行小班理论讲授、模型讲解、分组讨论、术前手术设计、手术观摩及具体问题提问抽答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大班理论授课。课后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运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 结果: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半椎体伴脊柱后凸畸形教学而言,实验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9.4±0.2)、(91.1±3.8)、(91.5±3.5);对照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8.2±0.4)、(82.1±3.5)、(83.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脊柱后凸畸形的教学中,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精准诊断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 27相关、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一般仅表现为慢性腰背痛,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中轴骨,亦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晚期可因脊柱和外周关节的骨化而导致驼背或跛行。AS是一种全身性炎性疾病,可伴有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阻滞、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或肾淀粉样变(继发性)等。因此内科医生应予足够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度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73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BMI 19.7 kg/m 2,ASA分级Ⅳ级。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气促1 d"入院,主要诊断为:1.右侧中央型支气管鳞癌;2.气管中段重度狭窄;3.Ⅱ型呼吸衰竭;4.强直性脊柱炎。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0余年。查体:T 36.0 ℃,HR 95次/min,RR 28次/min,SpO 284%,BP 132/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浅快,三凹征,存在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双肺可闻及呼吸双相干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值7.3、PaO 2 51 mmHg、PaCO 2 55 mmHg、HCO 3-30 mmol/L、BE -2.3 mmol/L。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中段气管内软组织突向腔内,大小约15 mm×10 mm(见图1)。胸部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气管中段严重狭窄,最狭窄处气管直径2 mm(见图2-3)。支气管镜:距离隆突约3 cm见菜花样新生物,肿物长度20 mm(见图4);气道阻塞程度达90%。术前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重,若不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有窒息风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拟急诊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脊柱驼背畸形,胸椎向背侧凸起,颈椎成前屈状态,活动度受限,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困难,无法平卧,以侧卧为主,少许半卧位。有活动性义齿,无小下颌畸形、巨舌,未见睡眠呼吸暂停。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4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58岁[(46.9±8.7)岁]。急性损伤1例,陈旧性损伤7例。3例颈胸椎后凸畸形,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齿状突骨折5例,C 2~3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2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3例。根据畸形位置不同,行后路上颈椎损伤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C 0~C 2角、C 1~C 2角、颈椎前凸角(CL)、头部倾斜角(HT)、颌眉角(CBVA)、颈椎矢状偏移距离(CSVA)、躯干矢状偏移距离(SVA)。术后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截骨区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7.0±5.4)个月]。手术时间5.5~7.2 h[(6.2±0.6)h],术中出血量480~800 ml[(629.4±124.0)ml]。术后1周,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分别为(14.6±2.6)分、(13.6±2.8)分、(12.8±2.4)分、(12.8±2.7)分、(12.8±2.6)分,均低于术前的(29.6±8.5)分( P<0.01),术后各时间点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VAS分别为2.0(1.0,3.0)分、1.5(1.0,2.0)分、0.5(0.0,1.8)分、0.5(0.0,1.7)分、0.5(0.0,1.8)分,均低于术前的3.5(3.0,4.8)分( P<0.01);术后3个月VAS低于术后1周( P<0.05),术后6个月VAS低于术后3个月( P<0.05),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各时间点C 0~C 2角、C 1~C 2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L分别为-8.5(-5.3,-11.9)°、-8.6(-5.5,-11.9)°、-8.4(5.2,-12.1)°、-8.8(-5.6,-12.4)°、-8.7(-5.3,-12.5)°,均大于术前的1.2(9.5,-4.8)°( P<0.01);HT分别为6.1(4.5,9.6)°、6.1(4.3,9.4)°、6.0(4.2,8.9)°、6.0(4.2,9.2)°、6.1(4.3,9.2)°,均小于术前的17.0(10.3,22.0)°( P<0.01);CBVA分别为(23.2±5.0)°、(23.1±4.8)°、(23.0±4.7)°、(23.1±4.7)°、(23.1±4.9)°,均小于术前的(44.1±9.8)°( P<0.01);CSVA分别为5.2(4.2,7.5)cm、5.4(4.1,7.1)cm、4.7(4.0,7.4)cm、5.4(4.1,7.0)cm、5.1(4.3,6.5)cm,均短于术前的9.0(7.8,9.3)cm( P<0.01);SVA分别为7.7(6.2,13.7)cm、7.5(6.0,13.4)cm、7.6(6.2,13.2)cm、7.4(6.3,13.1)cm、7.5(6.2,13.2)cm,均短于术前的16.8(8.2,27.2)cm( P<0.05)。术后各时间点CL、HT、CBVA、CSVA、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骨折均愈合;截骨区均达Bridwell Ⅰ级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ASIA分级均为E级,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C 8神经麻痹,治疗4周后恢复。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或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结论:对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后路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可有效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恢复整体躯干平衡、改善神经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员强直性脊柱炎随访观察一例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强直性脊柱炎飞行员首发症状为腰骶部疼痛,本人及航医主观认为“腰椎间盘突出”而未及时就医,直至7个月后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到原海军总医院检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右眼前葡萄膜炎,结论为暂时飞行不合格。经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病情稳定,结论:飞行合格。笔者通过本病例旨在提示航空军医对该疾病应加以了解和重视,以避免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延误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早诊断、早治疗对飞行员尽早复飞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康复训练对维持其飞行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线多普勒超声预测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基线多普勒超声预测AS患者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12周后的炎症活动状态。方法:选取AS患者6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一般临床特征,并行骶髂关节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多普勒参数,分析基线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治疗前后参数比较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 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各超声指标与治疗前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所有统计检验均双侧,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S患者治疗后患者总体评分[(1.4±1.0)分与(6.0±1.8)分, t=17.80, P<0.001]、夜间痛评分[(1.6±1.2)分与(5.7±1.5)分, t=15.80, P<0.001]、背痛评分[(1.9±1.3)分与(5.5±1.2)分, t=16.39, P<0.001]、晨僵时间[(12±6)min与(38±21)min, t=8.93, P<0.001]、BASDAI[(1.1±0.6)与(4.6±1.3), t=12.41, P<0.001]、ASDAS-CRP[(1.0±0.4)分与(3.7±0.9)分, t=22.01, P<0.001]及ASDAS-ESR[(1.0±0.7)分与(4.0±0.8)分, t=20.10, P<0.00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流分级得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8)分与(3.9±1.1)分, t=12.86, P<0.001)],治疗后双侧骶髂关节均有血流信号的AS患者所占的比例为67%(40/60),低于治疗前87% (52/6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51)。频谱多普勒示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17)cm/s与(19±8)cm/s, t=5.42, P<0.001;(1.55±0.69)与(1.00±0.45), t=0.45, P<0.001;(0.81±0.11)与(0.55±0.14), t=11.20, P<0.001)],舒张末期的流速(EDV)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6.7±2.5)cm/s与(6.3±1.9)cm/s, t=0.80, P=0.428]。基线多普勒超声参数与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显示PI及RI与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呈负相关( r=-0.49, P=0.005; r=-0.51, P<0.001),血流分级与BASDAI呈正相关( r=0.46, P=0.028),PSV、EDV与BASDAI无明显相关性( r=-0.12, P=0.176; r=0.03, P=0.756)。基线多普勒超声参数与ASDAS-CRP均有相关性( r=-0.45, P=0.012; r=0.29, P=0.048; r=-0.52, P=0.035; r=-0.76, P<0.001; r=0.61, P<0.001)。EDV与ASDAS-ESR无明显相关性( r=0.30, P=0.110),余超声多普勒参数与ASDAS-ESR均有相关性( r=-0.36, P<0.001; r=-0.54, P<0.001; r=-0.61, P=0.021; r=0.41, P=0.028)。以基线RI值为变量绘制受试验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ASDAS-CRP值确定治疗12周后AS有无活动性的诊断阈值为0.49,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其中灵敏度88.1%、特异度61.1%、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86.1%。 结论:基线多普勒超声与临床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基线RI值对rhTNFR:Fc治疗后炎症活动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结核病的因果关系: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和银屑病]与结核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3种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结核病之间因果关联。其中,以IVW为主要分析方法,其他2种方法作为进一步的验证,同时进行了水平多效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留一法检验等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结果:IVW结果显示,RA和SLE与结核病存在正向的因果关系( ORRA=1.08,95% CIRA:1.01~1.14, PRA=0.023; ORSLE=1.06,95% CISLE:1.02~1.20, PSLE=0.002)。WME结果支持RA与结核病之间的因果关联( ORRA=1.12,95% CIRA:1.04~1.21, PRA=0.002; ORSLE=1.05,95% CISLE: 0.99~1.10, PSLE=0.096)。而MR-Egger回归法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RA=0.062, PSLE=0.205)。其他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未发现与结核病存在因果关联(均 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结果均不存在多效性和异质性,留一法也提示所得结果稳健。 结论:RA和SLE与结核病发生存在正向因果关系,RA和SLE患者结核病发生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熏蒸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控制及功能状态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疼痛控制及功能状态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和熏蒸组各56例,运动组实施运动康复干预,熏蒸组实施中药熏蒸联合运动康复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活动情况(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控制情况(Prince-Henry评分)、功能状态康复情况〔国际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生存质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QOL-AS)〕。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枕墙距、晨僵时间、Pince-Henry评分等级、BASFI、BASDA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熏蒸组显著低于运动组( P<0.05);两组胸廓扩张度、SQOL-A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熏蒸组显著高于运动组( 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运动康复干预AS患者可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状态康复,缓解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规划联合计算机导航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复合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 男性,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20年,双侧髋关节强直、脊柱侧后凸10年”于2021年4月20日入院。患者13岁确诊强直性脊柱炎,10年前进展至以双侧髋关节屈曲位强直和脊柱侧后凸融合为特征的“剃刀背”畸形,并丧失竖直站立外观和双髋关节活动能力,行走能力严重受限,无法平视和仰卧。腰椎及双侧髋关节活动度丧失,双侧膝关节活动度0°~130°,双侧踝关节背伸20°,跖屈45°,行走时主要为双足跖跗关节和双踝关节屈伸活动。影像学检查:脊柱全长正、侧位片可见典型竹节样改变。冠状位、矢状位严重失平衡,顶椎位于L 1~2椎间盘,上端椎位于T 10,下端椎位于L 4。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破坏(4级),骨盆极度后倾,双侧髋关节融合于屈曲45°,右侧外旋25°,左侧内旋30°(图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8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6%,血红蛋白161 g/L,C反应蛋白12.2 mg/L,红细胞沉降率2 mm/1 h,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终末期),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并骨性融合,双侧髋关节破坏并骨性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