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全系膜切除理念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周围神经侵犯被认为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胰腺系膜和胰腺全系膜切除概念的提出,很好地定义了胰头癌手术的切除范围,能提高R0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该理念着重于术后最易导致肿瘤残留和局部复发部位的处理。尽管胰腺系膜的概念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方法、范围以及效果等存在争议,但作为一种新的手术理念和方法,胰腺全系膜切除值得推荐,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针对于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已成为标准术式,根据是否保留脾动静脉分为保留脾血管的Kimura法和不保留脾血管的Warshaw法。本视频采用Kimura法,常规五孔法布局,腹腔镜探查腹腔后,打开胃结肠韧带,悬吊胃完整显露胰腺,超声定位肿块位置,充分游离胰腺后方的Toldt's筋膜间隙,保护脾静脉,结扎或凝闭血管分支,分离胰腺上缘,游离脾动脉,沟通胰后隧道,胰颈预切线处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继续向胰尾充分游离,保护脾动静脉,至脾门处移走标本。创面留置引流管,术后实施加速康复,未出现出血及胰瘘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切缘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本研究拟使用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三维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切缘状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8例人OSCC组织样本,所有样本经3%Lugol's iodine染色12 h后行Micro-CT扫描(层厚为50 μm).随后将经Lugol's iodine染色后的样品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切片(厚度为4 μm),制作数字化病理切片.分别测量影像图像和病理图像的黏膜切缘(mucosal margin,MM)和深部切缘(deep margin,DM).结果: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清晰区分肿瘤边界,且Micro-CT成像相较于二维病理切片,可以更准确地测量MM和DM,发现阳性切缘及临界切缘.结论: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全面评估OSCC切缘,提供更全面、更清晰的肿瘤边缘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和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病例配对法分为梭柱型组和圆柱型组,每组患者各40例。梭柱型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圆柱型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和美观效果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切缘评价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染色面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缘情况、乳房顺应性差值、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柱型组患者乳房凹陷程度和瘢痕评分低于梭柱型组,对称性高于梭柱型组(P<0.05);圆柱型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评分低于梭柱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梭柱型组(P<0.05);圆柱型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梭柱型组(P<0.05);圆柱型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梭柱型组(Log-Rank χ2=4.682, P=0.034)。结论: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后行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小,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乳房美观度高,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吻合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吻合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的135例远端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残胃空肠吻合口重建时应用吻合器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6例,圆型吻合器)和B组(n=69例,直线切割闭合器)。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距上切缘距离、病灶距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短于A组(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术后6个月时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P<0.05),其他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应用圆型吻合器与直线切割闭合器均可行,但与圆型吻合器相比,直线切割闭合器可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进流质饮食时间,降低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率,改善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膜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瘤控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膜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SPERP)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瘤控效果,探讨影响RA-SPERP瘤控效果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RA-SPERP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共94例,患者中位年龄及PSA中位数分别为70岁和49.8 ng/ml,所有患者均为高危前列腺癌(PSA>20 ng/ml或GS>7或cT2c;任何PSA,任何GS,cT3~4或cN+)。建立腹膜外通道后,安置Lagiport套件,连接da Vinci Si系统后进行前入路腹膜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根治病理的切缘阳性率和术后6周PSA是否达到根治水平作为RA-SPERP的瘤控效果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瘤控效果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A-SPERP,无中转腹腔镜或开放手术。病理报告提示切缘阳性11例(11.70%),术后6周复诊检查PSA未达根治标准(PSA≥0.2 ng/ml)共14例(14.89%)。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切缘阳性事件与术前较高的T分期有关,其OR=2.450;术后6周PSA未达根治标准事件,则与初诊PSA、前列腺穿刺的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术前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且各自变量的OR值均>1,由此建立预测术后PSA无法下降到根治水平的列线图。结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RA-SPERP安全可行,手术的瘤控效果可靠。术前细致评估个体的肿瘤部位与肿瘤负荷是降低切缘阳性率及避免术后PSA无法降至根治水平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亚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2009年2月至2023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乳腺叶状肿瘤(PT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组,采用χ2检验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3组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病生存(DFS)、总生存(OS)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TB患者LRFS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46例PTB患者中,良性60例(41.1%)、交界性51例(34.9%),恶性35例(24%)。平均年龄为(42.0±12.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7个月。良性和交界性PTB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均低于恶性PTB组(P=0.005)。超声内部回声、核分裂象、切缘状态不明确的比例在良性、交界性PTB组与恶性PT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边界、手术方式、二次手术在3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的CNB病理结果、病理最大径、纤维腺瘤手术史、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PTB组的5年DFS率显著高于恶性PTB组(P=0.009),良性和交界性PTB的OS率显著高于恶性PTB(P<0.001)。对于PTB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切缘状态不明确(HR=3.32,95%CI:1.045~10.545,P=0.042)是影响乳腺叶状肿瘤L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B患者总体预后较好,良性、交界性与恶性PTB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明确的病理切缘阴性对于提高LRFS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保留左结肠动脉,保证近端乙状结肠血供;2.保护神经及输尿管;3.保证肿瘤远端切缘;4.吻合口加固降低吻合口漏;5.术中避免损伤阴道壁及膀胱;6.术中合理使用超声刀、电刀等能量器械最大可能减少对神经的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三级淋巴结构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gastric carcinoma,LELGC)中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LELGC的114例手术标本资料;然后手术标本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复核、TLS成熟度和密度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CD3、CD4、CD8、CD20、CD21、PD-L1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rer和COX回归分析TL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LS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内,集中在肿瘤侵袭性边缘区域;具有mTLS的肿瘤组织内以T淋巴细胞分布为优势,具有非mTLS的肿瘤组织内以B淋巴细胞分布为优势。mTLS组肿瘤平均直径(t=2.727,P=0.007)、脉管及神经侵犯阳性率(χ2=4.672,P=0.031)、淋巴结转移率(χ2=8.920,P=0.003)、临床分期Ⅲ/Ⅳ期发生率(χ2=15.360,P<0.001)均显著低于非mTLS组。TLS高密度组病理T分期(浸润深度)T3/T4发生率为80.0%(44/55),显著高于TLS低密度组的53.3%(35/5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21,P=0.01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HR=1.177,P=0.011)、淋巴结(HR=11.873,P=0.016)、脉管神经侵犯(HR=4.430,P=0.007)、病理T分期(浸润深度,HR=13.706,P=0.011)、临床分期(HR=6.387,P<0.001)、TLS成熟度(HR=0.225,P=0.001)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浸润深度,HR=9.765,P=0.028)、临床分期(HR=3.523,P=0.014)和TLS成熟度(HR=0.228,P=0.001)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Kaplan-Meirer生存分析显示,mTLS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2.0±4.7)个月,显著高于非mTLS组的(33.7±5.5)个月,mTLS对总生存期有积极影响(χ2=14.063,P<0.001);TLS高密度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5.4±5.0)个月,显著高于TLS低密度组的(51.8±6.5)个月,TLS高密度对总生存期有积极影响(χ2=5.482,P=0.019)。结论:LELGC中TLS主要分布在肿瘤侵袭性边缘区域;具有mTLS的肿瘤组织以T淋巴细胞分布为优势,而具有非mTLS的肿瘤组织以B淋巴细胞分布为优势;LELGC中mTLS和高密度TLS可能会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为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预测指标和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重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瓣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皮瓣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瓣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肌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