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glioblastoma、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etabolize、radio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以"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放化疗、靶向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知网数据库2005-01-01-2023-12-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GBM中TAMs的来源与极化;(2)TAMs对GBM细胞的影响;(3)GBM微环境代谢对TAMs的影响;(4)TAMs作为GBM治疗的靶点及其对放化疗的影响.排除标准:(1)内容重复的文献;(2)研究资料不完善的文献;(3)与本文关联性较小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58篇.结果 TAMs分为2种不同的极化表型,既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M1/M2极化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TAMs在GBM组织中大量存在,其中M2型TAMs占比较高.TAMs与GBM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TAMs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维持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并导致治疗抗性,与GBM的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亦可改变微环境,影响TAMs的表型极化.TAMs是GBM 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结论 在GBM中,TAMs能促进GBM的增殖、侵袭、血管形成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发挥促肿瘤作用.放疗或放化疗联合TAMs靶向治疗能使GBM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靶向TAMs的治疗策略在未来将使更多的GBM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在甲状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癌(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TC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但对于碘难治型、有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低的甲状腺癌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TC的整体免疫水平较高,但随着肿瘤的进展,促肿瘤细胞比例和丰度明显上升,而抗肿瘤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或者功能改变.因此,TC免疫治疗表现出相当大的治疗潜力.本文作者就免疫微环境中多种免疫细胞对TC的作用展开综述,旨在助力TC免疫治疗潜在靶点的发掘,为TC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观点和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泌体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往往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减弱或消失.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维持治疗手段,通过不同的机制与其他治疗方法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慢疾病进展速度.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着多种遗传物质,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细胞通信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及其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通过释放非编码RNA、蛋白质等遗传物质影响血管生成及其他肿瘤相关过程.利用外泌体靶向特定蛋白或作为包裹治疗剂的外源性载体,已经成为卵巢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策略.综述外泌体对卵巢癌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以及其作为抗血管生成剂的作用潜力,以期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基化检测用于卵巢癌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癌症,目前缺少有效的早诊早筛工具.甲基化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有关键作用,目前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分析基于液体活检方案的细胞游离DNA甲基化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总体准确度达到85%的中位水平,优于糖类抗原125(CA125)等传统蛋白分子标志物.卵巢癌组织甲基化检测结果与患者生存结局及药物敏感性也密切相关.卵巢癌甲基化检测方式方法的改进发展有望为卵巢癌诊疗分子方案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和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胞焦亡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结直肠癌(CRC)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寻找低毒、高效的防治方案仍是CRC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临床防治CRC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手势,包括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等.近年来,随着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多数学者发现,CRC发病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其中,细胞焦亡是一种机体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式,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可参与CRC的调控过程.此外,在中医药领域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与细胞焦亡影响CRC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通过文献筛选和相关报道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能通过靶向干预细胞焦亡在CR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期在中医药防治CRC领域提供理论和诊疗思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突变体p53的翻译后修饰与"功能获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p53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超过50%的人类肿瘤存在以错义突变为主的p53基因变异,导致肿瘤细胞中突变体p53蛋白的产生和积累.除了丧失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显性负效应抑制野生型p53的转录活性和肿瘤抑制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变体p53的"功能获得(gain-of-function)"是其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途径.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3分子功能的关键方式,对野生型p53及不同类型突变体p53的调控表现出普遍性和特异性的双重特征,是靶向突变体p53进而逆转肿瘤的新兴潜在靶点.本文以突变体p53的翻译后修饰为切入点,对突变体p53通过"功能获得"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翻译后修饰对突变体p53的调控机制,以及靶向突变体p53及其翻译后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突变体p53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旨在系统概括翻译后修饰对突变体p53"功能获得"的调控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开发基于靶向突变体p53翻译后修饰的肿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潜能性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性粒细胞是人类血液中最丰富的髓系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具有短暂生命周期、终末分化和非增殖性等特性,其对肿瘤进展相关的意义需要深入了解.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异质性和多潜能性特征.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潜能性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肿瘤细胞的互作,为靶向中性粒细胞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一个潜在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5年征订启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肿瘤预防与治疗》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N51-1703/R,ISSN1674-0904,大16开,月刊,每月25日出版.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开设栏目有专家述评、国际交流、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与技术交流、肿瘤流行病学、综述与讲座、短篇与个案报道等.所征稿件内容:肿瘤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肿瘤病理、临床研究、临床诊治经验、病例报告、国外研究动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HNSCC)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现状,为优化综合治疗方案、改善LA-HNSC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新辅助联合治疗、生物标志物、毒副反应"为中文关键词,以"head and neck neoplasm、squamous cell carcinoma、neoadjuvant therapy、Immunotherapy、neoadjuvant combination therapy、biomarkers、toxic and side effect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10年10月-2023年8月发表的关于LA-HNSCC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1)LA-HNSCC;(2)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排除标准:(1)会议性、评论类等文献;(2)鼻咽癌相关的文献.共纳入47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42篇.结果 基于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有利于LA-HNSCC患者实现病理缓解,3个周期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37.0%~100%,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40%~100%.实现病理缓解的HNSCC患者较非病理缓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和HPV相关HNSCC作用更为明显,PD-L1高表达者客观缓解率为68.2%~100%,HPV相关HNSCC患者pCR率和MPR率分别为90%和100%.从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HNSCC的毒副作用来看,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偶见,未见治疗相关死亡病例,整体可控.结论 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LA-HNSCC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客观反应率,且对PD-L1高表达及HPV相关HNSCC作用更为明显.然而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对LA-HNSCC 长期生存的益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β-榄香烯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恶性肿瘤发病不易被发现,且进展较快,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些从本草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功效的天然产物,近年来被国内外研究者重点关注.榄香烯作为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是中草药姜科植物温莪术提取和分离出来的.现综合大量文献发现,β-榄香烯在肿瘤细胞诱导凋亡方面、侵袭和转移的抑制方面、免疫调节方面、逆转肿瘤耐药等多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递送系统有助于β-榄香烯,使β-榄香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