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生双模态肿瘤靶向纳米气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制备仿生靶向纳米气泡IR780-红细胞膜@纳米气泡(IR780-RBCM@NBs),探讨其超声增强显影、逃避免疫监视和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从小鼠血液中提取 RBCM,通过改良薄膜水化法制备 IR780-RBCM@NBs,检测纳米气泡理化特性.使用体外自制装备检测纳米气泡超声增强显影能力,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气泡保留RBCM表面CD47的特性,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纳米气泡情况及后者对不同肿瘤细胞的靶向探查能力.结果 新制备的IR780-RBCM@NBs混悬液外观为乳液状,粒径约为(522.4±58.6)nm,分散性良好,显微镜下呈大小均一的球形,在纳米气泡上可以探测到 IR-780,纳米气泡具有近红外荧光成像和超声增强显影的能力.在纳米气泡表面可探测到RBCM特异蛋白CD47,该纳米气泡具有优异的逃避免疫吞噬功能和高效靶向不同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 新制备的仿生靶向纳米气泡IR780-RBCM@NBs性能良好,能逃避免疫吞噬并高效靶向探查肿瘤,为肿瘤的分子靶向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制备近红外光响应性仿生纳米探针及在乳腺癌光热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光热疗法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利用光热剂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实现肿瘤的无创消融.光热疗法与纳米技术的兴起为乳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视角.目的:制备一种乳腺癌细胞膜修饰的新型近红外仿生纳米探针,探究其体外近红外荧光/超声显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同源肿瘤细胞的靶向能力和光热治疗效果.方法:以具有A-D-A结构的有机小分子ITIC-4CI作为光热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纳米载体、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细胞膜为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剂,并核心负载全氟己烷,采用双步乳化法与超声法制备新型近红外仿生纳米探针(4T1m/ITIC-4CI/PFH),对纳米探针进行基本表征,并验证其对同源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探究纳米探针的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观察激光照射下纳米探针的近红外荧光/超声成像效果;采用CCK-8法和钙黄绿素/碘化丙啶染色法评估纳米探针的光热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①制备的纳米探针4T1m/ITIC-4CI/PFH尺寸均一、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92.7±2.3)nm,与乳腺癌4T1细胞膜具有相似的蛋白图谱;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证实,该纳米探针可靶向同源乳腺癌4T1细胞;②纳米探针4T1m/ITIC-4CI/PFH具有红移吸收光谱和延伸到近红外Ⅱ区的尾部发射,在激光辐照下可发出明亮的近红外Ⅱ区荧光信号;③经激光照射,纳米探针4T1m/ITIC-4CI/PFH可相变为微气泡,增强超声显像;CCK-8和钙黄绿色/碘化丙啶染色结果显示,纳米探针4T1m/ITIC-4CI/PFH对乳腺癌4T1细胞具有明显的光热杀伤效果;④结果表明,纳米探针4T1m/ITIC-4CI/PFH具有靶向同源肿瘤的能力,并可增强近红外Ⅱ区波段荧光/超声显像和光热疗法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超声微泡联合靶向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微泡因其外膜生物可降解性、低毒副作用、靶向修饰性和可包载治疗性药物等特性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功能和分子超声成像技术的深入发展及靶向治疗的广泛研究,超声介导的微泡联合靶向递送系统在肿瘤的精准治疗中极具前景.本文就超声微泡联合靶向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微泡复合物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微泡复合物,并研究其在超声辐照下的理化表征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碳二亚胺法将cRGD肽和叶酸配体连接到肝素上,阿霉素与肝素通过酸敏腙键连接,制备得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再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与微泡结合成复合物,检测超声辐照前后复合物的粒径变化 、 形态改变及不同pH介质中的释药特性.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载药量约18.9%(DOX).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DLS)及透射电镜(TEM)检测发现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粒径分布不均一,出现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粒径较多位于(159.7±24.5)nm处,小部分位于(1089.0±174.9)nm处.复合物经超声作用后粒径分布趋于均匀[平均直径(155.9±29.8)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0.22],Zeta电位为-(20.6±3.4)mV.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微泡复合物具有良好的pH响应释放特性,在酸性介质(pH=5.0)释放效率要显著高于生理pH环境下(pH=7.4).结论 成功构建一种能在酸性环境下高效释药的双配体pH敏感阿霉素前药-微泡复合物,超声辐照可使复合物分散均匀 、 粒径减小,有助于药物进入肿瘤组织并在肿瘤酸性环境中释放,提高其体内抗肿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H响应型纳米探针用于超声/光声成像引导下的乳腺癌光热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负载聚多巴胺(PDA)的pH响应诊疗一体化碳酸钙(CaCO3)纳米探针的体外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效果及光热治疗疗效。方法:通过一锅气相扩散法及两步法制备聚乙二醇(PEG)修饰的搭载PDA的CaCO3纳米探针(CaCO3-PDA-PEG),观察其宏观及微观形貌、粒径、红外光谱、稳定性等表征;监测该纳米探针体外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效果和pH响应超声造影显像能力,评估纳米探针的光热转换性能和细胞毒性并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肿瘤细胞靶向能力;最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活死细胞染色评估纳米探针的体外光热杀瘤效率。结果:成功制备CaCO3-PDA-PEG纳米探针,呈球形,大小均一,平均粒径约为258 nm,表面电位约为-21 mV;该纳米探针可明显增强光声显像效果,光声信号随纳米探针浓度升高而增强;在肿瘤酸性微环境中,CaCO3-PDA-PEG遇H+可产生二氧化碳气泡进而增强超声造影成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纳米探针可被动靶向4T1细胞;CaCO3-PDA-PEG(4 mg/ml)与4T1乳腺癌细胞共同孵育,无激光辐照时,细胞存活率高达92.31%;联合808 nm激光辐照后,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光热杀伤效应,细胞存活率下降至26.61%,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大量红色荧光(死细胞)。结论:所制备的CaCO3-PDA-PEG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pH响应能力,可显著增强体外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效果和光热治疗疗效,为进一步开发可视化肿瘤精准光热治疗方式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