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减压对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时间减压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1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47例,术后30 min首次减压;B组47例,术后1 h首次减压;C组45例,术后2 h首次减压.比较各组术后即刻、30 min、1 h、2 h、4 h术侧肢体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手掌周径肿胀率及术后穿刺处出血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各组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手掌周径肿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min、1 h、2 h、4 h的肢体疼痛评分低于B组与C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与C组(P<0.05);A组在术后1h、2h、4h的手掌肿胀率低于B组与C组(P<0.05);各组术后穿刺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采用术后30 min首次减压安全有效,且可显著缓解疼痛、肿胀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rhIL-1 Ra)对碘乙酸钠(sodium iodoacetate,MIA)诱导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根据热痛阈值均衡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和造模组(55只),造模3d后,依据左后肢膝关节肿胀率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溶剂对照模型组(安慰剂)及原料药低(9 mg/kg rhIL-1Ra)、高(18 mg/kg rhIL-1Ra)剂量组,每组12只,均经颈部皮下注射给药,1mL/kg,1次/d,连续14d.分别于造模前后3 d及首次给药后2、4、7、14d,测量左后肢膝关节同一处的直径,计算肿胀度、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取左后肢膝关节标本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后,番红O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 造模3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率均约达30%;与溶剂对照模型组比较,原料药低剂量组肿胀度和肿胀率在给药后2、4 d(1.52±0.38、1.26±0.43)时均降低(t分别为1.924、1.945,P均<0.05),而原料药高剂量组在给药后2、4、7 d(1.51±0.37、1.15±0.24、1.14±0.39)时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2.976、2.874、2.902,P均<0.01).与溶剂对照模型组比较,原料药低、高剂量组(8.33±1.86、8.17±2.79)大鼠关节软骨病变程度相似,病理评分统计结果显示有轻微降低(t=1.814,P均>0.05),造模成功.结论 给药14 d,高剂量rhIL-1Ra能显著减轻MIA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但对MIA诱导的慢性骨关节炎的痛觉感受无明显影响,且未见其显著逆转MIA诱导的膝关节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PARγ/PGC-1α通路探讨丹参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 1α(PGC-1α)通路探究丹参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素低剂量组(5 mg·kg-1)、丹参素中剂量组(10 mg·kg-1)、丹参素高剂量组(20 mg·kg-1)、二甲双胍组(140 mg·kg-1)、丹参素高剂量+GW9662 组(20 mg·kg-1 丹参素+1 mg·kg-1 GW9662),每组 12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DCM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组按照上述设定剂量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6 周.采用动物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值;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包括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JC-1 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LVFS、LVEF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明显受损,心肌线粒体肿胀;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降低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R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素各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LVFS、LVEF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损伤减轻,心肌线粒体结构损伤有所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降低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R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丹参素高剂量组比较,丹参素高剂量+GW9662 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LVFS、LVEF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线粒体结构损伤加重,心肌线粒体肿胀;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降低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 ATP 含量明显降低(P<0.05),ROS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丹参素改善DCM大鼠线粒体功能可能与激活PPARγ/PGC-1α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视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分层获取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评估视盘和黄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血管形态及血流灌注情况,为视神经疾病的描述和量化、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近年来,OCTA在神经眼科的疾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CTA可辅助诊断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特发性颅内高压所致的视盘水肿等疾病,并在一定程度评估患眼视功能。OCTA对视盘及黄斑区的血管形态和定量分析对于各种病因所致视盘肿胀和不同类型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能具有鉴别价值,并有利于进一步探讨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了OCTA在视神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及局限性。目前,OCTA在神经眼科中尚未进入有意义的临床应用阶段,但今后会有更多有意义的研究和发现,OCTA在神经眼科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层螺旋CT观察COVID-19患者肾上腺的形态学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多层螺旋CT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肾上腺的大小、密度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COVID-19患者(简称新冠组)和70例正常对照组的肾上腺CT平扫图像。新冠组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重型两组。测量对照组(单时相)和新冠组(多时相)的肾上腺厚度和CT值,并计算肾上腺/竖脊肌CT密度比值。结果:双侧肾上腺的体部、内外侧支厚度在新冠组入院、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冠组大于对照组;肾上腺/竖脊肌CT值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侧肾上腺内侧支最大厚度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81)。新冠组患者双侧肾上腺体部、内外侧支厚度和肾上腺/竖脊肌CT值比在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OVID-19患者双侧肾上腺轻微肿胀,体部、内外侧支厚度略大于正常肾上腺,密度无异常,在病程中无明显动态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对踝部骨折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将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护理中,探讨对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张力性水泡发生率及术前等待时间。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干预1 d、干预3 d的踝关节肿胀程度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2.85±0.67)分、(1.48±0.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0.85)分、(2.5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张力性水泡发生率0及术前等待时间(3.18±0.38)d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9%(4/31),(4.32±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应用于踝部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踝关节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张力性水泡发生率,加快患者手术治疗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orham-Stou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Gorham-Stout综合征(Gorham-Stout syndrome,GSS)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儿童和青年人中最常见,其特征是大块骨溶解为特征的类肿瘤样损害。患者常表现为多发骨溶解、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的引起病理性骨折。因该病发病率低,报道以病例报告为主,目前尚无明确的诊疗标准,对临床医生的参考价值有限。现针对Gorham-Stout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68例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单双编号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芪仙通络方熏蒸。2组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障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RP、SOD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 P=0.040)。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44、2.37、2.72、3.89, P<0.05或 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6.56, P<0.01);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7、2.78,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0.69±0.27)μg/L比(0.85±0.36)μg/L, t=2.07]、NSE[(8.36±3.69)μg/L比(11.34±4.93)μg/L, t=2.82]、ET[(53.16±12.12)ng/L比(61.25±11.31)ng/L, t=2.85]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NO[(82.26±14.53)μmol/L比(70.16±12.27)μmol/L, t=3.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t=2.74, P<0.01),SOD活力高于对照组( t=2.49, P<0.05)。 结论: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改善年轻美容就医者面部轮廓,获得满意外观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收治面部轮廓欠佳年轻美容就医者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18~35岁,平均28岁。用肿胀法抽吸自体脂肪,经过清洗、提纯后将超量10% ~ 30%脂肪颗粒注入面部轮廓欠佳的部位。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面部轮廓得到较好的改善,术后无面部不对称、局部皮肤凹凸不平、皮肤感染坏死、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其中8例经过1次填充,2例经过2次填充。随访6~24个月,术后效果较好,患者、整形医师、第三方医师评估改善程度优良率均>80%。结论:用自体脂肪改善年轻美容就医者的面部轮廓,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高尔基体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高尔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2月龄,体重160 ~ 185 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5):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电针+内毒素组(EA+LPS组)和假电针+内毒素组(SEA+LPS组)。采用静脉注射LPS 5 mg/kg的方法建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前1~4 d和模型制备过程中EA+LPS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进行电针,30 min/次,1次/d。SEA+LPS组将针灸针插入穴位表面,无电流刺激,其他参数同EA+LPS组。建模后6 h时取腹主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浓度。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观察高尔基体形态改变,WST-1法测定SOD活性,TBA法测定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蛋白84(Golgin-84)、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GOLPH3)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血清IL-6和TNF-α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M130、Golgin-84及其mRNA表达下调,GOLPH3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高尔基体肿胀、空泡化。与LPS组比较,EA+LPS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GM130、Golgin-84及其mRNA表达上调,GOLPH3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高尔基体肿胀及空泡化减轻,SEA+LP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高尔基体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