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胃癌干细胞(GCS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GCSC表面标志物极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常用及最新的GCSC标志物,其中CD44+GCSC是最早发现具有启动肿瘤生长、维持肿瘤自我更新能力的独特亚群,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标志物之一.重复含G蛋白偶联受体5同样具有明确的细胞干性,但其作为GCSC标志物不是特异的,而CD133+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干性,还需进一步探索其机制.SOX2、醛脱氢酶及其同工酶、NME/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2具有干细胞潜能,为GCSC表面标志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胃癌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胃癌细胞PD-L1表达的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胃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GCMSC)促进胃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具体特征,为进一步研究GCMSC促进肿瘤细胞PD-L1表达机制及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贴壁法从胃癌组织中分离出GCMSC,流式细胞仪分析GCMSC表面标志物,采用成脂和成骨分化实验评价GCMSC的多向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选PD-L1阴性和PD-L1阳性胃癌细胞.收集GCMSC条件培养基(GCMSC-CM)处理胃癌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PD-L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癌患者血清游离PD-L1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成功分离鉴定GCMSC,结果发现GCMSC-CM处理24、48和72 h后,SGC-7901细胞的PD-L1表达均上调(P<0.05),GCMSC-CM处理MGC-803细胞 24、48和72 h后,MGC-803细胞PD-L1表达也上调(P<0.05).然而,去除GCMSC-CM后48 h,SGC-7901和MGC-803的PD-L1表达又逐渐恢复.当IL-6或IL-8在GCMSC-CM中被阻断时,与GCMSC-CM组比较,这种促进作用被逆转,尤其是IL-8的作用更明显(P<0.05).胃癌患者血清游离PD-L1与IL-8呈正相关(r =0.347,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GCMSC-CM再次处理后,PD-L1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能够再次升高(P<0.05),而PD-L1阴性的胃癌细胞PD-L1的表达仍然不升高(P>0.05).结论 GCMSC-CM促进胃癌细胞中PD-L1表达,并依赖GCMSC-CM的持续作用.胃癌细胞具有异质性,其PD-L1表达对GCMSC具有不同的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胃癌干细胞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癌干细胞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治疗耐药性的进程.随着识别、分离和验证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初步阐明了胃癌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和相关信号通路,这可能为基于根除胃癌干细胞为目标的胃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胃癌干细胞的来源及分离、鉴定特性,针对胃癌干细胞表面标记、自我更新相关信号通路及端粒酶活性的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补肾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转移及CD44+EpCAM+干细胞比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益气补肾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转移能力及CD44+EpCAM+干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低、中、高不同浓度益气补肾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干预人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MTT法检测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检测胃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5-氟尿嘧啶(5-Fu)共培养富集胃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后CD44+EpCAM+干细胞比例.结果 干预48,72 h后,益气补肾方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时期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益气补肾方各组透膜细胞数显著降低,迁移能力受明显抑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终浓度为20μg·mL-1的5-Fu共培养24 h后,胃癌干细胞比例显著提升,益气补肾方干预后各组细胞中CD44+EpCAM+干细胞比例均下调,中、高浓度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补肾方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并呈时间、剂量相关性,其抗转移作用可能与下调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EpCAM表达,降低CD44+EpCAM+干细胞比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叶黄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胃癌干细胞增殖与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叶黄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但其对胃癌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叶黄素对胃癌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获得胃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24.用0,20,40,80,160 mmol/L叶黄素分别处理人胃癌干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将人胃癌干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80 mmol/L叶黄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叶黄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分别干预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和Akt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获得的胃癌干细胞表达CD44和CD24;②80和160 mmol /L叶黄素作用48 h对人胃癌干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作用浓度和时间(P < 0.05),叶黄素作用48 h的IC50为91.58 mmol/L,选取80 mmol/L叶黄素作用48 h进行后续实验;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细胞增殖活力高于其他3组,叶黄素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叶黄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叶黄素组PI3K和Akt mRNA的表达低于其他3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PI3K和Akt mRNA的表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⑥叶黄素组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提示,叶黄素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干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组方黄芩汤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黄芩汤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及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优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模型,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FU、黄岑汤和5-FU+黄芪汤干预,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胃癌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CD44、EpCAM、CD90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利用胃癌细胞裸鼠荷瘤模型,观察黄岑汤协同5-FU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细胞增殖曲线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单时间点多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 优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呈球形生长,细胞活性染色显示良好的活性状态;MTT结果显示,黄岑汤组(0.44±0.04)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从第4天起与对照组(0.59±0.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550,P<0.01);黄岑汤联合5-FU组(0.36±0.04)加强5-FU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从第3天起与对照组(0.50±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670,P<0.01),与5-FU组(0.42±0.0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670,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黄岑汤联合5-FU可抑制胃癌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CD44、EpCAM、CD90表达(P<0.01);移植瘤生长抑制实验发现黄芪汤组对荷瘤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瘤体积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岑汤联合5-FU组与5-FU组相比对移植瘤抑制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汤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能协同5-FU产生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微泡沉默S100A4基因对胃癌干细胞干性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S100A4是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家族的一员,可以与相应的靶蛋白结合,进而对肿瘤细胞、多能干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研究表明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能增强基因转染效率.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沉默S100A4基因对胃癌干细胞干性、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分离肿瘤干细胞球,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EpCAM+CD44+表达.构建靶向S100A4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超声微泡介导转染至EpCAM+CD44+胃癌干细胞.转染后48 h,Western blot检测S100A4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胃癌干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胃癌干细胞富集培养后表达EpCAM+CD4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富集培养前(P<0.05).超声微泡转染S100A4-shRNA质粒48 h后S100A4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1).转染后48 h,胃癌干细胞的增殖速度、克隆形成能力、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结果表明,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沉默S100A4基因可通过调控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抑制胃癌干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D90过表达影响胃癌细胞AGS的干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9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列第二,其死亡率排在所有肿瘤的第三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筛查和鉴定胃癌的早期检测标志物、寻找胃癌治疗的分子靶点,对于降低胃癌致死率至关重要.CD90 (THY1)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以及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CD90异常表达与干细胞特性有关,促进肿瘤的起始与转移.但CD90与胃癌细胞干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发现,CD90过表达增加胃癌细胞AGS的侧群细胞(SP细胞)比例,影响其膜表面ABCG2、CD105等干性标记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同时也影响胃癌细胞AGS胞内NANOG、SOX2等干性标记物的mRNA表达水平,mRNA芯片和Western-blot技术揭示CD90过表达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和JNK/ERK1/2信号通路活性,影响胃癌细胞AGS的干性特征.本实验结果为胃癌潜在分子靶点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