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的134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5.1∶1;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2.1岁。主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3年总体生存率,次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随访方式主要以门诊、电话等方式开展。随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CT检查以及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评估疾病情况,随访期至2020年1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逐步法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 OR=4.341,95% CI:2.498~7.545, P=0.000)、肿瘤大体类型( OR=3.626,95% CI:1.425~9.228, P=0.007)及脉管内癌栓( OR=2.888,95% CI: 1.106~7.544, P=0.030)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Ⅱ/Ⅲ型AEG患者均易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2、3、4、7、11组淋巴结为主。Ⅲ型AEG患者易出现第5、6组淋巴结转移,而其在Ⅱ型AEG中转移率低。与Ⅲ型AEG相比,Ⅱ型AEG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10和111组淋巴结为主,转移率分别为7.1%和3.0%。3年随访发现无淋巴结转移(82.1%比46.1%, P=0.046)和接受辅助化疗(60.6%比39.4%, P=0.007)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和脉管内癌栓是影响AEG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AEG患者远期预后差,但是辅助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 Z=-4.05, χ2 =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7,-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 P>0.05)。 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模式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患者基线特征、治疗方案对pCR率的影响、复发模式、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504例局部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及手术,其中452例(89.7%)接受了R 0切除,44例(9.7%)经新辅助治疗及手术后pCR。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pCR率最高,为32.1%(9/28), pCR组的无疾病生存率(χ 2=17.322, P=0.001)和总体生存率(χ 2=7.848, P=0.005)均明显高于非pC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Lauren分型、ypT、ypN及是否pCR。复发转移主要部位为腹膜。 结论:新辅助治疗后pCR不仅可用于判断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时可以作为远期复发及生存的判定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在Siewer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近端胃切除术的45例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组(双通道组,15例)和食管残胃吻合术组(单通道组,30例)。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简要步骤:行空肠-食管残端端侧吻合(第一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行残胃大弯侧与空肠侧侧吻合(第二吻合口),关闭残胃断端;行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侧侧吻合(第三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 结果:相比单通道组,双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短,胃管引流液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单通道组比较,双通道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反酸、烧心、反流性食管炎以及餐后胀痛感)的概率较低,单次进食量增加,营养学指标较高(体质量增加量、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是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术式,具有减轻术后消化系统症状,增加患者单次进食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Siewert type II...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近端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虽然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食管胃结合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和贲门癌等近端胃腺癌的发病率却有明显上升 [1]。研究发现近端胃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等诸多方面与远端胃癌存在差异 [2],但是尚缺乏诊断近端胃癌的明确共识,本文梳理了近端胃癌的定义、诊断及多学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与中远端胃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高居第二位,初诊胃癌患者分期晚,单纯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低且术后复发率高,整体预后较差,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治疗方式在胃癌中逐渐体现出重要价值。近年来,虽然中远端胃癌患者仍然是主要患病人群,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发病数量逐渐上升,其预后相对中远端胃癌差。已有大型Ⅲ期研究证实了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降期率及局部控制率。但是中远端胃癌仍缺乏Ⅲ期研究证据,尚需更多临床研究来探索同步放化疗的价值。本文将分别对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和中远端胃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研究现况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K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及技术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外科治疗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指征也在不断扩展。基于CLASS-01的研究结果,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推荐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术后严重胃酸反流症状,近端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越来越严格。考虑到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众所周知,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步骤,根据日本胃癌协会(JGCA)胃癌治疗指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近端胃切除术联合D 1(第1、2、3a、4sa、4sb、7组淋巴结)或D 1+(D 1淋巴结+第8a、9、11p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笔者就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阐述,并对腹腔镜近端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全腹腔镜Overlap吻合与腹腔镜辅助端侧吻合的短期安全性比较: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后全腹腔镜Overlap吻合与腹腔镜辅助端侧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其中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7月收治89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36例和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14例,共计139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分析。全组男性107例(77.0%),女性32例(23.0%);年龄(62.5±9.3)岁。48例行全腹腔镜Overlap吻合(Overlap吻合组),91例行腹腔镜辅助端侧吻合(端侧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信息、病理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verlap吻合组与端侧吻合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Overlap吻合组与端侧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2±60.1)min比(262.8±70.6)min, t=0.370, P=0.712],但Overlap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100(50,100)ml比100(50,175)ml, Z=2.776, P=0.005]。与端侧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可获得更长的肿瘤距离上切缘[(1.7±1.0)cm比(1.3±0.9)cm, t=2.487, P=0.014],更长的肿瘤距离下切缘[(9.5±2.9)cm比(7.9±3.5)cm, t=2.667, P=0.009]。与端侧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早[1.0(1.0,2.0)d比2.0(1.0,3.0)d, Z=3.117, P=0.002],首次饮水时间更早[(4.7±2.6)d比(6.2±3.0)d, t=2.851, P=0.005],首次进食时间更早[(6.0±2.7)d和(7.1±3.0)d, t=2.170, 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住院费用较高[(113 105.5±37 766.3)元比(97 250.2±27 746.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 t=2.818, P=0.006)。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verlap吻合组与端侧吻合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9%(11/48)和19.8%(18/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 P=0.831);进一步比较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Z=0.406, P=0.685)。 结论:全腹腔镜Overlap吻合和腹腔镜辅助端侧吻合均可用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根治手术,全腹腔镜Overlap吻合可获得更好的上切缘和下切缘,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但端侧吻合费用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