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九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T1表示入室安静后5 min、T2表示麻醉诱导后、T3表示切皮时即刻、T4表示手术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和苏醒时间、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Sp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1时间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T2、T3、T4时间段,观察组MAP分别为(67.25±1.32)mmHg、(67.52±1.32)mmHg、(66.28±1.31)mmHg,HR分别为(115.21±2.32)次/min、(112.21±1.34)次/min、(111.25±1.32)次/min,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176、16.817、30.015、58.797、51.649、2.617,均 P<0.05)。观察组手术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2.32±0.21)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26±0.32)min,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或体动时间(3.21±1.32)min、出室时间(5.52±1.13)min,均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247、4.251、91.851、109.641,均 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01±1.3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2.02±1.32)U/L、碱性磷酸酶(486.32±2.74)U/L、胆红素(0.66±0.02)U/L,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36、6.798、23.741、3.500,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χ 2=9.470, P<0.05)。 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治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误服硝氯酚中毒死亡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男,5岁1个月。以“误服硝氯酚片4 d”于2020年2月3日入院。4 d前患儿误服硝氯酚10片(规格100 mg/片),服药1 h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脐周疼痛,持续2~4 min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治疗3 d后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偶有腹痛,出现精神差,住院期间查肝功提示丙氨酶氨基转移酶64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 025 U/L;肌酸激酶23 34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 159 U/L。因病情重,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0 ℃,脉搏155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59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19 kg,嗜睡状,颜面稍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红润,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55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min。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克氏征均阴性。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8×10 9/L、中性细胞计数8.2×10 9/L、血红蛋白浓度110.0 g/L、血小板计数260×10 9/L;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蛋白53.7 g/L、白蛋白31.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93.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 574.0 U/L,肌酸激酶22 0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7.0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予再次洗胃,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多烯磷脂酰胆碱、肌苷片、葡醛内酯片保肝、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头部亚低温治疗,行血液灌流2次治疗。入院4 h后患儿出现发热伴大汗淋漓,体温最高达39.5 ℃,精神极度萎靡,同时伴有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酸痛。6 h后患儿出现昏迷,昏迷评分7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入院11 h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屈曲、僵直,立即高质量心肺复苏,静推盐酸肾上腺素,同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涌出大量鲜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6 d"于2021年4月2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外伤史、吸烟史。浅表性胃炎病史3~4年;饮酒史3~4年。近2个月饮350~400 g白酒/d(根据患者提供饮用白酒的信息计算196~224 g乙醇/d,甲醇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范围内),停酒后手抖。眼部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01,左眼0.02;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02,左眼0.1;眼压:右眼16.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5 mmHg。双眼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未见异常;瞳孔直径:右眼3.5 mm,左眼3.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血管走行自然,黄斑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未见异常。眼底自发荧光示:双眼黄斑区小片低自发荧光(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略薄,双眼颞下RNFL略增厚(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未见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示: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见图3)。血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查示:红细胞3.60×10 12/L,血红蛋白浓度129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8 g/L;谷丙转氨酶235 U/L,谷草转氨酶295 U/L,r-谷氨酰转肽酶217 U/L,总胆红素33.00 μmol/L,直接胆红素14.80 μmol/L;血钾3.43 mmol/L。免疫常规示:梅毒、HIV、乙肝、丙肝抗体均为阴性。头颅MRI(外院)示:脑实质MRI平扫未见异常,右侧中下鼻甲肥大。诊断:双眼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嘱患者戒酒,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片10 mg/次,每日3次,氯化钾缓释片0.1 mg/次,每日2次,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次,每日3次;双眼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每日4次,溴酚酸钠滴眼液每日2次。患者遵医嘱用药20 d后复查视力,BCVA:右眼0.8,左眼0.9。眼底视盘界清色可,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可见。嘱继续戒酒,改善营养治疗,半年后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迷走神经调控脓毒症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迷走神经作为机体的重要"守护者",其生理功能涉及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的稳态调节。最新研究表明,迷走神经通过炎症反射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与迷走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纤维分别能感知及调控炎症密切相关。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免疫反应失调为核心,且常以先天免疫系统的过度炎症反应为起始。近年来,为了扩展对脓毒症免疫失调的干预策略,研究者在迷走神经调节脓毒症炎症反应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本文重点概述了迷走神经参与炎症反射的机制,以及迷走神经在脓毒症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寻找脓毒症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强反射点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强反射点(HRD)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118例患者1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BRVO 67例,CRVO 51例,并据此分为CRVO组、BRVO组。眼部检查后3 d内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计算单核细胞绝对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 OCT-2000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计数HRD。根据HRD在视网膜不同分布位置将HRD分为视网膜内层HRD、外层HRD、全层HRD。两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HRD计数与血脂水平和外周血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BRVO组、CRVO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0.1±9.5)、(53.6±15.7)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7% (36/67)、24.5% (12/51 )。两组患者间年龄( t=2.634 )、高血压患病率( χ2=11.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性别( χ2=2.000 )、病程( t=-1.101 )、糖尿病患病率( χ2=1.315)、眼别( χ2=1.742 )、基线视力( t=1.792)、眼压( t=0.708)、CRT ( t=1.318)以及外周血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 ( t=-0.559、1.126、0.579、1.299、-0.134、0.556、1.230、-0.267、0.4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VO患者视网膜外层HRD计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 r=0.289, P=0.036);CRVO患者视网膜内层HRD、全层HRD计数与CRP呈正相关( r=0.406、0.343, P=0.004、0.014)。HRD计数与BRVO、CRVO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均无相关性( P>0.05)。 结论:HRD计数与BRVO患者血脂水平和CRVO患者炎性指标CRP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双下肢挤压伤时出现结肠坏死伴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4年前有小肠疝气手术史,6年前有胆囊结石手术史,30余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因“昏迷2 d,少尿1 d”入院。入院前2 d患者被发现昏迷并跪坐在密闭的卫生间中,旁边有炭盆,其妻子亦昏迷,送当地医院后转湖州市某陆军医院,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给予高压氧治疗等处理。患者昏迷时体位为跪位、躯干倚靠炭盆,时间较长(约下午5点进入密闭卫生间用炭火取暖洗澡,第2天早上约8点30分被家属发现),出现全身多处挤压伤,以双下肢为主。双下肢肿胀,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双下肢切开+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后出现少尿,肾功能恶化,伴有高钾,横纹肌溶解征象,为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转入湖州市中心医院危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可,双眼球向左凝视,体温38 ℃,呼吸47次/min,血压120/73 mmHg,心率121次/min。SpO 2无法测出,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齐,心音中。腹软,无压痛,右上腹及右下腹可见手术疤痕,双下肢VSD引流中,引流管中可见少许血性液体,双侧巴氏征阴性。躯干(含腹部)可见较多水疱,四肢冰冷。入院辅助检查:本院头胸腹CT平扫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可疑低密度灶,两肺散在渗出灶,右侧多发肋骨陈旧性骨折,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肝左叶萎缩考虑。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9次/分,左室高电压,轻度ST-T改变。白细胞 21.5×10 9/L,中性粒细胞占比91.8%,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220×10 9/L,C反应蛋白145.5 mg/L;血钾5.8 mmol/L,血钠129.6 mmol/L,肌酐523.2 μmol/L,尿素氮37.34 mmol/L,谷丙转氨酶1 336.8 U/L,谷草转氨酶2 523 U/L,总胆红素10.5 μmol/L。本市某陆军医院心肌酶谱显示肌酸激酶2 216 U/L,乳酸脱氢酶1 120 U/L,α-羟丁酸脱氢酶982 U/L。入院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双下肢挤压伤;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害;肝功能不全;高钾血症;低钠血症;肺部感染;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双下肢肌肉切开+VSD引流术后;胆囊切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住院期间部分检验、检查结果及病情变化:心脏彩超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提示阵发性房颤,快室率;D-二聚体最高达16.05 mg/L;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入院第3、8天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最低值65 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p中间缺失致全面发育迟缓伴重度肌张力低下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2岁2月,因"至今独走不稳"于2021年4月就诊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患儿自幼各能区发育落后,入院时能独站,独走不稳,可主动抓物,捏取小物品欠灵活,不会持勺进食,唤名有反应,可认家庭成员,指认五官及身体部位,认部分动、名词图片,可简单称谓语及名词表达。母孕期无特殊,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1 Kg,生后有窒息抢救史(具体不详),否认新生儿期颅内出血、呼吸困难及惊厥史。父母体健,否认近亲婚配,家族中无与患儿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身高90 cm(P50~P85),体重13 Kg(P50~P85),头围48 cm(P15~P50),毛发色浅,发际线较低,面容特殊:前额凸出、睑裂小、眼裂下斜、眼距宽、内眦赘皮、耳廓小、耳位低及鼻梁塌,易流涎,粗测视听反应可,躯干及四肢肌张力重度低下,围巾征(+)、跟耳征(+),四肢肌力弱,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踝阵挛(-)。独走时速度慢、步幅小、步基宽,双肘屈曲维持平衡,立位双膝外翻、双膝反张、双足扁平外翻。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谱、甲功三项、血尿代谢筛查、心电图、心脏、肝胆胰脾超声等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超声:左肾积水(左肾大小正常,肾盂扩张,最大径约15 mm)。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头颅前后径略短,胼胝体体部略短,双侧侧脑室体后部稍增宽(见图1)。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大运动63,细动作84,应物能70,言语能79,应人能82。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边缘水平。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无可以解释患者表型的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胆囊癌的麻醉处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超声引导下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胆囊癌易受到肋骨、呼吸活动、胆心反射等因素的影响,给手术带来较大不便。本文报道1例超声显影不清的胆囊癌患者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粒子植入失败改用全身麻醉持续性膨肺后植入成功的病例,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麻醉ERCP术中胆心反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胆心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全身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1 358例,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射,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 242例患者分为发生胆心反射组(181例)和未发生胆心反射组(1 06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气管插管、冠心病、心律失常、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过敏史、ERCP史、手术时间分级、ASA分级、内镜医师分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 P<0.05的因素进一步纳入多重共线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取石时、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及其他时段胆心反射发生率。 结果:1 242例患者中181例(14.6%)发生胆心反射,其中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胆心反射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和其他时段。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冠心病、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之间无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654-2能有效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且胆心反射高发时点为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