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染毒致斑马鱼焦虑样神经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铅染毒是否会导致斑马鱼焦虑的发生,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受精后4 h(4hpf)的斑马鱼胚胎,以E3培养液作为对照组,不同的铅染毒浓度(6、12、24、48 μmol/L)作为染毒组,染毒时间为140 h。计算144 hpf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胚胎孵化率和幼鱼畸形率;观察144 hpf幼鱼的行为学变化(运动速度、移动距离、活跃度、绝对转角、光照惊恐反应、黑暗逃避反应和趋触性)。并且检测斑马鱼幼鱼头部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表达量。结果: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高于对照组,胚胎孵化率低于对照组,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斑马鱼幼鱼畸形率高于对照组( P<0.01);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运动速度、活跃度和趋触性低于对照组,绝对转角高于对照组,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移动距离和黑暗逃避反应低于对照组,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的光照惊恐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ROS水平和MDA浓度高于对照组( P<0.05);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NA和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5-HT和CRH浓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铅对斑马鱼有一定的胚胎发育毒性,且可导致斑马鱼发生焦虑样神经行为、神经递质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对子代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妊娠女性使用抗精神病药的频率在不断增加。然而,孕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证据缺乏,孕期能否使用抗精神病药仍然存有争议。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至今没有批准任何抗精神病药可以在孕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胚胎毒性不能排除。目前有限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证据提示孕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对子代远期神经发育具有潜在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合人表皮干细胞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合人表皮干细胞(ESC)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观察猪ADM形态,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猪ADM中细胞残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ADM表面结构,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猪ADM二级结构,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分析猪ADM粒径,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分析猪ADM电位。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猪ADM在培养基中放置30 min、1 d、5 d的形态(样本数为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猪ADM分为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常温静置相应时间,称量法计算吸水量(样本数为3);将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Fb)分为仅有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和另加入相应终质量浓度的ADM浸提液的50.0 g/L ADM浸提液组、37.5 g/L ADM浸提液组、25.0 g/L ADM浸提液组、12.5 g/L ADM浸提液组、6.5 g/L ADM浸提液组,分别于培养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样本数为5);将1只6周龄雄性SD大鼠红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超纯水组及添加相应终质量浓度猪ADM浸提液的5 mg/mL ADM浸提液组、10 mg/mL ADM浸提液组、15 mg/mL ADM浸提液组,于反应3 h,采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代表猪ADM血液相容性(样本数为3)。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6岁健康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中分离培养ESC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混合培养法构建复合ESC的猪ADM(以下简称ESC/ADM)颗粒,培养3 d后采用HE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SC/ADM复合效果。将36只7~8周龄雄性无胸腺裸鼠分成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每组9只,并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伤后即刻,创面均一次性采用相应试剂处理。分别于伤后1、7、11、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3);伤后7 d,行HE染色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并测量未上皮化长度(此处及以下样本数均为4);伤后11 d,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沉积和真皮化情况并计算创面切面真皮面积,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计算创面表达ESC特异性标志物CD49f的细胞数,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创面移植ESC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 t检验。 结果:猪ADM为白色微粒状,内部无细胞存在,由网状结构组成,结构排列无序,表面粗糙;猪ADM分别在1 659、1 549、1 239 cm -1波数处出现吸收峰;猪ADM在溶液中主要粒径分布在500~700 nm;猪ADM表面带负电荷。放置30 min、1 d、5 d,猪ADM均形态相对稳定;放置30~120 min猪ADM吸水量保持相对高水平。6.5 g/L ADM浸提液组、12.5 g/L ADM浸提液组、25.0 g/L ADM浸提液组小鼠胚胎Fb在培养24 h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反应3 h,超纯水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15 mg/mL ADM浸提液组( t值分别为8.14、7.96, P<0.01)。第4代细胞常规培养3 d形态呈鹅卵石样且低表达CD71和高表达CD49f的被鉴定为ESC。猪ADM颗粒上有ESC附着、生长。伤后1 d,单纯PBS组、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大小基本一致。伤后7、11、15 d,各组裸鼠创面收缩,其中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收缩明显。伤后7 d,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83、4.72, P<0.05或 P<0.01);伤后11 d,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4.86, P<0.01);伤后15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71、2.90、3.23, P<0.05)。伤后7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未上皮化长度分别为(816±85)、(635±66)、(163±32)μm,明显短于单纯PBS组的(1 199±43)μm( t值分别为5.69、10.19、27.54, P<0.01)。伤后11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切面真皮面积明显大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7.14、5.29、15.90, P<0.01);单纯ADM组和ESC/ADM组裸鼠创面的胶原生成比单纯PBS组明显,单纯ESC组和单纯PBS组相近。伤后11 d,单纯ESC组和ESC/ADM组裸鼠创面中CD49f表达阳性数量分别为(135±7)、(185±15)个,GAPDH的mRNA表达阳性;单纯PBS组、单纯ADM组裸鼠创面均无CD49f、GAPDH的mRNA表达。 结论:ESC/ADM颗粒能够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提高了ESC移植后的存活率和ADM促进了真皮结构重排、血管新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二硝酰胺铵的发育毒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评价二硝酰胺铵(ADN)潜在的胚胎发育毒性,并评估其是否为致畸物。方法:于2018年9月,分离大鼠胚胎并收集肢芽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312.50、625.00、1 250.00、2 500.00、5 000.00、10 000.00 μg/ml)ADN进行染毒,计算细胞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并评价ADN致畸作用。在胚胎干细胞试验中,检测不同浓度(0、39.06、78.13、156.25、312.50、625.00、1 250.00、2 500.00 μg/ml)ADN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mESCs和3T3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评价其胚胎毒性。以已知的强胚胎毒性药物5-氟尿嘧啶和非胚胎毒性药物青霉素-G为试验材料,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采用验证性试验模型评价ADN的胚胎毒性。结果:微团培养试验中,各个浓度ADN组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分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ADN对肢芽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7 480.32和4 526.09 μg/ml,判定ADN为非致畸物。胚胎干细胞试验中,各个浓度ADN组mESCs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156.25、312.50、625.00、1 250.00、2 500.00 μg/ml ADN组3T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 P<0.05)。ADN对mESCs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1 851.73、1 796.39 μg/ml,对3T3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为3 334.35 μg/ml,判定ADN为无胚胎毒性。 结论:经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ADN无胚胎毒性,属于非致畸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脏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脏类器官,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甚至是肝细胞本身转分化获得,不仅能模拟体内肝脏的组织结构、基因表达和遗传特征,还在肝脏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精准医疗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项技术在模拟肝恶性肿瘤、肝纤维化、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及多种遗传性和代谢性肝脏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技术在提高类器官衍生和增殖效率、构建免疫微环境、形成功能性血管网络以及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类器官技术有望在临床和医学科研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群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本文详细探讨了肝脏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机磷阻燃剂TCIPP和TnB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磷酸三(2-氯丙基)酯(TCIPP)和磷酸三正丁酯(TnBP)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毒性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型,采用半静态法,将受精后2 h(hpf)斑马鱼胚胎暴露于TCIPP和TnBP(0.1、1、10、100、500和1 000 μmol/L)水溶液120 h,测定其生存率和孵化率,以及环境相关浓度(0.1和1 μmol/L)下120 hpf斑马鱼转录组的变化。结果:TCIPP和TnBP对斑马鱼胚胎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155.30和27.62 μmol/L(96 hpf)、156.50和26.05 μmol/L(120 hpf)。暴露于100 μmol/L的TCIPP和10 μmol/L的TnBP后斑马鱼72 hpf孵化率分别为(23.33±7.72)%和(91.67±2.97)%,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转录组结果显示,TnBP暴露导致的差异基因数多于TCIPP,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IPA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富集32条通路,涉及氧化应激、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核受体相关通路等。TCIPP和TnBP共同富集到3条通路,分别为甲状腺激素受体/视黄酮X受体和组成型雄烷受体/视黄酮X受体通路等。TnBP单独富集到肝脏X受体/视黄酮X受体和氧化应激相关通路等。 结论:TCIPP和TnBP对斑马鱼均具有生长发育毒性,TnBP毒性效应更强,TCIPP和TnBP诱导斑马鱼生长发育毒性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细胞和斑马鱼胚胎试验的5种新疆香阿魏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5种新疆香阿魏(准噶尔阿魏、多伞阿魏、山地阿魏、全裂叶阿魏、荒地阿魏)在体外试验中的毒性及其毒性部位。方法:用95%乙醇回流法制备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将不同浓度的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分别加入人胚肾上皮细胞(HKC)、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斑马鱼胚胎培养液中,同时设空白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37.0 ℃培养24 h的HKC和L0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培养24、48和72 h斑马鱼胚胎存活率。从5种香阿魏中选择毒性最强的1种,制备其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提取物进行上述细胞毒性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以明确其不同部位的毒性。结果:细胞毒性试验显示,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对HKC和L0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率( IC50)均以准噶尔阿魏为最低(70.92 μg/ml和42.33 μg/ml),以多伞阿魏为最高(107.80 μg/ml和97.92 μg/ml)。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显示,1.0 μg/ml给药组培养48 h时准噶尔阿魏组即出现胚胎死亡,存活率为70%(14/20),其他4组胚胎存活率均为100%(20/20);10.0 μg/ml给药组胚胎培养24 h时多伞阿魏组胚胎存活率为50%(10/20),其他4组胚胎存活率均为0(0/20)。采用准噶尔阿魏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试验,HKC和L02细胞增殖的 IC50均以石油醚部位组为最低(77.35 μg/ml和67.73 μg/ml),以水部位组为最高(731.52 μg/ml和364.09 μg/ml);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中,石油醚部位组的斑马鱼胚胎存活率最低,给药浓度为3.0 μg/ml在72 h时下降到50%,10.0 μg/ml在24 h时为50%,48 h和72 h以及在30.0 μg/ml给药浓度的所有观察时间胚胎存活率均为0。 结论:5种新疆香阿魏中准噶尔阿魏的毒性最大,多伞阿魏毒性最小。准噶尔阿魏毒性成分可能多聚集在石油醚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样细胞模型在药物性肝损伤研究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样细胞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其他成体细胞等非肝脏来源的细胞在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逐步分化而成,其形态类似于原代肝细胞,具备合成、摄取、分泌和药物代谢等功能,是体外预测和评估药物性肝损伤的理想细胞模型。不同来源的肝样细胞在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各有优缺点,改进诱导策略和培养体系有助于获得功能更加成熟的肝样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褪黑素在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卵母细胞低温保存过程中,冷冻保护剂的高毒性及其高渗透性,常造成卵母细胞内的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特别是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增加。褪黑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显著降低卵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同时也发挥清除细胞内自由基的作用,实现冻融过程中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减轻卵母细胞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低温损伤,最终提高冷冻卵子的囊胚形成率及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褪黑素应用于卵母细胞冷冻对于女性生育力保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褪黑素在卵母细胞冷冻过程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对不孕女性助孕结局及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内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暴露水平对不孕患者早期助孕结局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历号尾号抽取单号的112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尿液中DBP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n-butyl phthalate,MBP)的浓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尿液中MBP水平与不孕患者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早期助孕结局的关系。同时将40只3周龄清洁级ICR雌性小鼠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中、高剂量DBP染毒组(300 mg/kg、600 mg/kg、1200 mg/kg)四组,每组10只。将各组雌鼠促排卵与非染毒雄鼠合笼后,取受精卵,比较各组间胚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位点的差异。 结果: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患者尿液中MBP浓度与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数及囊胚形成率呈负相关( P=0.01、 P=0.04、 P=0.03、 P=0.05)。DB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小鼠受精后胚胎卵裂率[58.38%(115/197)、43.42%(99/228)、36.60%(71/194)]、囊胚形成率[54.78%(63/115)、44.44%(44/99)、39.44%(28/71)]及胚胎着床位点数(12.20±3.03、11.80±2.68、11.60±2.41)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87.12%(142/163), P<0.001;86.62%(123/142), P<0.001;16.80±0.84, P<0.001)。DBP低剂量组卵裂率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 P<0.001)。DBP低剂量组囊胚形成率高于DBP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2)。DBP染毒的三组小鼠之间胚胎着床位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BP暴露与不孕女性临床结局存在相关性,且DBP暴露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产生毒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