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方法保存猕猴卵巢组织的存活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对猕猴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效果。方法:取新鲜的猕猴卵巢组织随机分成对照组(新鲜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组和程序化冷冻组,分别进行HE染色、窦前卵泡的分类计数及免疫染色,比较3组卵巢组织内卵泡形态学、各级卵泡正常率及磷酸化组蛋白H3(PHH3)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①HE染色:3组中,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正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程序化冷冻组单层次级卵泡正常率[40.6%(28/69)]均低于玻璃化冷冻组[53.5%(38/71)]、对照组[60.7%(34/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但玻璃化冷冻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玻璃化冷冻组、程序化冷冻组多层次级卵泡正常率[23.4%(11/47),16.7%(7/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7.3%(39/68)]( P均<0.001),玻璃化冷冻组多层次级卵泡正常率高于程序化冷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分离卵泡比较:玻璃化冷冻组、程序化冷冻组初级卵泡正常形态率均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玻璃化冷冻组和程序化冷冻组次级卵泡正常率[38.2%(34/89),23.7%(23/97)]明显较低,与对照组[56.4%(61/1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玻璃化冷冻组的次级卵泡正常形态率明显高于程序化冷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③ PHH3染色:玻璃化冷冻组颗粒细胞PPH3的阳性表达率接近对照组( P>0.05),程序化冷冻组卵泡颗粒细胞PHH3阳性表达率(58.72%±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67.58%±8.45%, P=0.04)和玻璃化冷冻组(62.87%±9.94%, P=0.03)。 结论: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均能有效地保存卵巢组织,但玻璃化冷冻对卵巢组织冷冻和复融过程中各级卵泡及颗粒细胞形态学的损伤明显低于程序化冷冻,更适合下一步人类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离断肢(指)体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离断肢(指)体再植是挽救创伤性肢(指)体离断的首要治疗方法,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术后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人的肢(指)体一旦离体后血液循环将停止,正常的生理代谢会被打乱,从而出现细胞变性、组织坏死等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极大地影响肢(指)体再植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降低离断肢(指)体组织的代谢和减轻后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肢(指)体再植术成功率,是肢(指)体再植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现有的肢(指)体保存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展做出综述,通过大量检索和分析文献,总结了目前肢(指)体保存方法的优缺点,希望借此能为临床保存离断肢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菌液保存时间对菌群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48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MT所用菌液保存时间进行分组,分为新鲜菌液组(菌液制备完成后0~4℃冷藏6 h内,29例)、菌液保存1周组(-80℃冷冻保存1周,187例)、菌液保存1个月组(-80℃冷冻保存1周至1个月,121例)、菌液保存3个月组(-80℃冷冻保存1~3个月,89例)、菌液保存6个月组(-80℃冷冻保存3~6个月,38例)和菌液保存12个月组(-80℃冷冻保存6~12个月,19例)。比较各组间FMT治疗后1周和1月的每周完全自主排粪次数、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GIQLI)评分、FMT治疗满意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分组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个月后,全体患者总体排粪次数为(3.83±1.22)次/周,Wexner便秘评分为(6.74±3.56)分,GIQLI评分为(108.76±15.38)分,临床治愈率为57.8%(279/483),临床改善率为66.3%(320/483),治疗满意度为(3.85±0.93)分。全组病例在FMT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FMT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出现FMT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共115例(23.8%),包括恶心25例(5.2%)、呕吐13例(2.7%)、腹泻21例(4.3%)、腹痛16例(3.3%)、腹胀33例(6.8%)、咽喉部疼痛56例(11.6%)、发热16例(3.3%),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各分组之间,FMT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者的排粪次数、Wexner便秘评分、GIQL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间,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改善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间,FMT治疗后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类型并发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新鲜菌液样本或-80℃冷冻保存1年内的菌液样本均可安全地应用于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短期随访疗效稳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制冷冻片微型载体(Strawtop)微量精液冻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自制冷冻片微型载体(Strawtop)法与麦管法冷冻保存人微量精液的冻存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捐献的部分精液样本,比较自制Strawtop法与麦管法冷冻人精子复苏后的冷冻复苏率、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超显微结构和受精能力与胚胎发育情况。结果:Strawtop法冻存人精子的冷冻复苏率(46.8%±17.1%)显著高于麦管法(23.1%±13.7%, P=0.001);与冷冻前(18.9%±11.6%)相比,麦管法(33.5%±15.0%)冷冻精子复苏后的DFI显著增加( P=0.019),而Strawtop法冻融人精子的DFI(23.4%±11.7%)与冷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75);Strawtop法对冷冻精子超显微结构的损伤低于麦管法;Strawtop法冻融精子、麦管法冻融精子和新鲜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受精后48 h(第2日)的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trawtop法冷冻人微量精液冷冻复苏率高于麦管法,复苏精子的损伤较小,且复苏后无需离心洗涤即可直接用于ICSI,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生殖细胞低温冷冻保存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生殖细胞低温冷冻作为生育力保存的一种方式,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在辅助生殖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提高ART的成功率,冷冻保存技术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尤其是冷冻策略的选择和冷冻保护剂的改良与优化。冷冻保存技术适用于行ART治疗或是因疾病导致的生育力下降而进行的卵母细胞、精子、胚胎冷冻保存的群体,也适用于癌症患者为保存生育力而进行的卵巢及睾丸组织冷冻保存。然而,不同的冷冻方法对于不同生殖细胞类型的冷冻效果并不一致,且目前不同生殖细胞冷冻效果的评价尚缺乏合理有效的标准。本文综述了人类生殖细胞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并探讨了低温保存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通过显微取精获得精子后助孕策略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夫妇接受冷冻复苏的睾丸显微取精(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获得的精子进行基于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临床效果,探讨非嵌合型KS夫妇最合适的辅助生育助孕方式。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22对非嵌合型KS夫妇所完成的26个PGT周期的临床资料。在女方进行卵巢刺激前,所有非嵌合型KS患者都进行micro-TESE获得精子并冷冻保存。采用NGS进行胚胎检测。结果:总共对55枚胚胎进行了胚胎活检和PGT,其中33枚(60.0%)被检测为整倍体,10枚(18.2%)非整倍体和12枚(21.8%)嵌合体胚。同时,非整倍体和嵌合体胚胎均未涉及性染色体异常。最终14对夫妇获得整倍体胚胎并完成了冻融胚胎移植。目前已有11对夫妇获得临床妊娠,其中6对夫妇已经活产了7个健康的新生儿。结论:当非嵌合型KS男性通过micro-TESE获得精子后可以生育健康的后代。对获得的精子进行冷冻保存的策略有助于女方进行最合适的卵巢刺激。此外,非嵌合型KS男性后代性染色体异常的遗传风险极低。除了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PGT助孕之外,ICSI同样有效且更经济。ICSI应该作为一种助孕选择提供给该类夫妇,受孕后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明确胎儿核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ZFc缺失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非同步micro-TESE后ICSI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的治疗效果,指导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c区缺失导致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oospermia,NOA)的临床诊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AZFc缺失所致NOA行非同步micro-TESE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了手术成功获取精子的患者行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包括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共47例AZFc缺失NOA患者行非同步micro-TESE,28例术中成功发现精子,获精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为59.6%(28/47),术后25例冷冻保存精子。15例后期行解冻精子-ICSI助孕,14例找到足够精子行ICSI助孕。14个解冻精子-ICSI周期后进行了11个周期移植,1例成功活产1子;后11例患者进行第二次同步手术且均成功发现精子,行11个新鲜精子-ICSI周期和11个周期移植,3例成功活产,生育1子2女。结论:AZFc缺失NOA患者有较大的概率通过micro-TESE在睾丸中成功获取精子,并结合ICSI孕育具有自己生物学特征的子代,对首次非同步方案使用冷冻精子ICSI助孕失败的患者,可考虑第二次同步手术、使用新鲜精子进行ICSI,以提高精子的利用率和最终的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二甲基亚砜细胞冻存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冷冻保存技术已成为细胞治疗、辅助生殖、组织工程和疫苗储存等生物医学应用的必要方法。冰晶的形成是冷冻保存的主要限制因素,并会对生物样本造成致命性损伤。二甲基亚砜(DMSO)是传统上常用的冷冻保护剂,然而考虑到DMSO自身细胞毒性和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潜在不良反应,因此寻找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替代DMSO方法的需求逐渐增长。本文拟概述多种治疗性细胞的无DMSO保存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推动新型细胞冷冻保存技术更好地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卵巢组织冷冻保存与移植技术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紊乱、生育能力丧失,如何保护年轻肿瘤患者的生育力,提高愈后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者面临的问题。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可以恢复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是保护年轻肿瘤患者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不适用于卵母细胞冻存和胚胎冻存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健康婴儿借助卵巢组织移植技术出生,但该技术仍存在移植初期卵泡闭锁、再次引入肿瘤细胞的风险等问题。本文就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及胚胎冷冻保存时间对全胚冷冻第一移植周期围产期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及胚胎冷冻保存时间对全胚冷冻第一移植周期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全胚冷冻第一周期单胚胎移植且取得单胎活产的1 8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周期有无OHSS高风险分为高风险组( n=790)和非高风险组( n=1 014),比较2组患者基线数据和围产期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根据胚胎冷冻保存时间不同将高风险组分为3个亚组:冷冻保存时间<60 d的96个周期为A组,冷冻保存时间60~120 d的587个周期为B组,冷冻保存时间>120 d的107个周期为C组;比较3组围产期结局的差异。本研究计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 结果:高风险组女方年龄为30.0(27.0,32.0)岁,低于非高风险组的31.0(29.0,34.0)岁( P<0.001)。高风险组男方年龄为30.0(28.0,33.0)岁,低于非高风险组的32.0(29.0,35.0)岁( P<0.001)。高风险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 500.0(3 200.0,3 800.0)g]高于非高风险组[3 400.0(3 150.0,3800.0)g]( P=0.04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β值(95% CI)为15.37(8.33,22.41), P<0.001,OHSS高风险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不相关,β值(95% CI)为19.40(-38.07,76.87), P=0.508。A、B、C 3组间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B组(均 P<0.017)。 结论:行全胚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OHSS高风险患者不良围产期结局并未增加,但胚胎冷冻保存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