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手术治疗残留起搏导线导致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78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骨感染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8例心脏手术后残留的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72岁。手术类型包括瓣膜手术38例(包括主动脉瓣成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双瓣膜置换手术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复杂畸形手术5例)。患者均因心脏起搏导线未完整拔除导致胸骨切口感染,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方式治疗。处理时间为开胸心脏术后15年32例,1年内4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伤口Ⅰ期愈合70例,Ⅱ期愈合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随访71例患者1年,伤口感染均无复发。结论: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心脏术后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骨切开术后继发伴胸骨骨髓炎和/或纵隔炎创面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其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骨切开术后继发伴胸骨骨髓炎和/或纵隔炎创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收治3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胸骨切开术后继发伴胸骨骨髓炎和/或纵隔炎创面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5~81岁。做好手术相关准备,对于疑有胸骨后纵隔脓腔的患者,咬除未愈合胸骨全部松质骨,充分暴露胸骨后纵隔,清除感染源及肉芽组织,采用单侧胸大肌翻转填塞胸骨缺损;对于确无胸骨后纵隔感染且胸骨未愈合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患者,姑息性清除坏死组织及少量坏死胸骨,采用双侧胸大肌推进对接覆盖胸骨缺损。将供区皮肤减张缝合后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24 h后开始加行持续均匀滴注灌洗。用盔甲式胸带固定胸廓,引导患者腹式呼吸,同时用外科约束带固定双上肢于侧胸壁。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记录术中观察的创面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滴注灌洗天数、每日灌洗液体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耗时。出院后随访,评估创面愈合质量、胸廓外形、胸廓和双上肢活动功能;复查CT,观察胸骨稳定性及闭合情况。结果:入院时,36例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中33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术中观察显示,确无胸骨后纵隔感染且胸骨未愈合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患者26例,疑似有胸骨后纵隔脓腔患者10例。术中,1例患者在接受纵隔探查时无名静脉破裂出血约3 000 mL,其余患者出血量为100~1 000 mL。术后滴注灌洗4~7 d,灌洗液体量为3 500~4 500 mL/d。除因于术后3 d护理中从腋窝处搬移1例患者致该患者缝合口裂开外,其余患者创面术后均顺利愈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耗时为7~21 d。出院后随访3~9个月显示,前述从腋窝处搬运致缝合口裂开的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术后2周去除盔甲式胸带,未限制肩关节活动,致缝合口局部破溃,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恢复日常生活。经胸大肌翻转治疗患者胸大肌缺损处局部皮肤轻微凹陷、低于对侧胸廓,而经胸大肌推进对接治疗患者未见明显胸廓畸形;所有患者胸廓及双上肢活动可,受限轻微或正常。10例患者接受了CT复查,结果显示胸骨稳定,局部胸骨闭合或覆盖完全,未见腔隙或缺损。结论:胸骨切开术后继发伴胸骨骨髓炎和/或纵隔炎创面一旦形成,应尽早对其行个体化精准清创、选择不同转移方式的胸大肌肌瓣覆盖缺损、术后持续滴注灌洗并行严格的胸廓和肩关节约束制动,该治疗策略可使创面良好愈合且不影响供区外形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种方法治疗心脏术后不同程度胸骨感染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两种胸大肌填充方法治疗心脏术后不同程度胸骨深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收治128例心脏术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88例,女40例;年龄(59.1±10.7)岁。轻症72例,重症56例,分别实施胸大肌内侧肌瓣对接法(66例,内侧对接组)和胸大肌外侧肌瓣翻转法(62例,外侧翻转组)。观察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再次手术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远期胸廓稳定性等,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轻症患者中,轻症内侧对接组与轻症外侧翻转组在术后住院时间[(14.2±4.7)天对(17.1±3.9)天]、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6.2±1.7)h对(9.1±2.9)h]、再手术率[2.4%(1/42)对6.7%(2/30)]、肺部感染发生率[14.3%(6/42)对23.3%(7/30)]和远期胸廓稳定性[73.8%(31/42)对43.3%(13/3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症内侧对接组效果更优。重症患者中,重症内侧对接组与重症外侧翻转组在术后住院时间[(24.2±7.2)天对(20.1±3.5)天]、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0.2±6.6)h对(13.2±3.1)h]、再手术率[20.8%(5/24)对12.5%(4/32)]、肺部感染发生率[41.7%(10/24)对31.3%(10/32)]和远期胸廓稳定性[25.0%(6/24)对68.8%(22/3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外侧翻转组效果更优。 结论:轻症心脏术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应用胸大肌内侧肌瓣对接法较外侧肌瓣翻转法住院时间少、再手术率低、治疗效果好,在重症组两种治疗效果则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瓣成形新技术治疗胸骨切口深部感染23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胸大肌瓣翻转、伤口内无异物存留技术成形治疗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6~ 12月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73(54.5±19.5)岁.8例合并糖尿病,l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梗塞.分型:Ⅱ型t8例,Ⅲ型5例;5例纵隔残存脓腔.彻底清创伤口后,采用肌瓣成形新技术治疗胸骨切口感染:游离胸大肌将其外侧切断制备成肌瓣,向内翻转填充于胸骨缺损处,用减张缝合法将肌瓣填充并固定,切口全层缝合皮下皮肤.结果 胸骨清创后胸骨缺损成形使用双侧胸大肌瓣17例、单侧6例,切口Ⅰ期愈合21例(91.3%),切口皮肤延迟愈合2例,均自行愈合.胸廓无反常呼吸22例,因合并症致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10.6 d.术后1个月胸部CT检查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5.9(3~9)个月,患者未诉不适.结论 胸大肌瓣翻转、伤口内无异物存留技术成形治疗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技术独特,有Ⅰ期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11例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体会,介绍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治疗11例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患者一期愈合8例,延期愈合2例,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结论 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可有效治愈伤口,缩短治疗时间,防止伤口感染引起的继发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可获得一次性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247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体会,介绍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治疗247例胸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76例,女71例;年龄3个月~92岁,≥60岁者162例.心脏外科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7例,心脏瓣膜手术76例,大血管手术12例,先天性心脏病17例,其他5例.结果 患者死亡4例.胸骨切口感染手术后Ⅰ期愈合226例,Ⅱ期愈合17例(其中4例感染结核,经抗结核治疗痊愈).随访201例,7例伤口感染复发(包括6例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例先心病起搏导线感染患者),其余均无复发.结论 积极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胸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纵隔感染可有效治愈伤口,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感染引发其他继发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可一次性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胸大肌肌瓣移植法治疗胸骨骨髓炎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两种胸大肌移位方法 治疗胸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纵隔感染患者115例,分别实施改良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方法(内侧肌瓣对接法)60例和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方法(外侧肌瓣翻转法)55例,观察两种方法在游离肌瓣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内侧肌瓣对接法手术时间(P=0.018)、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引流量(P=0.02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P=0.001)、术后住院时间(P=0.006)、拆线时间(P=0.020)明显少于外侧肌瓣翻转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皮下血肿(P=0.020),内侧肌瓣对接法少于外侧肌瓣翻转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纵隔感染病史长短、感染严重程度、原发病手术类型及致病菌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方法(内侧肌瓣对接法)创伤小、住院时间少、再次手术发生率低、并发症少于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方法(外侧肌瓣翻转法),是治疗胸骨骨髓炎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吻合胫前或胫后远端血管逆行供血的胸脐皮瓣修复小腿创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解决小腿创伤后,胫前或胫后主要血管之一长段受损栓塞,同时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的创面修复问题。方法::临床收治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9例,其中7例有胫前或胫后血管长段受损栓塞。采取以小腿远端胫前或胫后血管远端与腹壁下血管吻合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9例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创面完全修复。结论::只要小腿胫前或胫后主要血管之一正常,受损血管远端正常,逆行供血良好,即可采用该法处理。其优点为在小腿清创的同时解剖出受区血管,不影响患肢血供,不需牺牲健肢血管,不需强迫体位固定;在小腿下段肌肉少,血管位置浅,容易解剖,吻合血管方便;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移植皮瓣血管蒂平直,不需翻转成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单侧胸大肌移植法治疗早期心脏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单侧胸大肌移植法治疗早期心脏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单侧胸大肌肌瓣翻转移植方法,治疗心脏术后早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26例.结果 26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21~35d,平均26d.2例患者术后皮肤切口因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分别术后21d和30d愈合.随访1~6个月,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单侧胸大肌肌瓣翻转移植治疗心脏术后早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8~79岁.结果 手术治愈20例,术中人工血管破裂出血死亡1例,术后伤口未愈合形成慢性窦道9例.1年后随访29例,20例伤口愈合患者中复发5例,形成慢性窦道,其中1例术后并发菌血症感染死亡.其余15例均无复发.结论 早期使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切口感染能较好地促进患者切口的恢复,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