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肾移植244例次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儿童肾移植临床特点与疗效,尤其着眼于器官捐献时代下的转变,并讨论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44例次儿童肾移植资料。受者年龄最小1.8岁,中位年龄12.2岁。原发病主要是原发性或遗传性肾小球肾炎160例(69.0%)和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囊性肾病及其他遗传性肾病55例(23.7%)。死亡供肾42例(17.2%),亲属活体供肾19例(7.8%),器官捐献供肾183例(75.0%)。器官捐献供者中位年龄2岁(0~51岁),中位体重12.0 kg(2.7~72.0 kg)。器官捐献时代下(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170例的免疫诱导方案主要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10例(64.7%)或巴利昔单抗58例(34.1%),维持方案为他克莫司+霉酚酸(MPA)+激素。回顾性分析器官捐献供者儿童肾移植109例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24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8.1%、94.5%、93.4%,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6%、84.2%、82.0%。10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意外死亡2例(20.0%),肺部感染2例(20.0%),颅内出血2例(20.0%)。33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原因主要是移植肾血管内血栓形成5例(14.3%)和急性排斥反应5例(14.3%)及受者带移植肾功能死亡9例(25.7%)。109例器官捐献供者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27例(24.8%),动脉血栓6例(5.5 %),静脉血栓1例(0.9%),移植肾周血肿6例(5.5%),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9.2%),移植肾输尿管瘘1例(0.9%);急性排斥反应1、3年发生率为17.5%、23.2%。原发病复发率6.9%,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复发3例(42.9%)和IgA肾病复发2例(28.6%)为主。术后1、3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9%、22.4%,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6.9%、31.7%。除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外,其他受者术后1、2、3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80.3±25.2) ml/(min·1.73 m 2)、(81.4±27.8) ml/(min·1.73 m 2)、(71.8±27.6) ml/(min·1.73 m 2)。 结论:本中心儿童肾移植取得良好疗效。需继续优化供肾选择策略,同时加强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和术后随访,进一步提高长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Möbius综合征发病机制的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M?bius综合征(MB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14例(28只眼)散发MB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例(10只眼),女性9例(18只眼);年龄1 ~ 9岁,平均年龄(4.0±0.7)岁。询问或检查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眼球运动、眼前节和眼底、体格发育及颅神经眼眶磁共振成像(MRI)的情况。采集患者及核心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在illumina平台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使用SAMtools和ANNOVAR软件对变异进行识别和注释,对频率数据库中频率低于1%的变异进行过滤。在此基础上,筛选新生突变基因以及≥2个以上患者共有的突变基因。使用R包的maftools和GenVisR软件包分别行共有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并绘制景观图。年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以及每个样本携带的共有基因突变数量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性别、单侧或双侧受累、全身发育异常、突变分类、突变类型、突变频谱及共有基因突变频率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中的超几何检验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使用Benjamini-Hochberg方法进行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并筛选显著富集的条目。结果:本研究9例(18只眼)患者的logMAR视力为0.56±0.12。双眼外转受限者有10例(20只眼),占71.43%(10/14);单眼外转受限者有4例(4只眼),占28.57%(4/14)。双侧面瘫者有5例,占35.7%(5/14);单侧面瘫者有9例,占64.3%(9/14)。伴其他全身发育异常的患者有9例,占64.29%(9/14)。双侧外展神经(CN6)发育不良者有11例,占78.57%(11/14);单侧CN6发育不良者有3例,占21.43%(3/14)。双侧面神经(CN7)发育不良者有9例,占64.3%(9/14),单侧CN7发育不良者有5例,占35.71%(5/14)。2例MBS患者发现致病候选基因丛状蛋白D1(PLXND1)新变异2个,分别为杂合错义变异c.C4207T、p.R1403W和剪切位点变异c.2937+6 G>T。14例患者共筛选出新生突变基因8个,分别为肌联蛋白(TTN)、碳酸酐酶9(CA9)、中间丝相关蛋白(RPTN)、SET结合因子2(SBF2)、丝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FDN)、突触囊泡糖蛋白2C(SV2C)、神经丝蛋白重链(NEFH)和膜金属内肽酶样蛋白1(MMEL1)。≥2个以上患者共有的突变基因总计796个,突变数量为1987个。最常见的突变分类是错义突变,数量为1382个,占69.55%;最多见的突变类型是单碱基替换变异,数量为1534个,占77.20%;最常见的突变频谱是胞嘧啶被替换为胸腺嘧啶,数量为804个,占52.41%。每个样本所携带共有基因突变数量为126~161个,平均(141.93±11.35)个。按照突变频率排名,前10位的共有基因分别为B黑色素瘤抗原家族成员2/3/4/5(BAGE2/3/4/5)、与内体分选复合物Ⅲ相关的钠耐受增加1(IST1)、TTN、高尔基体蛋白A6家族样蛋白2(GOLGA6L2)、NEFH、UBX结构域蛋白11(UBXN11)、二氢硫辛胺支链转酰基酶E2 (DBT)、羰基还原酶4(CBR4)、肌动蛋白相关蛋白3C(ACTR3C)和含V-Set免疫球蛋白域蛋白2(VSIG2),频率分别为100%、93%、64%、64%、57%、50%、50%、50%、50%和43%。经GO数据库中的生物学过程数据库注释,在本研究全部MBS患者14例(28只眼)中发现的共有突变基因集的基因数量为701个,查询GO数据库获得背景基因集的基因数量为18 722个。比较不同通路的注释基因在此两个基因集中分布的差异,将其概率值按照升序排列,显著富集的通路依次为调控小谷氨酰胺转肽酶介导的信号转导、基于微管的运动、轴突发生、眼形态发生、通过质-膜粘附分子的细胞间粘附、肌动球蛋白结构组装、肌原纤维的组装及微管束的合成,其概率值依次为0.0002、0.004、0.004、0.004、0.004、0.004、0.011及0.011。结论:MBS患者的临床表型异质性较强,多数患者伴随有除面瘫和眼球外转受限以外的多发先天畸形。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参与神经发育和轴突生长过程的多个基因和生物学过程可能与MBS发病相关,进一步揭示了遗传因素在MBS发病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超声诊断胎儿Cantrell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病例摘要孕妇,22岁,孕1产0,主因“停经22周,B超提示胎儿心脏外翻畸形”于2014年9月23日收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否认家族遗传史,末次月经时间2014年4月21日.停经7周后,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孕妇未行NT筛查,孕22周在外院行超声示胎儿心脏外翻畸形.唐氏筛查低风险.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妊娠22周+1本院产前超声所见:双顶径56 mm,股骨径37 mm,胎心率145次/分钟,胎儿头部颅骨强回声环光整,颜面部唇线连续,眼、鼻可见,脊柱排列整齐无中断;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胸骨发育不良、部分缺如,心脏及胸腺通过缺损位于胸外;上腹壁发育不良,肌层缺如,肝脏和部分肠管裸露于腹壁外,表面仅见膜样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0例临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确诊为22q1 1.2DS的20例患儿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0例患儿中男13例,女7例;确诊中位数年龄为3.9个月.先天性心脏病共17例(85%),9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为法洛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均为20%(4/20例).免疫功能异常10例(50%),其中9例患儿为T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减少,1例仅为CD8细胞数量减少,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6例细胞免疫异常患儿经胸腺肽治疗,其中4例患儿经随访免疫功能提示明显好转.低钙血症为6例(30%),3例出现低钙抽搐、甲状旁腺素减低;面容异常3例(15%),2例仅表现为小下颌;腭咽喉部畸形4例(20%),3例喉部异常,1例腭裂;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9例(45%).结论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低钙血症和/或免疫功能异常的患儿应考虑存在22q1 1.2DS的可能,最终需结合分子诊断进一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关脐血移植治疗Ⅰ型黏多糖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无关脐血移植对Ⅰ型黏多糖病(MPS Ⅰ)的治疗效果.方法 1例4岁2个月男性MPS Ⅰ患儿,确诊后行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预处理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Bu/Cy4+ Flud)方案:Bu 1.2 mg/kg,每6h1次,用4d;Cy 50 mg/(kg·d),用4d;Flud 30 mg/(m2·d),用4d.移植当天为0d,移植前为-天数,移植后为+天数.输入脐血有核细胞4.60×107/kg,CD34+细胞3.05×105/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胞素+吗替麦考酚酯.移植后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速造血重建.结果 +15d粒细胞系植入,+24 d血小板植入,+21 d取患者骨髓经STR基因位点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型嵌合状态,此后嵌合稳定.移植后83 d a-L-艾杜糖醛酸苷酶(IDUA)活性恢复正常,IDUA基因测序正常.+12 d肺部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15 d出现急性Ⅱ度肠道GVHD,+51 d发生急性Ⅱ度皮肤GVHD,+180 d发生慢性GVHD(皮肤局限型);+35 d合并出血性膀胱炎.上述并发症均顺利治愈.移植后随访18个月,患儿身高增加3 cm,体质量增加2.4kg,角膜转为清亮,肝脾缩小至正常,尿黏多糖检测转阴,智力筛查较移植前稍有进步,但手指畸形及其他骨骼异常无明显变化.结论 无关脐血移植治疗MPS Ⅰ有确切疗效.本例为我国首例MPS Ⅰ的无关脐血移植治疗,为今后MPS Ⅰ的脐血移植治疗积累了初步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诊断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义CNV与胎儿超声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128例染色体正常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被纳入研究.其CNV检出率为14.1%(18/128),其中包括病理性CNV为5.5%(7/128)、临床意义未明CNV(VOUS)为4.7%(6/128)和良性变异CNV为3.9%(5/128).此128例胎儿分为良性CNV组(n=115)及非良性CNV组(n=13).非良性CNV组病例合并心外总异常率(76.9%vs.43.5%,P=0.037),结构性心外异常率(61.5%vs.24.2%,P=0.022)、软指标的异常率(61.5%vs.20.9%,P=0.004)及胸腺异常率(30.8%vs.0.87%,P=0.000)高于良性CNV组;两组间除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发生率(46.2%vs.13.9%,P=0.010)存在差异外,合并心内其他异常率无显著差异(53.9%vs.53.9%,P=1.000).非良性组的自然死亡率(50%)高于良性组(16.4%),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圆锥动脉干异常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合并包括胸腺异常在内的心外异常提示合并拷贝数变异的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土木香水煎液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土木香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土木香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评价土木香水煎液的急性毒性,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心、肝、脾和肾的脏器指数变化;采用精子畸形实验,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评价土木香水煎液的遗传毒性.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土木香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蒸馏水,40 mg/kg·bw环磷酰胺,40、20、10 g/kg·bw土木香水煎液).用药后取附睾制成精细胞悬液观察畸形精子数量.取骨髓细胞观察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取肝、胸腺和脾细胞观察土木香水煎液对小鼠DNA的损伤.结果 土木香水煎液经口给药小鼠最大耐受剂量为80 g/kg·bw,该剂量对小鼠的体重及各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和中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和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肝细胞、胸腺及脾细胞头尾DNA百分比、尾长、尾矩及Olive尾矩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土木香的最大耐受计量为80 g/kg,属于无毒级.高和中剂量的土木香水煎液对生殖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高剂量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D大鼠孕期苯吸入染毒对胚胎宫内生长及子鼠免疫功能的损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D大鼠孕期苯吸入染毒对胚胎宫内生长及子鼠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 取40只性成熟SD雌性大鼠和20只性成熟SD雄性大鼠同笼饲养配繁,观察雌数阴道栓脱落情况.将孕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空气吸入,低、中、高浓度组苯吸入染毒的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m3,1次/d,2h/次,直至分娩.对比各组胚胎宫内生长、活产子鼠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4组孕鼠胚胎总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畸胎数、吸收胎数和活产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浓度组畸胎数、吸收胎数均最多,中浓度组均次之,低浓度组均较少,对照组均最少;对照组活产数最多,低浓度组次之,中浓度组较少,高浓度组最少,每两组间畸胎数、吸收胎数、活产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活产子鼠体质量、身长、尾长、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率、胸腺质量指数、脾脏质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CD4+/CD8+、NK细胞活性、血清IFN-γ、IL-4水平、IFN-γ/IL-4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体质量、身长、尾长、胸腺质量指数、脾脏质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CD4+/CD8+、NK细胞活性、血清IFN-γ水平、IFN-γ/IL-4均最高,低浓度组均次之,中浓度组均更低,高浓度组均最低;高浓度组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IL-4水平均最高,中浓度组均稍低,低浓度组均更低,对照组均最低.上述指标每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大鼠孕期苯吸入染毒可增加胚胎吸收、畸形风险,降低活产率,影响胚胎宫内生长,且还会损害子鼠免疫功能,降低CD4+、CD4+/CD8+、NK细胞活性,IFN-γ/IL-4向IL-4漂移,且苯染毒浓度越高对胚胎宫内发育和子鼠免疫系统的影响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颈部异位胸腺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颈部异位胸腺瘤(ECT)临床上容易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物相混淆.本文探讨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E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颈部异位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结果:患者,中年女性,术前彩超及CT均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部位肿物,99mTc-MIBI SPECT/CT可见相应位置反射性增高区,临床初步考虑甲状腺腺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左侧颈深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AB型胸腺瘤.结论:ECT是颈部肿物的罕见病因之一,诊断上较难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相鉴别,对于甲状腺下极或后方肿物,PTH正常且99mTc-MIBI SPECT阳性的患者,应警惕E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卵巢混合生殖细胞肿瘤合并Turner综合征化疗后胸腺增生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恶性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2%~3%[1] ,卵巢混合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上则更为少见[2];而Turner综合征也是一类少见的的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发病率为1/2500~1/3000[3] ,以身材矮小、性腺发育异常、躯体畸形这三方面为主要临床特征[4].根据文献报道,同时患有卵巢混合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Turner综合征的病例非常罕见.我院收治1例同时患有以上两种少见疾病的患者,并在术后化疗随访期间出现胸腺增生,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