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气机升降论治咽喉反流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气机升降论治咽喉反流性疾病.认为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是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生的病机关键,肝肺升降逆乱是其迁延与进展的重要因素.治疗当顺脾胃之性,以健运脾胃为主,兼以疏肝宣肺;用药以苍术、茯苓、薏苡仁、葛根、山药等健运中土,以柴胡、木香、枳壳、白芍等疏肝养血以协调升降,辅以桔梗、旋覆花宣降肺气以斡旋中焦.如此以复脾胃气机,协调肝肺升降,则病向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六味安消胶囊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六味安消胶囊的超高效液相(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UPLC)指纹图谱及10 种有效成分(没食子酸、鞣花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山奈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 0.2%的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0.2 mL·min-1,柱温为 30℃,检测波长为254 nm(指纹图谱)和194 nm,进样量为2 μL.结果 建立了六味安消胶囊的UPLC指纹图谱,以芦荟大黄素为参照峰,标定了20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5,并指认了没食子酸、鞣花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山奈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8 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10 批六味安消胶囊样品聚为2 类.定量分析条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结果显示,没食子酸、鞣花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山奈素、大黄素、异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 0~180.5 μg·mL-1(r=1.000 0)、0~173.5 μg·mL-1(r=0.999 9)、0~48.5 μg·mL-1(r=1.000 0)、0~55.0 μg·mL-1(r=1.000 0)、0~188.0 μg·mL-1(r=1.000 0)、0~62.0 μg·mL-1(r=1.000 0)、0~65.5 μg·mL-1(r=1.000 0)、0~131.0 μg·mL-1(r=0.999 9)、0~91.5 μg·mL-1(r=0.999 9)、0~31.0 μg·mL-1(r=0.999 9)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38%、96.07%、98.62%、93.21%、93.58%、97.67%、96.50%、97.68%、96.95%、98.72%,RSD 分别为3.21%、3.05%、3.96%、1.03%、2.22%、3.52%、3.72%、3.29%、3.07%、3.60%.结论 建立了六味安消胶囊UPLC指纹图谱及同时测定 10 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为六味安消胶囊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土木香内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实验组分别加入0.5、1.0、2.0、4.0、6.0、8.0、10.0 μmol/L土木香内酯,各组细胞培养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取对照组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2.0、4.0 μmol/L土木香内酯,各组细胞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5、1.0、2.0、4.0、6.0、8.0、10.0 μmol/L土木香内酯作用THP-1细胞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4±1.4)%、(27.7±4.0)%、(45.1±2.5)%、(66.9±2.9)%、(87.0±1.2)%、(91.7±1.0)%、(94.4±0.8)%,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为(0.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41.87, P<0.01)。2.0、4.0 μmol/L土木香内酯作用于THP-1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1±4.2)%和(37.8±5.6)%,对照组为(8.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43.04, P<0.05),土木香内酯能够下调bcl-2、p65表达水平,上调bax、剪切的caspase-3及剪切的PARP表达水平。 结论:土木香内酯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诱导AML THP-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沈洪教授治疗湿瘀互结型克罗恩病核心处方分析及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沈洪教授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用药规律并形成核心处方,回顾性分析该核心处方联合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湿瘀互结型C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沈洪教授诊治CD患者门诊记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性味归经、用药频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和关联规则等进行总结,梳理形成核心处方.纳入中医辨证为湿瘀互结证的回结肠型CD患者 6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 32 例.对照组给予US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核心处方,2 组疗程均为 8 周,治疗前后观察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分析临床有效率,检测 2 组患者炎症指标[粪便钙卫蛋白(F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处方,药物组成包括黄芩、苦参、土茯苓、当归、白芷、白术、陈皮、白芍、防风、薏苡仁、山药、蜂房、徐长卿、木香、神曲和甘草,并由沈洪教授命名为清肠通络方.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后,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临床疗效显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ESR、CRP、F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 2 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沈洪教授辨治CD以清肠燥湿,通络止痛,健脾益气为要,核心处方联合UST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水平,可作为回结肠型辨证属湿瘀互结型CD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四味土木香散对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肌肥厚(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HCH)发病机制与四味土木香散(siwei tumuxiang powder,STP)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bdominal aortic coarctation surgery,AAC)诱导大鼠模型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将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四味土木香散(STP)组、阳性药卡托普利(Cap)组,12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尾动脉压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HE、Masson染色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血压升高、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减弱,心肌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和纤维化,在给予STP后有所缓解,且STP药效与阳性药Cap之间无明显差异;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初步鉴定有12种代谢标志物与HCH的发生发展和STP的治疗相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HCH的发病与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血清素能突触、脂肪酸生物合成这5种代谢通路有有关,且在STP干预后可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这3种代谢通路治疗HCH.结论 HC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且STP可以通过影响脂肪酸代谢与胆汁分泌治疗HC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凤斌教授从脾虚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刘凤斌教授治疗IBS-D经验丰富,认为其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病范畴,病因病机以脾虚为本,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脾虚湿滞证、脾虚湿热证、脾肾不足证,治疗上以健脾补气、顾护中土为主,兼疏肝、祛湿、清热、补肾,调畅全身气机,常用的药对有甘草-白芍、陈皮-青皮、防风-白芍、柴胡-枳实,木香-黄连等,刘凤斌教授每以此法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均能取得较好疗效,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土木香内酯抗病毒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索土木香内酯体内外的抗病毒作用,并基于Ⅰ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通路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土木香内酯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express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VSV-GFP)感染细胞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土木香内酯对病毒复制的影响;qRT-PCR检测土木香内酯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H1N1)、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复制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土木香内酯对VSV病毒G蛋白和H1N1病毒NP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土木香内酯的抗病毒分子机制;qRT-PCR检测药物处理后干扰素α1(interferon α1,Ifna1)、干扰素β1(interferonβ1,Ifnb1)、干扰素诱导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干扰素刺激基因 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的mRNA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和qRT-PCR检测 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 Ⅰ 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敲除(Ifnar1-/-)细胞中,土木香内酯的抗病毒作用与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关系;构建小鼠H1N1病毒滴鼻感染模型探究土木香内酯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 土木香内酯体外抑制VSV、H1N1和EMCV病毒复制;土木香内酯激活IFN-Ⅰ信号通路;在Ifnar1-/-细胞中土木香内酯抗病毒作用被削弱;土木香内酯提高H1N1感染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脏器H1N1病毒载量.结论 土木香内酯激活基于IFN-I信号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发挥抵抗多种病毒复制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异土木香内酯体外抗病毒作用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异土木香内酯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1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32.000、64.000 μmol·L-1的异土木香内酯处理24h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eGFP)以0.02的感染复数(MO1)感染A549细胞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同孵育12h的异土木香内酯5、10、20μmol·L-1对GFP阳性细胞率的影响;VSV感染(MOI=0.1)A549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处理16h对VSV病毒G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使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MOI=0.1)、脑心肌炎病毒(EMCV,MOI=0.1)感染A549细胞,同时给药共同孵育8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土木香内酯对病毒RNA表达的影响;异土木香内酯分别以预处理12 h、病毒吸附过程中给药2 h、病毒吸附后给药10h3种不同方式给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VSV-eGFP在A549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异土木香内酯20 μmol·L-1处理胚胎成纤维(MEF)细胞12h,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异土木香内酯5、10、20μmol·L-1处理MEF细胞12 h,qRT-PCR检测干扰素α1(Ifna1)、干扰素β1(Ifnb1)、干扰素诱导蛋白44(Ifi44)、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的mRNA表达.结果 异土木香内酯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1.01μmol·L-1;与模型组比较,流式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减少VSV-eGFP阳性细胞率(P<0.001),但对病毒的吸附过程没有影响,药物预处理及吸附后给药显著抑制VSV病毒复制(P<0.01、0.001);qRT-PCR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降低H1N1、EMCV病毒的mRNA水平(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抑制VSV的G蛋白表达(P<0.001);转录组测序分析和qRT-PCR结果表明,异土木香内酯促进Ⅰ型干扰素通路的激活,并诱导Ifnia1、Ifnb1、Ifi44、Isg15(P<0.001)表达.结论 异土木香内酯通过促进基于干扰素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激活,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土木香内酯上调miR-3178抑制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土木香内酯调控微小RNA(miR)-3178 对胆管癌QBC939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土木香内酯作用于QBC939 细胞 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QBC939 细胞、胆管癌组织中miR-3178 的相对水平.转染miR-3178 模拟物至 QBC939 细胞,检测过表达对 QBC939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转染 miR-3178 抑制物至QBC939 细胞,检测抑制miR-3178 表达联合土木香内酯对QBC939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土木香内酯显著增加QBC939 细胞抑制率、凋亡率、miR-3178 的相对水平(P<0.05),降低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P<0.05),呈剂量依赖性.与癌旁组织比较,胆管癌组织中miR-3178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3178 显著增加QBC939 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降低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P<0.05).抑制 miR-3178 表达部分逆转了土木香内酯对QBC939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P<0.05).结论 土木香内酯通过上调miR-3178 表达抑制胆管癌QBC939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土壤碳库积累与分配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沉积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过程与机理,选取西双版纳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热带森林类型(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积累与分配(微生物量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惰性有机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乔木与林下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土壤温湿度、容重、pH及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带森林恢复显著促进土壤碳库各组分的蓄积(P<0.05),相较于恢复前期,恢复中后期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储量增幅达9.25%—50.84%;恢复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8.98%—25.36%)(P<0.05),但对惰性有机碳分配无显著影响;(2)不同恢复阶段热带森林土壤碳组分积累与分配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述4种碳组分积累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垂直变化均沿土层递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最大值出现在6月、惰性有机碳分配则在12月最大,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沿土层递减、惰性有机碳分配无显著垂直变化;(3)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的储量在土壤碳库储量的分配占比分别维持在2.40%—5.00%、18.22%—39.34%、18.50%—26.55%,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总有机碳储量变化的解释率表现为:微生物量碳(83.71%)>惰性有机碳(82.17%)>易氧化有机碳(78.54%);(4)相较于恢复初期,恢复后期乔木与林下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提升了 42.78%—490.82%,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含量仅提升了 12.73%-25.51%;(5)冗余分析表明,林下物种丰富度、温湿度、水解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的主要驱动因子,而乔木香农多样性、湿度、容重则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分配的主控因子.因此,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进程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积累与分配,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地林下物种丰富度、乔木香农多样性、土壤温湿度、容重与水解氮的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