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平阳秘"传统功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的全身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的代谢性骨病,其引发的骨折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传统功法是我国自古以来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阴平阳秘"为理论指导,常作为辅助疗法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该文基于"阴平阳秘"理论,探讨其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肝脾肾阴阳及微观层面的联系,总结传统功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新临床研究,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常见的中老年急性视神经病变,以视盘水肿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目前NAIO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全身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减轻视盘水肿、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近年来,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NAION治疗,其能使药物快速到达眼内靶组织,并维持较高浓度,增加疗效的同时不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本文主要对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曲安奈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NAIO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湖南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基于湖南省恶性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的测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湖南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分布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照国家肿瘤登记中心指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共纳入2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登记数据。通过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入选的登记处数据按照年份、行政分区、城乡、性别、年龄分别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湖南省2014年—2015年新诊断CLL患者有104例,年均发病率为0.39/10万。2014年及2015年发病率分别为0.39/10万、0.39/10万;株洲市年均发病率为0.8/10万,在各地级市中发病率最高,长沙市开福区年均发病率为1.65/10万,在各区级行政区划中最高;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城市vs农村, P=0.006);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7∶1;患病病例主要集中在61~70岁人群,占患病病例总数的33.65%(35/104);2014年—2015年CLL死亡患者有64例,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2014年死亡率及2015年死亡率分别为0.22/10万、0.26/10万;衡阳市年均死亡率为0.53/10万,在各地级市中死亡率最高,长沙市芙蓉区年均死亡率为0.74/10万,在各区级行政区划中最高;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9);男女性别死亡率比为1.4∶1;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71~80岁人群,占死亡病例总数的29.69%(19/64)。 结论:湖南省CLL发病率远低于欧美人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男性多见,城市发病率高于乡村,株洲市发病率最高。死亡CLL患者集中于中老年人群,男性较多;城市死亡率略高于农村;衡阳市死亡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 -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 +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 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 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 -1·L -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 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2—2021年北京某医院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病现状及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共病特征、模式及对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诊治的939例中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16种常见慢性疾病(简称:慢病)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描述共病模式。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评估慢病组合对结局的影响。结果:93.40%(877/939)的慢阻肺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共病,中位共病数3种。患病人数前5位的共病是高血压(57.93%,544/93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76%,317/939)、心力衰竭(31.95%,300/939)、高脂血症(31.63%,297/939)和心律失常(27.37%,257/939)。共病模式为心脏和代谢疾病模式,肾脏疾病模式,呼吸、消化和恶性肿瘤模式及其他模式4种。心脏和代谢疾病模式共病的比例最高达62.83%(590/939)。患有心脏和代谢疾病模式共病的慢阻肺患者比非心脏和代谢疾病模式共病的患者入院生活能力评分降低7分(95% CI:-11.22~-3.34),肾脏疾病模式共病降低14分(95% CI:-24.12~-3.30)。是否存在肾脏疾病模式共病对出院评分影响最大,患者出院评分降低12分(95% CI:-22.43~-2.40)。是否存在心脏和代谢模式共病( OR=2.44,95% CI:1.51~3.92)及肾病模式共病( OR=2.58,95% CI:1.01~6.60)对住ICU病房影响最大。患有心脏和代谢模式共病的院内死亡风险最高( OR=2.24,95% CI:1.19~4.21)。 结论:慢阻肺患者共病现象普遍。共病模式以心脏和代谢疾病模式为主,心脏和代谢疾病模式与肾脏疾病模式的共病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多根颅外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干预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是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病变,也是中老年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其会造成血管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改变,继发引起脑神经及脑组织代谢异常;同时长期脑灌注不足将会诱发认知障碍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主要有药物保守及血管内介入两种治疗方式,但关于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优胜劣汰仍存在较大争议。本资料报道1例颅内外多发血管重度狭窄、闭塞病例的临床、影像、治疗策略及预后,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单切口与传统双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改良单切口与传统双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6例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48~82岁[(67.2±8.4)岁]。60例行改良单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改良单切口组),46例行传统双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传统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与踝功能评分(FAOS)、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行走时间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6~52个月[(37.4±9.5)个月]。改良单切口组手术时间为(51.6±7.4)min,术中出血量为(16.6±3.9)ml;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72.8±7.5)min、(32.9±5.2)ml( P均<0.01)。两组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FAOS、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改良单切口组FAOS分别为(112.6±3.0)分、(114.4±3.1)分,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110.8±4.1)分、(112.7±4.3)分( P<0.05或0.01)。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FAOS及VAS较术前显著提高或降低( P均<0.05)。所有患者恢复伤前日常活动,其中改良单切口组恢复行走时间为(9.6±2.0)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为(12.7±1.7)周;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10.8±1.8)周和(13.7±1.9)周( P均<0.01)。改良单切口组1例切口浅表感染,口服抗生素后治愈。传统双切口组2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足底内侧神经损伤,均内科对症治疗后治愈;2例爪形趾畸形,垫定制鞋垫及功能锻炼后无疼痛等不适。改良单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0),传统双切口组为15.2%(7/46)( P<0.01)。 结论:与传统双切口比较,改良单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并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10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年龄≤45岁80例卒中患者作为青年卒中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45岁117例卒中患者作为中老年卒中组,对比两组患者间血液检测指标水平,并且纳入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病史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 结果:中老年卒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蛋白S、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分别为(29.73±3.40)s、(105.58±27.23)%、(297.29±85.99)μmol/L、(17.58±14.45)μmol/L及(2.75±3.08)mg/L,青年卒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1±6.75)s、蛋白S(115.20±26.97)%、尿酸(326.82±93.51)μmol/L、同型半胱氨酸(22.63±16.98)μmol/L、D二聚体(1.19±2.88)μ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17、2.01、2.20、2.14、2.13, P值分别为0.032、0.046、0.029、0.039、0.034)。青年卒中组狼疮抗凝物阳性率为12.5%(4/32),高于中老年卒中组的1.8%(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 P=0.035)。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比例分别为63.8%(51/80)、62.5%(50/80),均高于中老年卒中组的49.6%(58/117)、47.9%(56/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4.09, P值分别为0.04、0.04);青年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48.8%(39/80)、17.5%(14/80),均低于中老年卒中组的63.2%(74/117)、30.8%(36/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8、4.56, P值分别为0.043、0.033)。根据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青年卒中划分为不同亚组并进行比较,高尿酸水平组(≥416 μmol/L)患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416 μmol/L),分别为(90.08±28.46)mmol/L与(63.37±22.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23, P值为0.046)。高同型半胱氨酸组(≥15 μmol/L)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分别为(3.27±1.09)g/L、(72.13±28.69)mmol/L,高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15 μmol/L)的(2.78±0.67)g/L、(58.92±12.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32、2.51, P值分别为0.023、0.014)。 结论:与中老年卒中相比,青年缺血性卒中存在较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蛋白S、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较低水平D二聚体及高狼疮抗凝物阳性率,同时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比例较高,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康复医学科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康复医学科中老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结合临床表现及近期尿常规、尿培养结果,确诊UTI 24例,分为UTI组(24例)和非UTI组(5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瘫痪侧别、脑出血部位及类型、有无意识障碍、瘫痪下肢Brunnstrom分期、基础疾病个数、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尿培养等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UT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瘫痪侧别、意识障碍、下肢Brunnstrom分期、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钠、尿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能与脑出血患者UTI发生有关( 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1.207(1.022-1.424), P=0.026]、右侧瘫痪[OR(95%CI)=0.20(0.001-0.650), P=0.028]、D-二聚体[OR(95%CI)=1.403(1.003-1.961), P=0.048]与脑出血并发UTI有关。 结论:年龄增加和D-二聚体高是脑出血患者并发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右侧瘫痪患者UTI的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83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年龄55岁为界分为年轻组(<55岁,107例)和中老年组(≥55岁,732例)。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组间资料平衡后,按1∶1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年轻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P=0.047),多有吸烟史( P=0.042),年轻组有肾移植病史的患者显著多于中老年组( P<0.01),年轻组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少于中老年组( P=0.048),更容易因腰部疼痛或常规体检发现占位。年轻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7.9%、62.2%、60.2%和85.7%、70.3%、65.0%。无论是组间分析还是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年轻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患者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 P=0.034)和无病生存期( P=0.046)显著少于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神经侵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P=0.002,无病生存率 P<0.01)和伴大片坏死(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P=0.041,无病生存率 P=0.001)是年轻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年轻组与中老年组UTUC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肾移植病史及首发症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差。临床医师可参考肿瘤有无神经侵犯和伴大片坏死来评估年轻UTUC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