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塞米松联合阿托伐他汀及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复发率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观察,其对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有明显疗效,受到多个指南、共识及丛书的推荐.在总结临床医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报告规范》等,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通过名义组法共达成16条推荐意见/共识建议,提出了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的用药时机、临床疗效、用法用量、疗程等,并说明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该共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师在使用脑血疏口服液时作为用药参考.旨在提高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共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并进行了发布,编号GS/CACM 331-20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成药治疗脑出血术后疗效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BNMA)方法,评价临床常用的口服或鼻饲中成药治疗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建库至 2023 年 8 月 25 日有关中成药干预ICH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使用ROB 2.0 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 4.2.2 加载BUGSnet 1.1.0程序包进行BNMA.结果 共纳入 28 项RCT,总样本量 2 530 例,涵盖 9 种口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AGNH)、苏合香丸(SHX)、脑血疏口服液(NXS)、脑心通胶囊(NXT)、脑血康片(NXK)、消瘀康胶囊(XYK)、养血清脑颗粒(YXQN)、通天口服液(TT)、三七通舒胶囊(SQTS)],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和术后常规西医治疗(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CWMT),试验组加用口服或鼻饲中成药.BNMA结果显示,AGNH+CWMT 组在降低短期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脑血肿周围水肿量方面排第 1 位,与CWMT组比较P<0.05;SHX+CWMT组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排第 1 位,与CWMT组比较P<0.05;TT+CWMT组在增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方面排第 1 位,与CWMT组比较P<0.05;YXQN+CWMT组在提高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方面排第 1 位,与CWMT组比较P<0.05;NXS+CWMT组在促进脑血肿吸收量方面排第 1 位,与CWMT组比较P>0.05;NXT+CWMT组在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排第 1 位,与CWMT组比较P>0.05.结论 与CWMT组比较,脑出血术后患者在CWMT基础上联用中成药治疗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病死率、NIHSS评分,提高GCS评分、BI指数方面疗效确切,但在促进血肿吸收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NH综合疗效较好,可能为治疗ICH术后综合疗效最优的中成药.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方法学的局限性,所得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血肿微创清除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与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系统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 2023 年 6 月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所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总样本量739例.其中,对照组371例,试验组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血肿微创清除后仅予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能够提高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OR=5.47,95%CI=2.28,13.09,P=0.000 1],在降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MD=-3.42,95%CI=-4.97,-1.87,P<0.000 1]和中国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D=-2.30,95%CI=-3.01,-1.58,P<0.000 01],提高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MD= 1.51,95%CI=1.13,1.89,P<0.000 01]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MD=6.88,95%CI=4.49,9.27,P<0.000 01],降低血清S100蛋白[MD=-0.02,95%CI=-0.03,-0.02,P<0.000 01]和水通道蛋白4水平[MD=-0.02,95%CI=-0.03,-0.01,P=0.002]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性方面,所纳研究均无严重不良反应;2项研究报告有恶心、腹胀、腹泻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其余研究未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脑血疏口服液不同用药时点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肿大小及CD36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在不同用药时点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肿大小及CD36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将4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预给药组(C组)、造模后6h给药组(E组)、造模后24h给药组(G组).造模前,C组给予脑血疏口服液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 7d.造模后,C、E和G组分别于各自时点给予脑血疏口服液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 3d.运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测脑内血肿体积,苏木-伊红染色(HE)观察血肿周围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IHC)观察血肿周围组织CD36 阳性细胞数,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D36 蛋白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造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与B组相比,C组及E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病理染色结果提示,C、E、G组较B组血肿周围组织坏死面积减少,周围组织疏松减轻,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善,线粒体数量增多.MRI 检测显示,与 B 组相比,C、E、G 组大鼠血肿体积减小(P<0.05),其中,C、E组血肿吸收率显著提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B组相比,C、E组的CD36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B组相比,C、E、G组大鼠的血肿周围组织CD36 免疫标记阳性表达染色加深,数量增多,CD36 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脑血疏口服液不会增加血肿扩大风险及再出血风险,在不同时点给药均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大鼠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元结构损害,且在脑出血急性期 6h内给药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脑出血后CD36 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脑血疏口服液与缺血性卒中的共同靶点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注释与富集分析;分子对接分析预测关键的活性成分与靶点的结合互作.结果 "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中获得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活性成分29个,作用靶点67个,其中关键活性成分包括山柰酚、β-胡萝卜苷、胡萝卜苷等;PPI网络分析获得AKT1、PTGS2、EGFR、SRC等关键靶点,其中山柰酚与以上四个关键靶点均有较高的亲和力;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可能主要涉及激酶活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应答、免疫系统过程等多种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性、PI3K-Akt信号通路等165个通路.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和功能的复杂网络调控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神经元损伤或凋亡及脑损伤等防治缺血性卒中,为其后续深入药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PSD-95、NMDAR-2B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观察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2B,NMDA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 只SPF级雄性大鼠与36 只雌性大鼠以1:2 比例合笼饲养,雌鼠受孕后另外饲养.将36 只怀孕母鼠分为LPS组(n =30)和对照组(n = 6),LPS组孕鼠腹腔注射350 μg·kg-1的LPS制作宫内感染动物模型,然后记录孕鼠的分娩时间及新生仔鼠体重,胎龄<22d为早产仔鼠.将80 只LPS组早产仔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组,每组20 只,分别为高剂量蒲金口服液组(25g·kg-1)、低剂量蒲金口服液组(12.5 g·kg-1)、银杏叶提取物组(3mg·kg-1)、模型组.随机选对照组正常分娩仔鼠 20 只,设为空白组.每组大鼠中的10 只于仔鼠出生第0-7 天进行早期药物干预,其余10 只于仔鼠出生第7-14 天进行晚期药物干预.HE染色观察新生仔鼠脑损伤状况;RT-PCR检测PSD-95 mRNA、NMDAR-2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SD-95及NMDA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活产仔鼠数和仔鼠出生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LPS组孕鼠子宫壁充血,胎盘呈老化状态,绒毛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毛细血管管腔变小,子宫和胎盘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LPS组仔鼠脑室旁白质结构稀疏,神经元排列紊乱,出现明显的结构缺陷,少量细胞出现核固缩、溶解的现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SD-95、NMDAR-2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蒲金口服液组PSD-95、NMDAR-2B 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同时期低剂量蒲金口服液组比较,高剂量蒲金口服液组PSD-95、NMDAR-2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晚期干预比较,早期干预的低、高剂量蒲金口服液组PSD-95、NMDAR-2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蒲金口服液在促进神经细胞恢复方面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SD-95、NMDAR-2B的表达,改善突触后膜致密物积聚与修复,调节突触可塑性,保持突触的结构完整性有关,且早期、高剂量干预效果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病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脑出血病人92例,随机分为脑血疏治疗组(48例)和内科常规治疗组(44例).在住院24 h内、7d、14d查头颅CT检查,评估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在相应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脑水肿体积及血清内MMP 9的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14d脑血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脑出血灶周围水肿体积均减小(P<0.05);同时血清MMP 9的含量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可减轻脑出血病人的脑水肿,减少血清中MMP 9的含量,可能与脑血疏口服液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和脑灌注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局部脑血容量(rCBF)、局部脑血流量(rCBV)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服用脑血疏口服液有利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促进血肿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血疏口服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血疏治疗组(治疗组)、脑血疏预处理组(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浸润、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IL-1)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中白细胞浸润、MPO活性、ICAM-1及IL-1的表达较其他3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脑梗死体积小,坏死范围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浸润、MPO活性、ICAM-1和IL-1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组相比,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其中白细胞浸润、ICAM-1和IL-1的表达较治疗组减少(P<0,05);MPO活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而发生作用,预防用药效果优于脑缺血发生后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