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灌注成像评价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烟雾病(MMD)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EDAS治疗的38例(42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CTP及DSA检查,分别测量术区皮层、对侧镜像区及脑干手术前、后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计算相对参数值(rCBF、rCBV、rMTT、rTTP),比较手术前、后脑灌注变化及各参数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效能;依据术后DSA显示的侧支血管形成程度将手术半球分为富侧支血管组半球与乏侧支血管组半球,探讨2组间灌注改变差异。结果:42侧手术半球术后灌注均明显改善,表现为rCBF值较术前明显升高,rTTP及rMTT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各参数中rTTP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7),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0.8%。26侧手术半球被归为富侧支血管组(61.9%),16侧半球被归为乏侧支血管组(38.1%)。富侧支血管组术后rCBF、rMTT变化值明显优于乏侧支血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TP能够定量评价MMD患者EDAS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rTTP变化可间接反映侧支血管形成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EDAS联合颞浅筋膜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精准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联合颞浅筋膜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诊疗中心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4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EDAS联合颞浅筋膜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时门诊复查患者头颅CT灌注成像(CTP),了解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术后6个月时复查患者头颅DSA,观察侧支循环建立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时患者预后良好率,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24例患者术前脑血流量(CBF)、局部血流达峰时间(rTTP)及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分别为(26.91±8.77) mL/(100 g·min)、17.57(15.30,19.55)s、7.89(6.39,11.45)s,术后3个月时CBF、rTTP及rMTT分别为(33.74±11.23) mL/(100 g·min)、16.22(13.84,18.44) s、6.16(5.20,10.38)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时复查头颅DSA可见所有患者颅内外侧支循环建立。术后6个月时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7.5%。 结论:改良EDAS联合颞浅筋膜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可明显增加术区侧支循环建立,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烟雾病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是一种间接血运重建技术,1979年由日本学者松岛善治先生发明[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治疗,尤其是儿童MMD.EDAS是将颞浅动脉与其周围的筋膜分离出来后,将其缝合在硬脑膜与脑表面贴敷,最终实现颈外-颈内动脉血运重建.与直接血管重建术相比,EDAS具有多种优势:①手术难度较低;②术中无需暂时阻断颅内血管;③手术并发症少;④仅在大脑需要时才逐渐进行血运重建,从而降低过度灌注带来水肿和出血的风险[2,3].本文对EDAS的治疗机制、现状及评价方法进行文献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CT灌注成像评估脑血运重建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来研究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STA-MCA)+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通术(EDMS)对脑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包括烟雾病和非烟雾病缺血性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并评估手术治疗对烟雾病和非烟雾病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差异.方法:比较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感兴趣区域(ROI)相关参数,如: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的变化.并对搭桥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新发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事件,术后3个月通过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和术前CT灌注结果相比,烟雾病组与非烟雾病组患者术后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显著增加(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均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变化并不明显.28例搭桥患者在术后随访3月到1年均无明显脑出血或脑梗复发,也无新的神经功能恶化,NIHSS评分总分较术前下降.结论::STA-MCA加EDMS是治疗烟雾病和非烟雾病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式.CT灌注是定量评估术前及术后脑灌注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低皮质微血管密度老年烟雾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联合血管重建术对低皮质微血管密度老年烟雾病(MMD)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2-03—2016-01治疗的61例低皮质微血管密度老年MMD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实施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研究组实施EDAS与STA-MCA吻合术联合治疗.统计2组局部脑血管改善率,并对比2组手术前 、术后半年颞浅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流速(Vm)、血管重建情况 、局部脑血管灌注率及机体功能恢复情况(mRS).结果 术前2组STA PI、Vm、局部脑血管灌注率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TA PI及mRS评分均较低,STA Vm、局部脑血管灌注率及改善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血管重建良好率54.84%(17/31)高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MCA与EDAS联合治疗低皮质微血管密度老年MMD,效果更为显著,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及脑血管灌注情况,提高血管重建良好率,且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通术围手术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烟雾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通术(EDMS)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STA-MCA分流术+EDMS治疗58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58例中,3例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2h出现癫痫发作;1例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肌力Ⅲ级,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肌力为Ⅳ级.结论 烟雾病行STA-MCA分流术+EDMS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烟雾病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调查分析烟雾病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10年12月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烟雾病患者467例,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烟雾病,并实施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随访时间为术后10~17年[(11.6±1.74)年].以电话、互联网、书信等方式联系患者或与患者一起居住的亲属,采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估烟雾病患者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467例烟雾病患者,术后10~17年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术前(P<0.01),躯体疼痛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以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量表测评结果作为正常人群SF-36量表数据,本组烟雾病术后患者除躯体疼痛外,其余7个维度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5,P<0.01).结论:烟雾病患者手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是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