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盘特异性基因8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联合检测用于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胎盘特异性基因8(PLAC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2G7)联合检测在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189例发热疑似感染患者,根据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分为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并根据诊断标准进一步筛选出脓毒症患者和非感染性SIRS患者。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PLAC8与PLA2G7的mRNA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非感染性SIRS组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以及PLA2G7与PLAC8的循环阈值(Ct值)的差值[即(PLA2G7-PLAC8)ΔCt值]。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PLA2G7-PLAC8)ΔCt值对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189例发热疑似感染患者中,非感染患者80例,其中非感染性SIRS患者51例;感染患者109例,其中脓毒症患者53例。非感染性SIRS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L-6、降钙素原和SOFA评分均低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70、-3.11、-2.16、-3.76、-2.33,均 P<0.05)。非感染性SIRS组(PLA2G7-PLAC8)ΔCt值为4.38(1.41),低于脓毒症组的8.1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93.50, P<0.001)。(PLA2G7-PLAC8)ΔCt值鉴别诊断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59,最佳截断值为5.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71.9%,其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AUROC为0.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和70.6%。 结论:外周血(PLA2G7-PLAC8)ΔCt值对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尤其是与降钙素原联合使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6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62±15)岁。计算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及入院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及二者的差值ΔSOFA评分,并将患者分为ΔSOFA评分<2分的非进展组(101例)和ΔSOFA评分≥2分的进展组(2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85例)和死亡组(39例)。分别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及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根据住院期间死亡ROC曲线中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高8-OHdG组(35例)和低8-OHdG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Log-rank检验。 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相近( 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 Z=-2.31,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6,95%置信区间为1.01~1.11, 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的ROC的AUC为0.65(95%置信区间为0.52~0.79, P<0.05),最佳阈值为32.88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2%、79.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相近( 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Z=-2.37,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95%置信区间为1.00~1.09, 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的AUC为0.63(95%置信区间为0.52~0.75, P<0.05),最佳阈值为32.43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3%、84.7%。高8-OHdG组与低8-OHdG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相近( P>0.05),高8-OHdG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Δ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低8-OHdG组( Z值分别为-2.49、-3.01、-2.64, P<0.05或 P<0.01)。低8-OHdG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明显高于高8-OHdG组( χ2=14.57, P<0.01)。 结论:早期血清8-OHdG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能力有限。患者血清8-OHdG水平越高,入院90 d内死亡风险越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烧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烧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0年1月—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7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CRRT的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统计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同),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伤面积、烧伤指数、致伤原因、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烧伤后入院时间和入院后发生AKI时间;CRRT整体效果,包括总体有效率、完全有效率、部分有效率、无效率、恶化率,治疗前后的肌酐、尿素、胱抑素C、液体超载率,院内病死率、基于Baux评分模型的预测病死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住院天数。根据CRRT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42例)和无效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生AKI后启动CRRT时间、CRRT持续时间、AKI病因、CRRT启动前AKI分期、CRRT模式、抗凝剂种类、院内病死率。筛选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CRRT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AKI病因,将患者分为肾前性组(22例)和肾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发生AKI后启动CRRT时间、CRRT持续时间和CRRT整体效果(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除外)。结果:79例患者中,男73例、女6例,年龄(46±14)岁,体重指数(24.0±2.9)kg/m 2,烧伤总面积(69±26)%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44±25)%TBSA,烧伤指数57(36,76)。火焰烧伤者36例、电烧伤者19例、热液烫伤者16例、爆炸伤者6例、化学烧伤者2例,39例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16(12,18)分、SOFA评分11(5,13)分,烧伤后0(0,2)d入院,入院后0(0,6)d发生AKI。CRRT总体有效率53.16%(42/79)、完全有效率30.38%(24/79)、部分有效率22.78%(18/79)、无效率31.65%(25/79)、恶化率15.19%(12/79)。患者治疗后的肌酐和尿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Z值分别为-3.26、-2.54, P<0.05);治疗后的胱抑素C和液体超载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院内病死率17.72%(14/79),基于Baux评分模型的预测病死率75.10%(18.94%,91.84%),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天数39.43(11.52,110.58)d。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Ⅲ度烧伤面积、CRRT持续时间、AKI病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99、-2.90, χ2=5.58, 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KI病因和Ⅲ度烧伤面积均是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CRRT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21和1.03,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0~14.80和1.00~1.05, P<0.05)。肾前性组和肾性组患者的致伤原因、CRRT总体有效率、烧伤总面积、烧伤指数、烧伤后入院时间、入院后发生AKI时间、发生AKI后启动CRRT时间和基于Baux评分模型的预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2.59、5.58, Z值分别为2.46、2.43、-2.43、-4.03、-3.01、-2.31, P<0.05);肾性组患者治疗前的尿素和胱抑素C均明显高于肾前性组( Z值分别为-2.98、-2.77, P<0.05),液体超载率明显低于肾前性组( Z=-2.99, P<0.05);肾性组患者治疗后的胱抑素C明显高于肾前性组( Z=-2.08, 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RRT在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避免液体超载、缓解肾脏损伤等,肾前性AKI是导致CRRT无效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后第1天的预后营养指数与老年患者烧伤手术后1年的病死率有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烧伤患者的预后差,通常导致住院时间长,因此需要评估与老年烧伤患者病死率相关的风险因素以改善预后。预后营养指数(PNI)能够预测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情况和术后结果,但目前尚无研究评估老年烧伤患者围手术期PNI与术后病死率之间的关联。翰林大学医学院汉江圣心医院麻醉和疼痛医学科的Hee Yeong Kim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的发文《The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on postoperative day one is associated with one?year mortality after burn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探讨了PNI在改善老年烧伤患者预后方面的应用。该研究纳入了189例老年(≥65岁)烧伤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者根据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总淋巴细胞计数来计算PNI,并使用Cox回归分析、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术后1年老年烧伤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术后1年老年烧伤患者的病死率为37.6%,风险因素包括术后第1天的PNI(P<0.001)、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P=0.040)、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P=0.008)、烧伤总面积(P=0.015)和术前血清肌酐水平(P=0.018);预测烧伤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PNI曲线下面积为0.774(最佳阈值为25.5);PNI≤25.5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为32.1%,明显低于PNI>25.5患者的75.9%(P<0.001)。该研究表明,PNI在预测老年烧伤患者术后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入院乳酸/白蛋白比值对危重烧伤患者28 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已被用作危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指标,但其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未被研究。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统计烧伤ICU住院患者入ICU后28 d生存情况以及发生ARDS、急性肾损伤(AKI)、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等情况,分析入院时LAR对危重烧伤患者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以及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共纳入471例危重烧伤患者,其中52例患者在入院后28 d内死亡。28 d存活组患者入院时LAR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入院时LAR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体型指数、乳酸水平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效能相近(P>0.05),但明显高于血浆白蛋白;LAR的最佳截断值为0.13,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0%。入院时LAR水平>0.13是危重烧伤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高LAR相比,入院时低LAR与较短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AKI、ARDS、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等相关。因此该研究团队认为入院时LAR水平是预测危重烧伤患者28 d病死率的可靠指标,但效果并不优于单纯乳酸水平,仍需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一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心肌损伤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心肌损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3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为心肌正常组(cTn-I<0.1 μg/L, n=62)和心肌损伤组(cTn-I≥0.1 μg/L, n=51)。比较2组治疗前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快速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qSOFA),应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HMGB1、IL-17、GSH-Px、LPO、SOD、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预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心肌损伤组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分别为(26.41±3.64)mg/L、(57.33±8.41)ng/L、(19.41±2.33)分、(6.14±0.31)分、(17.64±3.11)μmol/L高于心肌正常组,GSH-Px、SOD分别(93.46±10.64)kU/L、(52.84±6.02)kU/L低于心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降低,GSH-Px、SO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肌损伤组治疗后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分别为(46.53±5.79)mg/L、(34.78±5.59)ng/L、(14.11±2.31)分、(2.51±0.92)分、(10.25±2.31)μmol/L高于心肌正常组,GSH-Px、SOD分别(131.33±11.35)kU/L、(81.33±6.74)kU/L低于心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ROC分析,HMGB1≥25.954 mg/L、IL-17≥57.085 ng/L、APACHEⅡ评分≥19.346分、qSOFA评分≥6.019分、LPO≥15.273 μmol/L、GSH-Px≤103.603 kU/L、SOD≤58.541 kU/L是预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702、0.945、0.951、0.781、0.688、0.698、0.771,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GB1≥25.954 mg/L、IL-17≥57.085 ng/L、APACHEⅡ评分≥19.346分、qSOFA评分≥6.019分、LPO≥15.273 μmol/L、GSH-Px≤103.603 kU/L、SOD≤58.541 kU/L是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的危险因素[ OR(95% CI)=3.279(1.455~7.390)、2.687(1.065~6.779)、2.739(1.219~6.154)、2.597(1.329~5.075)、3.841(1.198~12.315)、3.056(1.197~7.802)、2.871(1.349~6.110), P<0.05]。 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与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GSH-Px、SOD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脓毒症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该类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2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126例、女106例,年龄24~71岁。依据是否继发AKI,将患者分为非AKI组(158例)和AKI组(74例)。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温、心率、原发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及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确诊脓毒症时检测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酐、胱抑素C及HDL-C水平,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独立危险因素与联合预测模型预测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前述AUC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 χ 2检验对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体温、心率、原发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以及CRP水平均相近( P>0.05);AKI组患者降钙素原、肌酐、胱抑素C、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 t值分别为-3.21、-16.14、-12.75、-11.13、-12.88, 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AKI组( t=6.33,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胱抑素C、HDL-C是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5、1.68、2.1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8~15.35、1.06~3.86、0.86~2.56 ,P<0.01)。肌酐、胱抑素C、HDL-C、联合预测模型预测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ROC的AUC分别为0.69、0.79、0.89、0.93(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1~0.76、0.72~0.85、0.84~0.92、0.89~0.96 ,P值均<0.01),最佳阈值分别为389.53 μmol/L、1.56 mg/L、0.63 mmol/L、0.48,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76.6%、81.4%、89.7%、95.5%,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78.6%、86.7%、88.6%、96.6%。胱抑素C的AUC质量明显优于肌酐( z=2.34, P<0.05),HDL-C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胱抑素C( z=3.33, χ 2值分别为6.43、7.87, P<0.01)与肌酐( z=5.34, χ 2值分别为6.32、6.41, P<0.01),联合预测模型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肌酐、胱抑素C、HDL-C( z值分别6.18、4.50、2.06, χ 2值分别5.31、7.23、3.99,6.56、7.34、4.00, P<0.05或 P<0.01)。 结论:脓毒症继发AKI患者HDL-C水平较未继发AKI患者明显降低,该指标是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价值优于肌酐和胱抑素C,前述3个指标联合对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面积烧伤患者继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继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2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其中男168例、女52例,年龄18~84(43±14)岁。按照PICS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ICS组(84例)和非PICS组(136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入院时和入院14 d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治疗期间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比例等一般资料,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48 h内入院比例、伤后30 d深度创面暴露面积等专科情况,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手术次数以及死亡情况等结局指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对除结局指标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大面积烧伤患者继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PICS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治疗期间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比例均明显高于非PICS组( t=6.78, Z=-4.75, χ2=4.74, P<0.05);2组患者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ICS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30 d深度创面暴露面积均明显大于非PICS组( t=6.29, Z=-7.25, Z=-8.73, P<0.05),其中PICS组、非PICS组患者伤后30 d深度创面暴露面积分别为25%(15%,35%)体表总面积(TBSA)、8%(0,13%)TBSA;但伤后48 h内入院比例明显低于非PICS组( χ2=6.13, P<0.05)。PICS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手术次数均明显多于非PICS组( Z值分别为-7.12、-8.48、-6.87, P<0.05),但2组患者死亡情况相近( P>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伤后30 d深度创面暴露面积均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继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5、1.0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6~1.25、1.05~1.10, P<0.05)。 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伤后30 d深度创面暴露面积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继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继发PICS的患者预后良好,但手术干预和住院天数更多、住院总费用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危重烧伤并发术后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并发术后心房颤动(POAF)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27例危重烧伤成年患者,其中男173例、女54例,年龄19~83(43±14)岁。收集患者入院年份,并计算各年份中并发POAF患者所占百分比。根据患者是否并发POAF,将其分为POAF组(17例)和非POAF组(210例),收集POAF组患者每次并发POAF前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POAF的发生时间和次数,术后患者体温、血压、血红蛋白、血糖、血乳酸、脓毒症及电解质情况,POAF类型、持续时间及处理方式等资料;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等基础性疾病及脓毒症等一般资料情况;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住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时间等影响预后的因素和病死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的数据,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影响227例危重烧伤患者发生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017—2021年危重烧伤患者并发POAF的百分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OAF组患者并发POAF前的手术方式以四肢切削痂术为主、手术时长(3.5±1.2)h、术中失血量(365±148)mL。POAF组患者并发POAF的时间多集中于伤后1周内的术后6 h内。POAF组患者共并发POAF 25次,其中大部分患者仅发生1次;POAF发生时,患者多合并有低体温、贫血、高血糖、高血乳酸、脓毒症以及电解质紊乱,较少患者合并低血压;POAF的持续时间为(5±3)h,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多数的POAF经胺碘酮干预后复律为窦性心律。2组患者均以火焰烧伤为主,其性别、年龄及入院时SOFA评分均相近( P>0.05);POAF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脓毒症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均明显高于/大于非POAF组( t=3.47, χ2值分别为7.44 、10.86、12.63、14.65、6.49、7.52, P<0.05或 P<0.01)。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及脓毒症均为227例危重烧伤患者并发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45、0.04、3.06,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3~8.87、0.01~0.22、1.77~5.30, P<0.01)。与非POAF组相比,POAF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BICU时间均显著延长,手术次数明显增多,病死比例显著升高( Z=3.89, Z=2.57, t=3.41, χ2=3.72, P<0.05或 P<0.01)。 结论:POAF为危重烧伤患者术后较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及脓毒症均是危重烧伤患者并发POAF的高危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硫胺素和维生素C 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一项荟萃与序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于摄入量减少和代谢需求的增加,脓毒症患者通常缺乏维生素C和硫胺素。补充维生素C和硫胺素很早就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能够改善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照帆院士团队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医学创新研究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姚咏明教授团队等近期于《Burns & Trauma》发文《Combination therapy of thiamine, vitamin C and hydrocortison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该研究检索了3个数据库,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RCT),1 428例成年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维生素C和硫胺素联合或不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无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为0.87~1.2,P=0.81),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明显降低(P<0.001)、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01)。该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维生素C和硫胺素联合或不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对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没有影响,但可使患者的SOFA评分降低。该研究提示目前的证据尚未证明联合治疗可降低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但揭示了其对减轻脏器功能损伤的潜在有益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