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实质内假性动脉瘤损伤程度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黄某,男,27岁,某年4月22日因纠纷被他人脚踢左侧胸壁,伤后28d办案单位委托对黄某的损伤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39例因怀疑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TAE治疗和未经TAE治疗患者的临床转归,采用Kappa检验分析DSA与增强CT对出血提示的一致性。结果:39例患者中,DSA检查提示出血患者26例(66.7%),分别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4例,肝总动脉及分支6例,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6例,胰十二指肠动脉及分支4例,胰大动脉3例,脾动脉2例,胃左动脉1例。DSA阳性征象表现为单纯对比剂外溢18例(69.2%),单纯假性动脉瘤7例(26.9%),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1例(3.8%)。26例经TAE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6.2%(25/26),临床成功率为88.5%(23/26),再出血率为7.7%(2/26)。13例未经TAE治疗,再出血率为30.8%(4/13)。14例患者行DSA同期的增强CT检查,在判断是否出血方面,与DSA一致性较低,Kappa值为0.462。结论:TAE对胆胰十二指肠区术后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未进行TAE治疗的患者,需警惕再出血。怀疑术后出血时,增强CT检查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有限,DSA检查可直接作为首选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及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P的并发症以胰腺假性囊肿较为常见,而并发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则相对少见。患者大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为腹胀、隐痛等不适。脾动脉假性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能会引起致命性大出血甚至休克、死亡。因此,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妥善处理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1例CP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及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胰腺炎体外震波碎石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病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是结石体积较大或复杂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大量研究证明P-ESWL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冲击波在传导通路上的散射以及目标结石定位不准确可导致胰腺周围脏器损伤,因此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感染、石街、出血和穿孔;罕见并发症有脾破裂、胰腺假性囊肿动脉瘤形成、胰胆管瘘以及胰瘘等。本文就P-ESWL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复杂假性囊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假性囊肿是慢性胰腺炎较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囊内乳糜漏的复杂假性囊肿相对少见,临床处理难度大,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巨大假性囊肿、囊内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和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为此类疾病的多学科协作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36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评估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共有15例(41.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脾梗死、房颤、门静脉血栓、胰瘘、假性动脉瘤、消化道出血、肝脓肿及重症胰腺炎,其中Ⅲ级及以上并发症患者6例(16.7%),3例(8.3%)Ⅲ级并发症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纳米刀消融后均有可能发生各类并发症。术后消化道及腹腔出血为其主要致死原因。采用合理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行DSA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迟发性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31例因PD术后迟发性出血行DSA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研究P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6.37%(31/487),31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首次DSA阳性22例(71%),14例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出血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动脉9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6例,肝固有动脉5例,脾动脉起始3例,胃左动脉1例.行微弹簧圈栓塞12例,微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8例,覆膜支架9例,明胶海绵栓塞2例.29例(94%)行DSA介入治疗达到彻底止血效果;2例再发出血,行手术止血处理.结论 DSA及栓塞止血创伤小,可精准发现PD术后出血血管,及时进行栓塞,止血效果安全有效,可作为PD术后迟发性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1977-2021年文献333例胰管出血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背景与目的:胰管出血(HP)是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目前尚无公认的诊疗标准.本研究总结近40年来文献报道的H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HP的认识,提高早期识别与诊断的能力,为临床规范诊疗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7年1月—2021年12月公开发表关于HP的相关文献,分析HP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文献151篇,共333例患者,其中男性267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约为4∶1;年龄3~94岁,平均45.9岁.病因以胰腺炎(82.3%)最常见,其中慢性胰腺炎占89.1%,其次为胰周动脉瘤(6.0%)和胰腺肿瘤(5.4%).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黑便(74.2%)和腹痛(53.8%).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内镜、腹部增强CT及腹腔相关动脉造影,282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共140例(49.6%)可以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204例行腹部CT检查,其中假性动脉瘤120例(58.8%)、假性囊肿46例(22.5%)、胰腺肿瘤15例(7.4%)、胰周动脉瘤13例(6.4%)、胰管结石4例(2.0%).193例患者行腹腔相关动脉造影检查,112例(58.0%)显示阳性结果.最常见出血源是脾动脉(41.2%),其次是胃十二指肠动脉(16.7%)、囊壁出血(9.9%)、胰十二指肠动脉(9.6%).36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180例患者尝试了介入治疗,147例(81.7%)患者成功;14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9例患者选择其他治疗方式.21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197例(91.4%)无复发性出血,13例(6.0%)再出血,5例(2.3%)死亡.结论:HP确诊较为困难,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重复的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治疗以针对病因为主导的综合治疗为主,同时根据疾病的临床进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布鲁菌病伴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65岁.因发热3个月,左小腿疼痛5d入院.患者长期饲养奶牛,3个月前开始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40℃,每次发热持续1~2 d,口服退热药后可逐渐缓解,病程中伴乏力、多汗.2个月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布鲁菌病,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200),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给予利福平450 mg 2次/d,多西环素200 mg 1次/d,口服.因无法耐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未遵医嘱服药,5d前出现左小腿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体格检查:体温38.7℃,脉搏88次/min,血压134/88 mmHg(1mmHg=0.133 kPa),呼吸20次/min,神清语明,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心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未触及肝、脾及肿大淋巴结,左小腿肿胀明显,皮肤张力、温度略高于对侧,腓肠肌握痛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脾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假性动脉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正常脾动脉起源于腹腔干,偶可见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腹主动脉等.现将贵州省人民医院经西门子SOMATOM Force开源CT血管成像(CTA)发现脾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并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3岁,“因上腹部不适月余”入院.1月前曾有上腹部外伤史,其间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查体:腹部平坦、软,全腹散在轻压痛,以左上腹为重,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