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腋下单孔乳腔镜双侧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子乳腺发育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腋下单孔乳腔镜双侧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子乳腺发育(gynecomastia,GYN)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3 年 8~10 月我院对31 例GYN行腋下单孔乳腔镜双侧乳腺切除术.取腋窝处2~2.5 cm切口,于腺体前后间隙进行溶脂、吸脂,冷刀离断皮下Cooper韧带,乳腔镜下完成腺体切除,术区置管引流.结果 31 例均成功完成腋下单孔乳腔镜双侧乳腺切除术,手术时间中位数 70(60,90)min,术中出血量(12.6±2.3)ml.拔除双侧引流管时间(1.5±0.2)d,住院时间(3.0±0.5)d.切除腺体质量:右侧(66.1±25.9)g,左侧中位数67.7(42.0,87.0)g.术后经乳头胸围、乳头间距、双侧胸乳距、乳头中线距、乳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乳头胸围缩短(6.52±3.12)cm;乳头间距缩短(2.46±1.53)cm;右侧乳头高度上移中位数0.82(0.17,1.47)cm;左侧乳头高度上移中位数0.87(0.00,1.40)cm.术后双侧乳头位置对称,两侧乳头中线距及乳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例发生右侧乳头乳晕区麻木不适,术后2 个月症状基本缓解;1 例术后左侧胸壁皮下积血,经乳晕小切口置管冲洗引流后治愈;余29 例无术后出血、积液、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 个月患者美容效果主观自评非常满意(均为15 分).结论 腋下单孔乳腔镜双侧乳腺腺体切除治疗GYN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 年5 月至2023 年9 月收治的6 例行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9.17(30~4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2~26.5 kg/m2.2 例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4 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4 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 例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6 例患者均行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结果 切取供区皮瓣大小20 cm×10 cm~26 cm×14 cm,皮瓣厚度2.8~4.0 cm,手术时间473~690 min.6 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复查,6 例患者均乳房外形及对称性良好,乳房质地柔软,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使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重建乳房,手术安全性高,术后乳房外形美容效果及乳房质地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本术式适用于健侧乳房较大,或根治术后胸壁缺损较大,或腹壁脂肪量相对较少,或腹部有竖切口手术史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完全内镜双侧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完全内镜双侧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切除术手术(ABBA)的临床效果,并与内镜乳晕胸壁径路甲状腺切除术手术(BAET)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138例同一手术者行内镜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ABBA术54例(ABBA组),行BAET术84例(BAET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分离皮瓣的面积、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肿瘤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BA组与BAET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离皮瓣面积、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天CRP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4~24个月,BAET组18例胸前有疤痕疙瘩,ABBA组对切口美容效果满意.结论:ABBA与常用BAET相比,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是安全可行的,ABBA避免可以胸前的手术疤痕,具有更好的切口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头颈外科行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常规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其对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24、36、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吞咽不适1例,短暂性声嘶1例,皮下气肿2例,对照组出现吞咽不适10例,短暂性声嘶3例,皮下积液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5% VS 23.08%,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92% VS 58.46%,P<0.05).术后随访6个月,于末次随访时复查彩超示均无复发. 结论 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热点与难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全腔镜甲状腺手术(totally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源于1996年美国医生Gagner等[1]的腔镜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有锁骨下入路、腋窝入路、胸前入路(breast approach,BA)、全乳晕入路(breast areola approach,BAA)、单侧腋乳入路、双侧腋乳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及口腔入路(trans-oral approach,TOA)等多种入路方式[2].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open thyroid surgery,OTS)相比,TET切口隐蔽,美容效果佳,手术的原则是“治病第一,功能保护第二,美容第三”,如何在三者之间达到平衡,一直是TET技术发展的热点与难点,也是TET技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与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和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扩张器植入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Ⅰ~Ⅱ期乳腺癌病人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8例)和B组(58例),分别采用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和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头乳晕区感觉评分及美观性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121.74±27.62)min比(115.36±25.13)min]、住院时间[(10.02±1.69)d比(8.89±1.42)d]、淋巴结清扫数目[(14.11±3.24)个比(14.56±3.39)个]及淋巴结阳性数目[(1.94±0.46)个比(1.80±0.43)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乳头乳晕区感觉评分[(2.62±0.65)分比(2.54±0.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腺美学效果评分[(6.56±1.25)分比(6.11±1.12)分]和对称性评分[(2.47±0.39)分比(2.02±0.32)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改良根治+扩张器植入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相较于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有助于提高术后乳腺美观性,并未增加操作难度和住院时间,且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安全性两者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比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有关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对比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及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18篇文献、4127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1576例,传统开放组2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低、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高,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低,但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少;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皮下积液、切口感染、乳糜瘘、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0 ng/mL的例数、肿瘤复发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但美容满意度高、卫生经济学效益稍差.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又具有强烈美容需求的患者,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单侧腋窝联合双侧乳晕入路机器人与传统开放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腋窝联合双侧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癌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侧腋窝联合双侧乳晕入路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90例(观察组),选取与同期传统开放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95例(对照组)相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美容评分、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情况、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156.51±40.03)min比(116.72±50)min(P<0.01)],患者术后切口美容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23±3.41)分比(5.72±2.18)分(P<0.01)].经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淋巴结清扫后,对照组术后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28.4%(27/95)和5.2%(5/95),高于观察组的17.7%(16/90)和2.2%(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瞬时或永久性嗓音嘶哑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下单侧腋窝联合双侧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更简单、安全、微创和更好的术后美容效果,甲状旁腺的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2023/8/5
1997年,Hüscher等[1]最早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使甲状腺外科进入微创及美容时代.近20年来,随着腔镜设备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腔镜甲状腺手术获得长足发展[2].腔镜甲状腺手术满足了病人的微创及美容需求,提高术后生活质量[3].多种颈外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被临床广泛运用,包括经胸前入路、经口腔入路、经腋窝入路及经双乳晕双腋窝入路等,各种入路均有其优缺点[4-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普通外科并确诊为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85例患者.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组)的患者87例,行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的患者98例,随访资料截取至术后3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损伤率、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天数、引流液总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月术区感觉、术后3月美容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性别、体重指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天数、引流液总量、神经损伤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72 h疼痛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传统手术组在年龄[(38.60±10.00)vs(45.95±10.79)岁]、手术时间[(178.80±43.58)vs(136.19±43.22)min]、术中出血量[(27.01±21.81)vs(36.84±30.31)mL]、甲状旁腺损伤率(26.44%vs 42.86%)、术后 24 h 疼痛评分[(3.33±0.58)vs(4.47±0.68)分]、术后 48 h疼痛评分[(1.62±0.58)vs(2.19±0.73)分]、术后3月颈部感觉异常率(3.45%vs 11.22%)、术后3月美容评分[(8.60±1.08)vs(5.39±1.12)分]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在一定条件下是安全有效的,在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率上可能更具有优势,并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低、美容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