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充气腋窝入路与锁骨下入路腔镜对单侧甲状腺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比较腋窝入路与锁骨下入路腔镜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51例行甲状腺单侧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及腔镜甲状腺手术适应证,行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34例,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7例.统计两组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两组在肿瘤大小、清除淋巴结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容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经锁骨下与经腋下腔镜甲状腺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两者美容满意度相当,经锁骨下方式手术时间短,操作更为简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甲状旁腺素快检联合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76例彩超或CT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合并颈部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平面加局部断层显像,术前抽血检测PTH,术中钳夹肿物血管后快检PTH,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分析。以钳夹肿物血管后测定甲状旁腺浓度较术前减少比例a值绘制ROC曲线。 结果: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诊断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6.5%、93.4%),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77.6%、78.9%)和术中快检方法(86.2%、82.8%),且与病理检验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两种方法联合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检出率显著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术中快检法,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和术中快检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钳夹肿物血管后减少比例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标准误差为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95% CI 0.631~0.918);根据ROC所得结果,以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为纵坐标、a值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约登指数最大为0.584,该点对应的a值为0.52。0.52为DCP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6.2%、72.2%、82.9%。 结论: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有完全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let zone,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7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将108例单独送检RLNIZ淋巴结的病例纳入研究,统计分析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LNIZ淋巴结整体检出率为12.3%(91/738),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5±0.7,淋巴结转移率为30.8%(28/91)。RLNIZ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 P=0.028)、被膜侵犯( P=0.01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 P<0.001)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P<0.001)相关,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为RLNIZ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上位甲状旁腺损伤及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9%(1/108)。 结论:RLNIZ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对于术前影像学发现肿瘤>1 cm、可疑被膜侵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需常规行RLNIZ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及持续状态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规范手术范围及方式,减少可避免的再次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再次手术的6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不同区域肿瘤复发的临床特征描述及比较其与再次手术后复发的差异,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及影响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有11例(18.3%);仅有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有34例(56.7%);喉返神经后方LNM有6例(10.0%);对侧LLNM有10例(16.7%)。单因素 χ 2分析发现再次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初次手术时年龄更大( P=0.003),LNM数目更多( P=0.037),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更高( P=0.034)。多因素分析中,初次手术LNM数目( OR=1.174, P=0.008)、年龄( OR=1.130, P=0.014)及再次手术前Tg水平( OR=1.156, P=0.040)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局部淋巴结复发及持续状态是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初次手术LNMN及年龄影响再次手术预后。再次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较高,术中应配合神经监测和冰冻活检来加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外支(EBSLN)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开放甲状腺癌手术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 n=300)和未监测组(对照组)( n=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暴露EBSLN,肉眼观察;监测组患者术中给予EBSLN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VHI-10)评分、声带功能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 2+)水平变化。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EBSLN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监测组手术时间[(112.32±10.42)min]、术中出血量[(10.58±5.0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07±0.54)d]、术后第1天引流量[(10.55±3.58)mL]、术后住院时间[(3.03±1.03)d]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 t=18.68、15.09、15.24、32.98、27.3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标准化噪音能量(NNE)、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基频值均明显降低,谐波噪声比(HNR)值、VHI-10评分明显升高,且监测组术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 t=43.31、27.10、46.45、37.11、8.9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降低更显著( t=41.14、5.99,均 P < 0.001)。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钙血症4例(1.33%)、甲状旁腺损伤0例(0.00%)、EBSLN损伤8例(2.67%)]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73.41、74.17、76.29,均 P < 0.001)。 结论:开放甲状腺癌术中监测EBSLN,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及声带功能,降低EBSLN损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透析患者拇指肿瘤样钙盐沉着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文章报道1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手拇指出现肿物,伴反复破溃,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诊断为肿瘤样钙盐沉着。给予患者低钙透析、拟钙剂、非含钙磷结合剂等治疗,肿物仍未消退,并影响手指功能,最终行肿物切除术。该患者的发病部位少见,其治疗过程可为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透析患者腿部肿瘤样钙化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1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右大腿局部损伤后出现肿块,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诊断为肿瘤样钙化的病例。给予患者强化透析、低钙透析、拟钙剂、非含钙磷结合剂、甲状旁腺全切及硫代硫酸钠等治疗,均未能使肿块完全消退,最终行肿块切除术。该患者的治疗过程可为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2例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80例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下位甲状旁腺移植术,原位保留3枚甲状旁腺;对照组72例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4枚甲状旁腺均原位保留。统计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不同时间点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离子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试验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高于对照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43, P=0.029);术后1周、1、3、6、12个月,试验组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193, P<0.05);术后1、3、6、12个月,试验组血钙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68, P=0.005);试验组平均每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0, P=0.047; t=2.014, P=0.046)。 结论: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可有效预防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同时实现更为彻底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后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并瘤内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因“后纵隔占位压迫气道”为主要症状就诊的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并瘤内出血病例。患者入院时主诉咽痛、声音嘶哑,胸部CT提示后上纵隔占位,占位性病变体积进行性增大,出现气道及食道压迫症状,经过2次穿刺病理及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后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并瘤内出血。通过该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扩展纵隔占位的诊治思路,提高此类疾病诊断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术前定位影像学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手术切除功能亢进的病灶是治疗PHPT的主要手段,正确定位病灶对于指导PHPT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至关重要。PET/CT目前已经成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的一线影像学手段,而如何从血清生化水平筛选出适合行PET/CT的患者成为临床应用的重点,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水平分析其与PET相关参数的关系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就PHPT患者的血清生化水平、组织病理学信息、免疫组化与PET/CT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介绍了PHPT术前定位的影像学新进展,以期为PET/CT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