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及组织瓣选择与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组织瓣的选择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6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6例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男性患者,年龄48~64岁,病灶面积为3 cm×2 cm~15 cm×6 cm。病灶扩大切除后缺损面积为8 cm×5 cm~22 cm×9 cm,均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根据创面位于下肢的部位、手术体位的选择、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11 cm×8 cm~26 cm×10 cm。5例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带蒂皮瓣供区移植全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移植组织瓣血运及成活情况、皮片存活质量、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瘢痕癌复发及转移情况、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且血运良好,1例供区植皮者皮片存活良好。全部患者的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积液或裂开等表现。术后随访1~5年,均无瘢痕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移植组织瓣质量良好,受区局部外形较佳,患肢活动功能良好;供区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切除术后有肌腱及骨等组织外露者,适用组织瓣移植修复。可根据瘢痕癌的位置、手术体位、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来选择修复的组织瓣,其中游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为理想的修复选择,这2种组织瓣可切取面积大,供区可直接缝合且功能不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拱顶石皮瓣修复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1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KF)修复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对12例患者行皮瓣移植术,皮瓣供区用KF进行修复。其中修复股外侧肌皮瓣供区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3例,背阔肌皮瓣供区4例,内踝上岛状皮瓣供区2例。设计KF的面积为15.0 cm×12.0 cm~30.0 cm×20.0 cm。应用KF类型为Ⅰ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2例、悉尼黑色素瘤科(SMU)改良KF设计型2例。术后4例患者电话随访,5例微信随访,3例门诊随访。随访观察皮瓣外观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SCAR)量表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9(2~27)个月,所有患者KF移植区域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皮瓣坏死、伤口裂开和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本组末次随访时VSS评分为(2.17±0.58)分,SCAR评分为(5.33±1.23)分,修复结果满意。结论:KF作为一个接力皮瓣,可简单有效地修复皮瓣供区缺损,避免了供区软组织缺损直接闭合或植皮修复后出现的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8~56岁,平均31.5岁。跟腱缺损长4.0~9.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14.0 cm×6.0 cm,所有病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3例,皮瓣面积4.0 cm×4.5 cm~15.0 cm×7.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复查,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踝关节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病例,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13.4±2.6)°,跖屈(33.6±3.2)°;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8.7±5.6)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患者,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14例下肢闭合性外伤后患者,其中男143例、女71例,年龄16~65岁。患者均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因术后切口感染形成髌骨骨折术后创面4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30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72 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45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 25例,其中浅表感染31例、深部感染183例。根据术后切口处创面评估情况,进行换药治疗和/或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4 cm×3 cm~11 cm×5 cm)、内固定物处理。针对彻底清创后的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再根据切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情况、感染情况、缝合张力、内固定物或骨或跟腱组织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VSD治疗或者移植组织瓣修复。以创面部位及损伤情况为依据,组织瓣类型可选择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腓肠肌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骨短肌肌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内固定物取出情况、创面修复方式、采用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组织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感染是否复发、供受区外观及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髌骨骨折术后创面患者内固定物全部去除,其中36例创面采用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创面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保留18例、部分取出6例、完全取出6例,创面直接缝合8例、移植腓肠肌肌皮瓣21例、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保留10例、完全取出62例,创面直接缝合10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2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取出32例、完全保留13例,创面换药愈合5例、直接缝合5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3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12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部分取出5 例、完全保留 17例、完全取出3 例,创面直接缝合4例、移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8例、移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3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5 cm×3 cm~18 cm×8 cm,肌瓣面积为13.0 cm×1.5 cm~15.0 cm×2.5 cm。直接缝合创面都愈合;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治疗顺利愈合,其余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随访5个月~5年,感染无复发;供瓣区直接缝合处遗留线性瘢痕,植皮处外观良好。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及2例Pilon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其余患者关节活动正常;跟腱断裂及跟骨骨折患者正常下地活动。跟骨骨折后创面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后臃肿且影响穿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移植腓肠肌肌皮瓣后臃肿,其余皮瓣修复处外观良好。结论:对于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应根据感染情况和创面部位进行分类治疗,通过换药治疗、彻底清创、合理处置内固定物、应用VSD后直接缝合以及组织瓣覆盖等处理,既保证感染得到控制、创面封闭,又最大限度恢复下肢功能,使得患者最大化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段外伤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创面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树兰(杭州)医院手足外科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的缺损创面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用3种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肌)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创面缺损面积3.0 cm×3.8 cm~12.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刃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21例患者供区缝合创面及植皮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岛状肌皮瓣坏死。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无溃疡、外观满意。结论: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缺失创面,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1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病例,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吻合断裂的四肢主干血管重建肢体血运,同时尽可能修复创面内断裂肌肉(腱)及神经。肢体血管再通时间5~12 h,平均9 h。采用端端吻合8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0例。术后18例中16例肢体远端常规行切开减压。二期利用直接缝合闭合创面4例,游离植皮修复8例,2例采用局部转移皮瓣,2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皮瓣及植皮修复术后均顺利成活。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8例肢体保肢成功17例,1例下肢损伤于术后第2天发生肌肉广泛坏死而截肢。成活肢体17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16例获得骨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损伤者于术后12个月因骨不连再次行植骨内固定而愈合。成活肢体中13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3例下肢损伤遗留不同程度足下垂和踝关节挛缩,1例上肢术后患者出现轻度爪形手畸形。经肢体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患肢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良好者13例(76.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可有效保存肢体,避免截肢。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减少肢体缺血时间是肢体成活及恢复较好功能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或混合髂骨植骨)治疗的11例足踝部骨髓炎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42.3±23.7)岁。对慢性低毒性骨髓炎,彻底扩创后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一期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修复重建。对感染急性期创面,先局部换药、引流或扩创后负压封闭吸引,全身抗感染治疗;待急性感染控制并稳定后再彻底扩创、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修复重建。组织瓣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12.0 cm×6.0 cm。应用腓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4例,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腓骨长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1例。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骨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有无破溃、渗出等临床表现,血液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以评价疗效。结果:除1例皮瓣远1/3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组织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术后获(22.6±11.5)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所有组织瓣外形、质地均良好。复查WBC、CRP、ESR、降钙素原等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且不同程度地恢复保护性感觉。除1例术后18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愈合不良外(但无其他不良症状或体征),其余患者依X线片示(12.1±2.3)个月病灶均消失,并达到骨性愈合;踝关节恢复基本屈伸功能,患肢也恢复负重及行走功能。结论: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不仅可以彻底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且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愈合,恢复足踝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构筑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小腿内侧皮支链进行血管构筑研究,探讨该区域皮支链皮瓣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3年3—5月,对来自于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的5具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年龄50~70岁,均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对5具尸体的各1条小腿标本行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其中1条小腿标本先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扫描后再行精细解剖],观测并记录胫后动脉的走行、穿支数量、每个穿支穿出点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胫后动脉穿支外径、蒂长,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每条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在浅筋膜内的走行及皮支链的分布。对1条小腿标本在硫酸钡灌注下行DR扫描,观察穿支间的皮支链式血管网(以下简称血管链)分布。将1条解剖后的小腿标本制成皮肤透明标本后,观察穿支分布及穿支间的血管链。结果:5条小腿标本中的胫后动脉上半部分位于比目鱼肌深面,下半部分位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共观测到胫后动脉穿支28条,每条小腿平均5.6条;穿支穿出点距胫骨内侧髁6.5~36.0 cm,主要分布在距胫骨内侧髁22.0(15.1,28.1)cm处,位于3~6区;胫后动脉穿支外径为0.7~1.1 mm,穿支蒂长1.0~4.5 cm;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为0.5~3.0 cm。显微镜下精细解剖显示,胫后动脉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均有向上、向下的分支且行程较长,升支与降支相互纵向吻合,组成小腿内侧营养皮支链。DR扫描和皮肤透明标本均显示,胫后动脉穿支间形成纵向血管链,皮肤透明标本还显示纵向血管链包括分布于脂肪层内的直接连接血管和真皮下层的间接连接血管。结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是由胫后动脉穿支、直接连接血管、间接连接血管和交通支构筑的。皮支链皮瓣在血管解剖学构筑上是可靠的,可携带隐神经恢复部分感觉,形成较理想的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在后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9~45(27.17±12.14)岁;伤后至入院时间6~24(10.17±4.80)h;单纯软组织缺损6例,肌腱损伤2例,骨缺损3例,足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5 cm~8 cm×12 cm。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外侧皮瓣进行移植修复,骨缺损根据创面进行I期植骨修复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膜诱导技术II期植骨,缺损范围较大的骨缺损行II期骨搬移技术恢复后足长度。跟腱损伤通过肌腱直接缝合或者转位进行修复。预后功能评分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及皮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者微信定期随访。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12.92±6.22)个月。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皮瓣远端暗紫,肿胀,经蒂部拆除部分缝线、表面放血后好转;3例皮瓣局部出现感染,经过清创及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其余8例患者皮瓣外形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由术前的14~45(25.25±5.42)分增至末次随访的65~96(75.92±7.73)分,其中优8例、良2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5~8(6.55±1.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0~4(1.5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所有病例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30°~40°,供区愈合良好,植皮全部成活。 结论:对于后足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效果良好,血供可靠,静脉回流通畅,抗感染能力强,供区外形及皮瓣外观均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Gustilo III型骨折15例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在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15例,其中Gustilo IIIA型4例,Gustilo IIIB型11例;小腿中上段6例,小腿中下段9例.一期急诊手术有限清创,修复方血管、神经、肌腱,骨折临时固定,有限清除部分失活组织,待创面范围确定,二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7.0 cm×4.0 cm~16.0 cm×10.0 cm,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换药、功能锻炼等治疗,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6.2个月.开放性骨折断端对位及力线维持良好,骨折正常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8个月;15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1例术后皮瓣远端因静脉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泡,皮缘发黑、坏死,后期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痊愈.所有患者后期均未见骨髓炎形成,皮瓣无溃疡及慢性渗出.后期患肢功能和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分期治疗小腿Gustilo III型骨折,皮瓣修复距离长、范围大,术后骨折愈合良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