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接受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的患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5例纳入观察组,从接受采取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前和术后5d的阑尾炎症状缓解情况[阑尾炎炎症反应(appendicitis inflammatory response,AIR)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48h和术后5d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 气时间、体温 恢复正常时间、下 床活动时间、住 院时间、术后 并发症 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儿的AIR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及时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均可影响CRP、PCT、WBC水平的变化(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积极效果,减少术后 并发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患儿快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Ⅰ期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接受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的269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81例,女88例;将45例儿童阑尾周围脓肿患儿作为A组,224例同期收治的其他复杂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患儿作为B组。两组均行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均无阑尾残端瘘出现。A组中位手术时间为73 min、中位住院天数为8 d、中位总费用为14 257.64元、中位术中出血量为5 ml、中位排气时间为24 h;B组中位手术时间为60 min、中位住院天数为6 d、中位总费用为11 743.84元、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 ml、中位排气时间为24 h,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术后肠梗阻6.7%(3/45)、腹腔残余脓肿4.4%(2/45)、切口感染4.4%(2/45);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术后肠梗阻3.1%(7/224)、腹腔残余脓肿2.7%(6/224)、切口感染4.5%(10/22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微课堂为主的教育对糖尿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知识掌握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微课堂为主的教育对糖尿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知识掌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阑尾炎的患者共105例,为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入院就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微课堂为主的教育。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心理情绪,并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等。结果:入组时2组血糖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至手术中及术后24 h,2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较入组时均有所好转,但研究组手术中FBG为(7.38 ± 0.54)mmol/L、HbA1c为(6.39 ± 0.21)%,术后24 h的FBG为(6.90 ± 0.52)mmol/L、HbA1c为(6.10 ± 0.39)%,较对照组的(8.16 ± 1.21)mmol/L、(7.53 ± 1.05)%、(7.60 ± 0.57)mmol/L、(6.50 ± 0.41)%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789~13.264, P<0.05);2组患者入组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至出院前,治疗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5.81 ± 5.49)、(42.08 ± 4.91)分,较对照组(42.21 ± 5.53)、(46.51 ± 4.72)分有明显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386,4.265,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789, 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98.11%(52/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3%(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062, P<0.05)。 结论:实施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微课堂为主的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阑尾出血导致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3岁,因“便血2 d,伴头晕1 d”入院。血常规检查:Hb 130 g/L。保守治疗6 h后再次排暗红色血便1次,量约500 ml,给予止血药物对症处理后12 h内间断排不成形暗红色血便3次,总量约1 000 ml,伴心悸、头晕。急查血常规:Hb 60 g/L。腹部CT检查:(1)阑尾略粗,约0.9 cm,周围未见明显渗出;(2)腹腔肠管多发积气。血常规:WBC计数5.85×10 9/L,Hb 63 g/L,PLT199×10 9/L;便常规:红色大便、红细胞满视野,隐血(++++)。急诊行胃镜检查:未见出血病灶;结肠镜检查:肠腔内可见大量血性液体,升结肠及回盲部残留较多,反复冲洗后见盲肠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新生物。仔细观察可见新鲜血液自阑尾窝流出(图1),予以内镜下喷洒止血材料,数分钟后出血情况仍无停止迹象。结肠镜检查诊断:阑尾出血?急诊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腔镜探查可见腹腔干净,阑尾无渗血、渗液,予以切除。术中肠镜见阑尾腔包埋完整,未见活动性出血。切除阑尾后,纵行剖开阑尾,可见近根部黏膜创面炎症充血(图2)。术后病理检查示:黏膜可见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肌间及浆膜面可见散在中性粒细胞,浆膜面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RAT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每组30例。结果:本组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与LA组相比,ERAT组术后进食时间早[(6.8±2.0)h比(12.3±2.0)h, t=-10.636, P<0.001]、住院时间短[(3.2±1.3)d比(5.0±1.3)d, t=-5.360, P<0.001]、住院费用低[(6 990±1 451)元比(12 132±1 508)元, t=-13.457,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AT组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7~2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阑尾炎复发率为6%。L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 结论:ERA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方法,术后阑尾炎复发率很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评价假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新型设备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探索和分析假饲对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行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及假饲状态护理。采取双盲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口干口臭及术后腹痛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收集。运用GraphPad Prism 9.0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腹痛等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92±0.56) 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55±0.88) 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99, P<0.001);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0.10±0.50) 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96±0.59) 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4, P<0.0001);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不适感,实验组(22%)及对照组(4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 P=0.032);术后发生腹胀不适感,实验组(16%)及对照组(5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4, P<0.001);术后患者口干口臭不适感,实验组(40%)及对照组(6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9, P=0.005);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40±2.47) d,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9.30±2.01) 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65, P<0.0001);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7 270.11±2 645.30)元,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3 669.68±2 841.28)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56, P<0.0001)。 结论:假饲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常见不适感,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逆行治疗儿童早期急性阑尾炎临床评估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及临床疗效的优势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阑尾炎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ERAT组3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组36例,ERA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LA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对比ERAT组和LA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炎症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ERAT组符合急性阑尾炎表现,临床诊断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为96.9%(32/33),临床治疗成功率87.8%(29/33)。与LA组比较,ERAT组术后进食时间早、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LA组( P<0.01)。1例ERAT术后随访6个月时复发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访期间复发率为3.45%(1/29)。 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儿童早期急性阑尾炎运用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阑尾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式抓钳与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比研究用针式抓钳(45例)和双钩套扎针(47例)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表明,针式抓钳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双钩套扎针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小儿非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比双钩套扎针辅助术式操作更加便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 2=7.081, 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 2=7.399, 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 t=-3.286, 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 2=5.065, 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 t=-2.417, 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 9/L比(11.5±4.5)×10 9/L, t=-1.190, 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 t=2.069, 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 2=4.808, 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 2=10.82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880, P=0.027)。 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阑尾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2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 h,加重伴发热4 h”入院。既往有多次阑尾炎发作病史,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查体: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白细胞19.10×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3%。盆腔CT检查提示右下腹回盲部盲管影,直径约9 mm,管壁增厚。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右髂窝内小肠充血,肠间积脓,阑尾呈动脉瘤样扩张,根部粗约2 cm,发黑,尖端粗约5 cm,发黑,触之出血(图1)。考虑术区粘连、渗血严重,行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光镜下见癌组织由中等到大的细胞组成,核空泡状,染色质不规则,细胞质嗜双色(图2)。免疫组化检查示:CK(-),CD3(-),CD5(-),CD20(+,弥漫)(图3A),IMP3(+),Ki-67(+约90%)(图3B),ALK(-),CD30(-),PAX5(+)(图3C),CD10(+),BCL-6(+)。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CB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